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一、肇事逃逸处罚标准是什么1、肇事逃逸处罚标准如下:(1)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2)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二、构成肇事逃逸的条件是什么1、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客体是交通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3、主观方面是故意;4、客观方面是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
第3种观点: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交通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1种观点: 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后,如果一方肇事逃逸,逃逸方将负事故全部责任。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如果司机是主动自首,并且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没有人员伤亡的,交警也可以不对逃逸车主进行拘留。因此各位司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当及时报警处理,而不是为了逃避承担责任而直接逃逸,如果因为逃逸而导致人员死亡的那么情节将会变得更加恶劣,受到的处罚更加严重。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情形: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情形: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2、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3、70周岁以上的。4、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条 道路交通事故分为财产损失事故、伤人事故和死亡事故。财产损失事故是指造成财产损失,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伤人事故是指造成人员受伤,尚未造成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第2种观点: 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后,如果一方肇事逃逸,逃逸方将负事故全部责任。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如果司机是主动自首,并且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没有人员伤亡的,交警也可以不对逃逸车主进行拘留。因此各位司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当及时报警处理,而不是为了逃避承担责任而直接逃逸,如果因为逃逸而导致人员死亡的那么情节将会变得更加恶劣,受到的处罚更加严重。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情形: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情形: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2、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3、70周岁以上的。4、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条 道路交通事故分为财产损失事故、伤人事故和死亡事故。财产损失事故是指造成财产损失,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伤人事故是指造成人员受伤,尚未造成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肇事如果只是致被害?轻微伤、轻伤或者只是造成了牲畜死亡的后果,财产损失数额不?。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1种观点: 会扣12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法律依据《新交规驾驶证扣分细则》第一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第一百零一条
第2种观点: 肇事逃逸是指事故当事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而有主观意识的逃离现场或者破坏现场以逃避处罚。轻微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由机关处以200-2000元的罚款,情节稍严重的,可以并处15日以下行政拘留,并加以罚款进行惩罚。第一,肇事逃逸评判的首要标准是当事人是否有主观意识,即在明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的情况下,为了逃避责任,故意逃离现场或者破坏甚至伪造现场。肇事逃逸后,即使事后意识到错误,主动投案自首,肇事逃逸的事实已然成立,自首不能抵消逃逸行为。第二,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者人生损害而逃逸的不构成犯罪,属于轻微肇事逃逸,由机关处以200-2000元的罚款,也可以并处15日以下行政拘留,同时吊销驾驶执照,并且终生不得再次考取驾驶证。做人做事应该有责任心,驾车通行中要保持清醒,遵守交通规则,即使造成了交通事故也好勇于承担,天眼系统下,到处都是监控,信息跟踪也逐步完善,逃逸被抓只是时间问题。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主动承担责任只是赔偿损失、驾驶证扣分,如果逃逸,责任会被认定全责,除了罚款,还会吊销执照,以后都不能开车了。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去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_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军驾驶证。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轻微交通事故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有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