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四大要素:1. 顺应自然:根据天气变化,春保肝、夏养心等,达到保健效果。2. 形神共养:静以养神,动以养形。修性怡神,保持乐观安静、心平气和的精神状态。3. 调养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调节饮食、药物调理、精神调摄、针灸推拿等方法健运脾胃,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4. 保精护肾:精为生长发育基础,精化气,气生神,神御形,通过保护精和肾,延缓身体衰老。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黄帝内经是中国养生文化的经典?你认为原文中最能体现中国养生精髓的话是哪句,为什么
1、《黄帝内经》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据考证,《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因其古老、系统的人体医学理论,堪称中国养生文化的经典。
2、我以为,最能体现中国养生精髓的话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因为人的生命是由精神和形体组成,养生的精髓是全面均衡,即兼顾形神。人们大多都是注重保护形体,却往往忽视保养精神。所以这句直接以调养精神为旨,进而来阐述精神对人体的重要性。人生命的基础是精,所以精的充足与否决定了身体的健康状况。神是精的华彩,神的充足与否决定着生活质量。精是形体之本,神是精神(这里的精神指意识,境界)之本。既然精神是人生命的根本,那么养护精神就是极为重要的了。古人告诉我们该如何养护?那就是要我们作到恬淡虚无和精神内守。
古人认为养生的要点是:必须先恬,只有先恬----满足愉悦,后才能淡----清心寡欲。淡后方能虚---超然物外。清心寡欲以后才能超然物外。虚后方能无---心无挂碍。超然物外以后方能心无挂碍。恬淡虚无是一个层次的划分、必由的顺序;恬淡虚无是一种精神高度满足和高度放松的一个状态,人在这种状态下,古人发现会有真气(即精神)产生;精神内守是产生真气后不使它外泄,真气亦属正气,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肾藏精,心藏神。所以要肾来藏精就要节声色欲,厚积薄发。若要心来藏神就要断淫邪念,克己复礼。但内守不是一时的,是需要恒心与定力才能作到的。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