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是两种不同的颅内血肿,但都在交通事故等外伤中常见。
硬膜下血肿:
- 发生在硬膜下腔,占颅内血肿的50%-60%,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 主要来源于脑皮质挫裂伤灶中的静脉和动脉破裂,或脑表面的桥静脉撕裂。
- 临床表现常有严重意识障碍、昏迷加深或清醒后昏迷、单侧瞳孔散大等脑压迫症状。
- CT检查显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MRI信号强度随血肿期龄变化。
- 鉴别诊断需与蛛网膜下腔扩大和硬膜下水肿区分。
硬膜外血肿:
- 发生在硬膜外腔,占颅内血肿的25%-30%,以急性为主。
- 主要由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等血管引起,好发于颞顶区和额顶矢状窦旁。
- 临床表现常有明显外伤病史,伴有颅骨骨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 CT检查显示颅骨内板下方双凸形或梭形高密度影,MRI信号强度也随血肿期龄变化。
- 鉴别诊断需与硬膜下血肿区分。
对于这两种血肿的治疗,一般依据出血量、出血原因、病人全身状况和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如出血量较大或伴有严重临床症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对于由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出血,以及全身状况差的病人,手术可能不是首选。此外,对于年龄较大的病人,手术适应症也需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