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的坍落度大,能够确保混凝土在施工时未发生离析现象,保持良好的粘聚性,同时具有较大的流动度和扩展度,这有利于施工操作,也方便进行振捣。然而,高坍落度的砼在施工后易出现泌水现象,这可能导致混凝土终凝后的表面出现较多的气泡。如果施工管理不够严格,还容易引发蜂窝麻面等问题,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和外观。
具体来说,当砼的坍落度过高时,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会因为重力作用而逐渐向底部移动,导致上层混凝土出现干硬现象,进而产生泌水。泌水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还可能在表面形成一层水膜,阻碍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粘结,造成蜂窝麻面。因此,在选择砼坍落度时,需要综合考虑施工便利性与混凝土质量之间的平衡。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坍落度的合理范围。坍落度过高,不仅可能带来上述问题,还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而坍落度过低,则会增加施工难度,影响施工效率。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应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和设计要求,合理调整砼的坍落度,以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和混凝土质量。
坍落度过大的混凝土在终凝后还可能产生其他质量问题,如强度下降、耐久性减弱等。因此,选择合适的坍落度对于确保混凝土的长期性能至关重要。此外,坍落度过大还可能导致混凝土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均匀性。
综上所述,砼的坍落度虽然在施工中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过高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施工时应合理控制砼的坍落度,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