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自然之道》第二课时导学案 篇15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导学案 篇15

来源:刀刀网


  《自然之道》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教学难点在于品味向导的语言,理解他的行为。

  【片段一】

  当教学 “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时,向导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师:“‘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片段二】

  当教学向导极不情愿地救小海龟时,我说:“同学们,你们同意向导的做法吗?”

  生1:“我同意向导的做法,如果不救小海龟,它就会被嘲鸫吃掉,那是多么残忍的事啊!”

  生2马上反驳:“小海龟不会被嘲鸫吃掉,因为第三自然段说它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它是个侦察兵。”

  生3:“它是个侦察兵只是作者的猜测。”

  我马上引导学生抓词:“你从哪看出这是作者的猜测?”

  生3:“从‘似乎’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4:“第二自然段说太平洋绿龟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就要成为食肉鸟的美食,海龟在长时间的生活里,肯定会想出一些办法来对付食肉鸟的。”

  生5:“下面的课文已经写了‘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就说明向导做的不对了”。

  无形中学生已经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了。

  还有的学生不服气:“既然这么做是错的,向导为什么还救海龟?”

  有学生站起来解释:“因为面对的是我们的焦急、责怪,不能见死不救。”

  “也许他是个著名的生物学家向导,他怕我们回去以后和别人说他见死不救、没有良心。”

  争论已经到了高潮,看到大多数同学已经同意向导的做法不对,我因势利导:“同学们,向导的做法不对,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他才淡淡地说,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那么在这里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马上回答说是太平洋绿龟有保护自己的方法,教学难点由此得以突破。

  【片段三】

  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刚才说的那句话(出示),你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你现在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

  课堂教学中的讨论交流,力求使学生的理解不停留在泛泛地理解“人类不能破坏自然规律”这个再明显不过的道理上,而是引导学生在感悟了“我和伙伴们”由焦急到高兴,最后到懊悔、震惊的情感积淀后,讨论向导的所说所做,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既突破教学的难点,又丰富了学生的见识。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