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抬梁式木构架结构,与现代框架结构相似,能在平面上形成方形或长方形的空间,并设有柱网。在这些柱子之间,可根据需求砌筑墙壁并安装门窗。由于墙壁不承担屋顶和楼面的荷载,这一结构为建筑物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它允许建造门窗大小不一的房屋,也能创造出四面通风、有顶无墙的凉亭,或是完全封闭的仓库。室内柱子之间,则可以使用格扇、板壁等分隔物,便于根据需求安装或拆除。历史上,中国有关于预先制作构件并运至现场安装的记录,也有宫殿异地重建的实例。考古发现,如汉明器和唐长安遗址,以及清朝某些地区的住宅,显示了在房屋内部使用梁柱,周围用承重墙的方法。抬梁式木构架结构经过长期应用,成为中国建筑普遍采用的结构方式。穿斗式木构架虽然在柱网处理上不如抬梁式灵活,但在承重和围护结构的分工上并无二致。
2. 木构架房屋能够通过调整房屋高度、墙壁与屋面的材料和厚度、窗户的位置和大小,来适应不同地区气候的寒暖差异。
3. 木构架结构由于木材的特性,以及构架中使用的斗拱和榫卯连接具有一定的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能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4. 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得以广泛使用,部分原因在于木材比砖石更容易获取,可以迅速且经济地解决材料供应问题。尽管木结构在防火和防腐方面存在显著缺陷,它仍然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包括梁式、悬臂式和拱式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