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一、证人证言前后不一致算伪证吗1、被害人陈述前后不一致的不一定属于伪证,二次笔录不一致的,如果是被害人陈述,属于被害人陈述不稳定。如果是被告人供述属于被告人供述不稳定。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证人进行讯问的时候,如果前后二次的内容不相符的,当事人的口供可能是属于伪证,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以批评教育。如果伪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以进行罚款或拘留。情节严重的,则可能构成犯罪。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员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审理案件的,以及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及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人民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伪证罪如何定罪量刑伪证罪定罪量刑的标准,具体如下:1、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证人的不良记录可能会影响其作证的可信度。法律规定,证人的可信度是评估证词真实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法律依据:1.《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法庭应当根据证人的人品、作证态度、作证内容等综合因素评价其证言,并说明理由。2.《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当事人作证,应当如实陈述事实,不得作伪证。法庭应当根据证人的证言和其他证据,评价证人的证言的真实性。3.《民法典》第六十二条:证据应当真实、合法、有效。证据真实性是从证据来源、证据内容、证据形式、证据证明等方面综合评价的。综上所述,证人不良记录可能会影响其人品和作证态度的评价,进而影响其证言的可信度。法庭在评估证人证言时,会综合考虑证人的不良记录等因素,并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控方和辩方都有权利使用证人的证言进行辩论,但证人的不良记录是否可以被控方利用取决于该记录与本案的关联性以及是否违反法律规定保护证人的权益。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控辩双方对证人进行质证,提出证明和互相辩驳。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对于可能危害证人人身安全或者财产安全的证人或者其他人,人民应当采取必要保护措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三条: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守当事人的秘密。4.《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二十三条:保密工作机关和保密工作人员不得泄露已知患有疾病的个人病历、医疗救助记录和其他健康档案,以及个人家庭、经济情况和其他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总结:证人的不良记录是否可以被控方利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不良记录与本案无关或者违反了法律保护证益的规定,控方就不能利用该记录进行辩论。律师应当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保守秘密,保护证人的权益和隐私不受侵犯。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不会。在派出所只是做了笔录,而没有处罚,是不会留下案底的。案底是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为前科。个人的刑事犯罪记录,存于当地或上至国家级的档案中,是自然人的历史另类表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 监狱和其他执行机关在刑罚执行中,如果认为判决有错误或者罪犯提出申诉,应当转请人民或者原判人民处理。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根据法律规定,证人不良记录可以被用来攻击证人的信誉,但需要注意证明的准确性和证人的公正性。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证人作证时,应当如实说明所知道的有关案件的情况,不得隐瞒、歪曲或者编造事实。2.《中华人民共和国证据法》第四十四条:证据是指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材料,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等。证据应当真实、合法、有效。3.《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三十五条:律师在代理当事人的诉讼活动中,应当恪守职业道德,不得捏造证据、故意隐瞒证据,不得代理不正当的诉讼,不得攻击证人的人身尊严和名誉权。因此,证人不良记录可以作为攻击证人信誉的证据,但必须要满足法律规定的证明要求和证人的公正性,否则将会被视为无效证据。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