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 篇1

《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 篇1

来源:刀刀网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 。

  3、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渎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的脚的有关句子。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说说每句话将什么,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插图,在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样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四、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

  2、小组讨论,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样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脚,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学生评议演示对不对。

  (3)让学生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象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爬山虎爬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怎么样爬的,那么没有触着墙的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萎了????????? 触着墙: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六、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

  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 枝状

  嫩红

  爬山虎的脚??????????????? 触着墙? :触 巴? 拉? 贴(牢固)

  爬

  没触着墙 :????????????? (萎)????????????????????????

  案例评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是: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评析:

  〈1〉在本课教学中,作为生字、生词教学已经放在预习阶段就已经完成,难写难记的“漾、拂、瞧”等字,易读错的“虎”字,在检查预习时得到了相应的指导;

  〈2〉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讲读课文教学,倡导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本课教学中,教师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读,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说话能力、理解能力;

  〈3〉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方法和能力。

  〈4〉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演示“爬山虎一脚一脚的爬”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了体现。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