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方控方所要求的长期监禁条款,称被告无意谋杀,并否认被告是种族主义者。而在警方审讯期间,其中一名嫌疑人称他们主要针对华人,因为他们听说亚裔经常携带大量现金。但事发当时,张某身上并未携带多少现金。为此,对于事实的认定不准确,不全面,有误差,适用法律错误。然而,备受关注的旅法华侨张某遇害案最后宣判,两名嫌疑人分别被判10年及4年监禁。
一、绑架罪与抢劫罪如何区分
勒索型的绑架罪与抢劫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在客观上都可表现为采取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手段,都同时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因而两者在司法实践中容易混淆。区分两者的关键有两个方面:
第一,行为方式不同。前者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他人,再以伤害或杀死人质相威胁向有关的第三人索取财物;而后者则是当场对被害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将财物劫走。
第二,取得财物的时间、地点不同。前者是先绑架人质,然后向有关的第三人索取财物,因而获取财物的时间不可能是在绑架行为实施的当时,也不可能是当场获取财物;而后者则是当场使用暴力、胁迫等强制手段,当场取得财物。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即在绑架中又劫取被绑架人随身携带的财物。例如:被告人王某伙同李某将被害人张某劫持至某地。其间,两被告人劫走李某随身携带的现金及财物折合人民币8000元。之后,两被告人又威逼李某向亲属索要赎金30万元。本案中,两被告人绑架李某并勒索巨额现金的行为显然已构成绑架罪。对此实践中并无争议。关键在于两被告人劫走李某8000元财物的行为如何处理。有的同志提出这种行为构成抢劫罪。但不宜和绑架罪实行数罪并罚,而应以绑架罪一罪论处。笔者赞成这种观点。因为被告人劫取被害人随身携带的财物是利用其劫持行为造成的被害人无法反抗的状态下实施的。如果定为数罪,显然是将劫持行为“一分二用”,违背罪数理论。这种情况其实是予以适当考虑。
二、原告所在地对离婚案有管辖权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管辖;(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三)对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四)对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又根据(最高人民审判委员会第528次会议讨论通过)的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1,非军人对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如果军人一方为非文职军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管辖。12、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管辖。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管辖。13、在国内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提出离婚诉讼的,由婚姻缔结地或一方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管辖。14、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提出离婚诉讼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管辖。15、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提起离婚诉讼,国内一方住所地的人民都有权管辖。如国外一方在居住国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起诉的,受诉人民有权管辖。16、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起诉离婚的,应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管辖。准确判断涉及当事人被监禁或者被劳动教养案件的管辖权时,需要注意两点(1)如果只有被告被监禁或者被劳动教养,不论被告被监禁或者被劳动教养是否超过一年,均有原告所在地管辖;(2)如果双方被监禁或者被劳动教养,则由被告原住所地管辖;(3)如果被告被监禁或者被劳动教养一年以上的,由被监禁或者被劳动教养地管辖;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只有被告被监禁或者被劳动教养,不论被告被监禁或者被劳动教养是否超过一年,均有原告所在地管辖;但是开庭要到监狱或所里面去进行,其他两种情况也是一样的。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离婚的诉讼;往往要求原告方要提供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证明材料,例如居委会或村委会的证明,被告父母的证明及相当于此类证明材料,如果是双方自愿离婚但又要在进行离婚的,本来是原告提起的离婚诉讼,本应该在被告所在地管辖,为了达到在原告所在地管辖的目的,因为是双方自愿离婚,所以可以采取临时变换原被告角色,同样可以达到原告所在地立案管辖的目的。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