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描绘了一个九到十四岁之间的女孩洛丽塔,她被描绘为纳博科夫女性审美的体现。她拥有早熟的性感,天然的诱惑力,同时又显得满不在乎且乖戾,天真又狡黠,纯洁又粗鄙。亨伯特对洛丽塔的崇拜几乎达到了宗教般的程度,他将她视为生命之源,小心翼翼地吸吮。然而,这种关系注定是短暂的,洛丽塔最终会失去她的纯洁,亨伯特的小仙女只能停留在那个年龄段,一旦她被占有,就会迅速褪色。
这种描述似乎在传达一个信息:美是无法实现的,一旦得到就会失去。人们只能在诱惑与反诱惑中寻求审美的满足,保持在一种受折磨的距离里才能维持审美。美存在于无法满足和企及之中,而这种企及又意味着毁灭。但若无法企及,这种追求似乎又显得虚幻而无意义。
洛丽塔不仅仅是一个女孩,更是一个情结,象征着生活中的所有梦想与渴望。神圣的猎物似乎是一种矛盾的表达,如果神圣,为何贪婪;如果猎物,为何守护。纳博科夫成功之处在于他将这种矛盾状态转化为现实,美与审美并非单纯明净,某种暧昧的杂质才是其真正的魅力所在。
这种复杂的关系揭示了美的本质,以及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亨伯特与洛丽塔之间的矛盾关系不仅反映了审美中的矛盾,也揭示了人类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永恒的追求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