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__年以来,全市交管部门在、市和市和省厅交警总队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创新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了打击整治战果突出,事故指标稳中有降,缓堵保畅效果明显,交通设施日益完善,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塑警铸魂有效推进的工作目标。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忠诚担当,攻坚克难,安保能力实现新提升。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支队在叶集、长岭关等省际交界处,抽调50名警力,成立工作专班,协调市、县区卫生防疫、交通等部门,实行24小时联勤联动勤务机制,从1月20日启动以来,成立了疫情防控专班,协同卫生健康、交通运输部门设置疫情防控检查点61处,累计出动警力6300余人次,检查车辆61万余辆次。支队高速二大队副大队长高显才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9月8日上午10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其中,市局交警支队高速二大队副大队长高显才荣获表彰,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先进个人。20__年以来,支队超前谋划,完善预案,优化勤务,压实责任,坚决落实隐患清零、秩序净化、警示曝光、协同共治措施,全力做好重大活动和恶劣天气安全保卫工作。全市交警部门完成了20__年春运、全国“”等重大系列道路交通安保任务。今年以来(截止11月20日),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17起,造成106人死亡,6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311.7万元,与20__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319起,减少37.79%;死亡人数减少96人,下降47.78%;受伤人数减少345人,下降34.94%;直接经济损失减少81.5万元,下降19.47%。
(二)紧盯源头,清理隐患,事故防线实现新巩固。会同公路部门,部署开展了公路安全隐患查整活动,对全市190处事故多发路段全面落实了支队领导包县区、大队领导包乡镇、中队领导包路段的道路交通安全三级包保责任制;依托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对34处公路安全隐患进行挂牌督办(其中市级督办2处,县级督办32处,截至11月20日,已全部治理完毕)。曝光10家高风险运输企业,对118家次客运、危化品运输、货运企业进行督办整改;抄告市交通运输部门全市1621辆危险品运输车辆以及124辆逾期未检验危险品运输车辆、29辆逾期未报废危险品运输车辆信息。截止11月20日,支队机动车安全检验监管中心共审核机动车262370台,退办整改涉嫌“唯一性”异常的车辆60台(恢复原状2台,锁定7台);发函比对外籍车57台,发现并销毁持双行驶证220本。一审通过率95.14%。20__年以来,共督促报废各类车辆28108辆,其中淘汰国三以下标准柴油货车5550辆,登记新能源车辆688辆。
(三)重拳出击,常态长效,秩序整治亮出新战果。先后开展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攻坚行动、“固安行动”、“减量控大”行动、“一盔一带”行动、酒驾醉驾异地互查行动、货运车辆抛洒滴漏综合整治、夏秋季农村公路违法超员和违法载人专项治理、“守护平安—20__秋季攻势”、全市农村地区酒驾醉驾专项整治、“百日会战”等专项整治行动近20个,落实高等级巡逻防控和戒备勤务,依托全市15个交警执法站,紧盯城市、高速、国省道、农村公路“四大主战场”,严厉查处酒驾、醉驾、假牌、套牌等严重交通违法,全面净化道路通行秩序。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112.3余万起,其中饮酒驾驶3147起、醉酒驾驶1004起、超速行驶12.6万起、货运超载3384起、货车“百吨王”13起、无证驾驶7600起、行人和乘车人交通违法41275起、非机动车违法85867万起,暂扣驾驶证2486本、吊销驾驶证1233本,行政拘留532人,记分63.4万分。对486起涉嫌危险驾驶和交通肇事罪案件立案调查,刑事拘留41人、提请逮捕15人,移送起诉案件438起。
(四)突出重点,聚焦发力,创理再上新台阶。按照今年创城工作的部署,牵头制定了市局创城工作方案、文明交通提升重点工作方案和交通秩序整治考评办法;对照测评标准,对城区主次干道、道路交口15类影响创建的突出交通违法全面加强管理,及时通报各大队创城交通管理考评成绩。部署中心城区堵点乱点整治、酒驾醉驾、涉牌涉证、违法停车、非机动车不各行其道等交通违法集中整治行动,支队牵头制定了市局创城工作方案、文明交通提升重点工作方案和交通秩序整治考评办法;对照测评标准,对城区主次干道、道路交口15类影响创建的突出交通违法全面加强管理,部署中心城区堵点乱点整治、酒驾醉驾、涉牌涉证、违法停车、非机动车不各行其道等交通违法集中整治行动,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3.96万起,其中违法停车15.53万起、违反标志标线6.59万起,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违法5.7万余起。在强化整治的同时,支队还同步加强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20__以来,创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总投资近600万元。相继完成开发区、城南片区指路标牌更新320块、主城区31个路口“飞线入地”、建设行人过街遮阳棚37个、行人闯红灯抓拍7处、设置护栏9000米。其中,利用市财政投资187万元,施划热熔交通标线11万平方米、新增了9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护栏11000米、设置电子监控50处(其中5处系高空监控)、提示标牌100块、提示标语贴300块、在40个重点路口喷涂了地面文明交通提示。
