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合同缺乏劳动关系,无法申请劳动仲裁,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纠纷;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在于主体资格、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主体待遇、报酬性质和用人单位的义务;劳务合同应包含劳务双方信息、工作时间、地点和内容、合同期限、劳务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及保护等条款。
法律分析
一、没有签劳务合同怎么申请劳动仲裁
没有签劳务合同不能申请劳动仲裁。劳务合同建立的并不是劳动关系而是合同关系,双方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所以不能申请劳动仲裁的,当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解决纠纷。
二、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有:
1.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合同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劳务合同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2.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等,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职工。
3.主体的待遇不同。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待遇等;而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
4.报酬的性质不同。因劳动合同的履行而产生的劳动报酬,具有分配性质,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不完全和不直接随市场供求情况变动,其支付形式往往特定化为一种持续、定期的工资支付;因劳务合同而取得的劳动报酬,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完全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是商品价格的一次性支付,商品价格是与市场的变化直接联系的。
5.用人单位的义务不同。
三、劳务合同须具备哪些条款
劳务合同需具备的条款有,劳务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以及工作内容;合同的期限;劳务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以及保护等条款。
结语
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在主体资格、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主体待遇、报酬性质和用人单位的义务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劳务合同必须具备劳务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时间和地点、工作内容、合同期限、劳务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以及保护等条款。在申请劳动仲裁时,没有签劳务合同的情况下是不能申请劳动仲裁的,当事人可以选择提起民事诉讼来解决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三条 【无营业执照经营单位的法律责任】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确认。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