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上诉和抗诉的时限是多长?

上诉和抗诉的时限是多长?

来源:刀刀网


民事案件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可在15日内向上级上诉。人民对已生效的判决有抗诉权,但无规定时限。最高人民规定2年内未申诉的案件不予受理。刑事案件上诉期限为10日,抗诉期限为5日。上诉主体包括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被害人只能请求抗诉。抗诉需提交书面材料,上诉可书状或口头。上诉可向原审或二审提出,抗诉需通过原审并抄送上级。

法律分析

民事案件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对人民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可以通过抗诉方式进行监督。但法律并没有规定当事人向人民申诉抗诉的时限。为此,最高人民在《关于规范省级人民办理民事行政提请抗诉案件的意见》中规定:“申诉人在人民判决、裁定生效二年之内无正当理由,未向人民提出申诉的案件,应不予受理。”与此相呼应的是最高人民也在《关于当前审判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中规定:“原审案件当事人在原审裁判生效二年内无正当理由,未向人民或人民提出申诉的案件,人民提出抗诉的,人民不予受理。”但是自己抗诉就没有期限。

刑事案件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二审程序的上诉和抗诉的区别

(1)主体不同。有权上诉的主体,刑事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完整的上诉权;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有权提起上诉的主体仍然是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享有完整、的上诉权;被害人没有上诉权,但有请求人民提出抗诉的权利。但被害人只能就一审的判决请求抗诉,对裁定不能请求。有权二审抗诉的主体:有权二审抗诉的主体仅限于地方各级人民,最高人民不能按照第二审程序对最高人民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

(2)理由不同。上诉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不服就可以上诉。抗诉必须是人民认为原裁判确有错误。

(3)提起方式不同。上诉的方式,既可以采用书状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抗诉的方式,不能采用口头形式,应当提交抗诉书。

(4)上诉、抗诉的途径不同。上诉的途径:提出上诉既可以通过原审人民提出,也可以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提出。抗诉的途径:提出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不能直接向第二审提出。

结语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民事案件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人民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错误的,可以通过抗诉方式进行监督。刑事案件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十日和五日。二审程序中,上诉和抗诉的主体、理由、提起方式和途径有所不同。上诉不需要理由,可以书状或口头提起;抗诉必须经过人民认定原裁判确有错误,只能通过原审提出抗诉书,并抄送上一级人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十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一条 人民审理行政案件,关于期间、送达、财产保全、开庭审理、调解、中止诉讼、终结诉讼、简易程序、执行等,以及人民对行政案件受理、审理、裁判、执行的监督,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一条 人民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投诉,上级人民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通知参加诉讼。

人民判决第三人承担义务或者减损第三益的,第三人有权依法提起上诉。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