巡提查险相邻责任段距离是10-20米。巡堤查险具体要做到 “七查”、“五时”、 “五到”、“三清”、“三快”。“七查”即查堤顶、查堤迎水坡、查堤背水坡、查堤脚、查平台及平台外一定范围、查过相邻责任段10-20米、查垸内沟、渠、塘水位、水温变化情况。“五时”即吃饭时、换班时、黎明时、黑夜时、刮风下雨时都不能间断巡查;“五到”即手到、脚到、眼到、耳到、工具到。
拓展资料:
一、巡堤查险的基本要求
1、堤防应分段包干配置巡查人员,巡堤查险要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巡查人员带队,穿堤建筑物和已发现的险情要专门配置巡查人员。
2、巡堤人员要明确责任,坚守岗位,听从指挥,严格按查险制度进行巡查。发现裂缝、坍塌、滑坡、陷坑、浪坎、冒水、冒沙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
3、巡堤查险要根据水位按责任堤段分组次,采用昼夜轮流的方式查险,遇较大洪水或特殊情况,要加派巡查人员、加密巡查频次,必要时应24小时不间断、拉网式巡查。
二、巡堤查险几种险情的鉴别
巡堤查险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发现险情,及早处理险情。对发现的异常现象,要及时准确地进行险情鉴别,以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抢护。
1、鼓泡:在背水坡面上有隆起的土包,用脚踩时感到土质松软。这种现象是因为堤身渗水较多而背水坡为渗水性较差的土层,渗水集中在背水坡薄层下面,使堤坡鼓起。如将土包戳穿,渗水外流,土包即下塌,这是散浸严重之处,很可能发生管漏。
2、散浸(或称堤出汗、窨潮):多发生在背水坡堤脚以上,用眼看、手探即可发现。晴天,一般堤坡都晒干,如遇某处潮湿或积水,即应详细检查。将潮湿处挖成小土槽,过一定时间如发现槽内有积水,即可确定为散浸。
3、管涌:背坡无积水处用眼即可发现;有积水处主要用脚试探,若感到水温变凉,即应检查水面是否有漩涡或冒水。如冒浑水,就说明渗流已将土粒带出,必须立即抢险。
4、滑坡:最易发生在堤腰附近,所以对堤脚土质特别湿软,堤顶堆放土石的处所,应仔细检查有无弧形裂缝出现,如有此种裂缝即为脱坡前兆。
5、跌窝:查看堤顶与堤坡有无沉陷的情况,若有低洼陷落之处,其周围有松落迹象,上有浮土,即可确定为跌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