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游于艺
【“游”出感觉】
师:看黑板!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请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读题目,不光要用嘴巴,更要用眼睛。口到,还要眼到。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读得好!口到了,眼也到了。但是,心到了没有呢?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一次读到课文题目,特别是第一次读到题目中的这个“游”字,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一个词!
生1:奇怪。鱼是生活在水里的,怎么能游到纸上?
师:所以你的脑海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
生1:问号。
师:奇怪,这是她的第一感觉。那么你们的感觉呢?
生2:我觉得很惊讶,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呢?
师:你想探个究竟,是吗?因为你觉得很惊讶。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生3: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
师:对啊,按照常理来说,鱼是不可能游到纸上去的。读到题目,能读出一种感觉,能读出一些问题,这就是心到了。带着这些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题目。口到,眼到,而且心到——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游”动全身】
师:其实,我也纳闷儿。一个普普通通的题目,一个简简单单的“游”字,怎么会让大家产生这样的感觉——奇怪,惊讶,不可思议。(稍顿)打开课文,让我们走进《鱼游到了纸上》这个故事。两个要求:第一,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第二,仔细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带“游”的句子,读完以后,把这些带“游”的句子统统划下来。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仔细地找,认真地划,划出之后还可以标上1、2、3、4的序号。
生:(开始动笔划句子)
师: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划好,带“游”的句子多不多?
生:(齐答)多!
师:谁来读读第一个“游”字句。
生1:(朗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师:没错,这是第一句。读得又对又好,一个精彩的开头。第二句,谁来读?
生2:(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好!读得字正腔圆。第三句在哪儿?
生3:(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一个女孩——
生3:(接读)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师:好的,请你连起来再读一读,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调子。
生3:(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师:还有“游”字句吗?
生4:(朗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已经是第四句了,第五句在哪儿呢?
生5:(朗读)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你读得真叫仔细!为什么?因为,这一句中的“游”和“鱼”是紧紧地纠缠在一起的。还有别的“游”字句吗?
生6:(朗读)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师:好的,已经是第六句了。还有吗?
生:有。
师:应该是最后一句了。来,咱们一起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再来一遍!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多少个带游的句子啊?
生:七个。
师:整整七个。从文章的开头一直游到了文章的——
生:结尾。
师:是的!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七个带“游”的句子,争取把它们读顺口、读流利,读出各自不同的味道来。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师:好,虽然都是带“游”的句子,但是,如果你仔细读、用心读,你是能够体会出它们各自不同的味道的。(指名6个同学起立,要求他们依次朗读前六个“游”字句,每人只读一句。第七句要求全班齐读)怎么读呢?我读旁白,你们接着我的旁白读出每个“游”字句的味道来。
师:好!现在开始。(朗读)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
生1:(接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师:味道出来了,就这么读。(朗读)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呢,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就在茶室的后院,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2:(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朗读)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一声惊叫——
生3:(接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很遗憾,这一句的味道没出来。应该有一种什么味道?
生3:惊奇的味道。
师:没错,惊奇、惊讶、惊叹的味道!再读一次。(朗读)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一声惊叫——
生3:(接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对!要的就是这个味道。(朗读)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生4:(接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画得娴熟,你读得更是娴熟,一级棒!(朗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生5:(接读)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朗读)真没想到,这样一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他通过笔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生6:(接读)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师:(朗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游”显张力】
师:他笑了,是吗?笑得那么甜,是吗?请问,他为什么笑了?
生1:因为他的画被别人赞叹。
师:第一个赞叹他的人是谁?她是怎么赞叹的呢?
生1:是作者来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了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课件呈现: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来,咱们一起来。那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生:(齐读此句)
师:味道再浓一些!那小女孩惊讶地叫起来——
生:(齐读此句)
师: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你突然听到这么一声喊叫,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1:我是觉得非常奇怪,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来了呢?鱼不是生活在水里吗?
师:所以,你一定想挤过去看个究竟,是吗?
生1:是的。
师:你的第一反应又是什么?
生2:我的第一反应是脑子里有千万个问号,鱼一离开水就会死的,它为什么还会在纸上游来游去?
师:这千万个问号会驱使着你想挤过去——
生2:看个究竟。
师:听到这一声惊叫,听到这一声惊叹,还有谁也想迫不及待地挤过去看个究竟?
生:(纷纷举手,表示都想看个究竟)
师:好的,哪位来做这个小女孩?(指名一学生起立)就请你来。我请她喊这一声,你们注意,作出你们的第一反应。准备好了吗?现在,你们就在茶室的后院,就在金鱼缸边,突然,传来这样一声惊叫——
生1:(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其余学生没有作出任何反应)
师:反应啊!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啊?(笑声)
生:(跃跃欲试的样子)
师:再来一遍。(手指着教室)这是在茶室的后院,这里有好几口金鱼缸,青年就在这儿画画。一开始你们都没注意,东张西望,走马观花。突然,你们的耳边传来这样一声惊奇的喊叫——
生1:(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其余学生纷纷围到读句子的同学身边,气氛热烈)(笑声)
师:停!都围着别动!(走到学生身边)请问,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2:是小女孩的喊叫声。
师: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3:是小女孩惊奇的叫声。
师: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4:是小女孩对青年画画的惊叹。
师:请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学生纷纷归座)同学们,你们刚才都说是小女孩的叫声把你吸引过来的,是吗?
生:(齐答)是!
师:真的如此吗?(稍顿)我们听,假如小女孩的喊声是这样:(课件呈现: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还是惊奇地喊,还是惊讶地叫,请问,你还会作出刚才那样的反应吗?
生:(齐答)不会。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这样喊没有那么惊奇。
师:你的看法呢?
生2:我想画就画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自己也会画的。
师:就是!画到纸上有什么稀奇呢?
生3:金鱼每个人都会画的,我们何必挤过去看呢?每个人都会画。
师:说得是呀!所以,真正吸引你过去的,真正让你迫不及待想看个究竟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
生:(齐答)“游”字!
师:对!“游”字。这个“游”字,是对青年画鱼的惊叹!读着这个“游”字,我们仿佛听到了这样的赞叹——
生1:画得太棒了!
生2:真是画得栩栩如生啊!
生3:他把金鱼画得跟活的一样!
生4:画得太像了,跟真的一样!
生5:他画画的水平简直是超一流的!
师:是的,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汇成了这样一句话——(课件呈现:“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齐读此句)
师: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抵不过这样一句话——
生:(齐读此句)
【“游”于宁静】
师:(稍顿)同学们,能把鱼画得在纸上游动,你们说这位青年的画技高超不高超?
生:(齐答)高超!
师:厉害不厉害?
生:(齐答)厉害!
师:他是怎么画的呢?默读课文。
生:(默读,教师巡视)
师:请问,这位青年是怎么画鱼的呢?
生:(朗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来,咱们一起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生:(齐读此句)
师:看青年画鱼,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生1: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画出的鱼仿佛在纸上游动。
生2: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画得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生3: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画画一丝不苟。
师:有同学对一丝不苟的印象很深,有同学对所画的游鱼印象特别深,也有同学对青年画画的细致印象很深,是吗?
生:(齐答)是的!
师:(稍顿)但是,你们留意过这个细节吗?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 静静? 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静静”,“静静”地画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请问,什么叫“静静”地画画?
生1:就是没有声音,一丝不苟地画。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