(五)强化建设,服务实战,技防水平实现新突破。深入开展交警大数据实战应用体系建设深化20__年攻坚行动,有序推进“资源整合、数据治理、应用提升、安全加固”四项攻坚行动。梳理排查全市交警各业务应用系统共49个(整合后保留35个)。支队各类专线网络链路991条,2个标准化数据机房的各类信息化硬件设备523台。完成支队直属大队(城区1722,高速155路相机)、3个县区大队(金寨16、舒城856、霍邱777路相机)的卡口过车图片汇聚,实现以上5174路相机的过车数据和市局神眼搜车的全量共享。完成支队直属大队视频的汇聚(城区卡口视频1722路、视频监控829路;高速卡口视频155路、视频监控140路),实现以上6143路相机的视频与市局海康平台的全量共享。强化全市集成指挥平台实战应用,该平台已备案并接入1045个卡口(352个公路卡口和固定测速,693个城区路口卡口)、3167个视频监控和2365个执法取证设备。通过平台开展轨迹分析17342起,人工布控250467起;平台共预警838605起,其中有效预警11750起,预警有效签收37004起,出警拦截9778起,成功拦截7417起,成功率75.9%,现场处罚5008起,上传现场拦截图片1147起。配合事故中队和其它警种跨省布控嫌疑车辆32起;签收、分析研判部局下发的嫌疑车辆159起并全部布控。为加强全市高速公路管理,高速公路测速监控一体机3套、高速公路雾天智能警示设备3套;完成支队2万元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及高速二级平台升级改造项目工作。按照安徽省关于高速公路两个系统优化完善建设方案建设要求,编制支队市级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方案,向市争取建设资金。该项目纳入市“雪亮”工程统筹建设,目前,雪亮工程已基本完成招标。为了进一步规范交通组织、事故预防、勤务改革和专项治理工作,在郑刚副的关心和支持下,7月19日,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正式恢复启用。根据实战需要指挥中心设立接处警岗、视频巡逻岗、指挥调度岗、分析研判岗、缉查布控岗、综合控制岗位、数字化岗等基本岗位,实行指挥长负责制。截止到11月20日,视频巡查发现并指令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万余起、调度处置拥堵警情150余起。有效整合视频资源,为办理相关案件提供数据平台,通过对车辆的轨迹分析、人脸识别、视频跟踪等多种技战法,对网逃人员、事故逃逸等目标进行跟踪锁定、精准布控。先后为各类案件办理和社会求助调取录像回放106次,成功为湖北省浠水县锁定肇事逃逸车辆、三十铺消防队锁定目标车辆和嫌疑人提供有效信息支撑。
(六)紧随,为民履职,交管改革呈现新亮点。优化车驾管业务流程,拓展服务渠道,出台交管业务“一证办”“就近办”“网上办”“社会办”等一系列措施;依托全市邮储网点、4S店、车辆检测机构办理六年免检、车辆登记、核发临牌、补换驾驶证等业务,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引导群众通过登录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交管12123”APP,在网上办理申请临时号牌、补换领行驶证、申领免检标志、补换驾驶证等25项交管业务。强化12123语音服务平台功能,增加12123接线人员,为群众提供业务咨询、导办和信息查询回复等。共完成机动车业务458194笔,驾驶证业务4605笔,科目一考试172940人次,科目二考试161932人次,科目三考试144573人次,安全文明考试121816人次。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新增注册用户67475人,为群众提供12123语音服务23381次、互联网业务办理25529笔、警邮中心提供各类服务300余笔。截止到11月20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51辆,驾驶人保有量1602269人。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46辆,非机动车登记5607辆,新考办驾驶证1292人。加快推进执法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一大队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目前已完成建设工作,四大队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图纸设计和相关预算工作已完成。会同市卫健委联合制定《关于加强警医合作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紧急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对全市建立交通事故伤员医疗救治网络、事故重伤员救治专家库、建立交通事故救援“绿色通道”、事故救援应急保障长效机制,适用快撤快处轻微道路交通事故14951起。
(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交管宣传营造新氛围。上半年,市局交警支队围绕文明城市创建、交通事故预防、“一盔一带”专项整治工作,更新交警支队机关、车管所(各工作站、服务站)、各大队机关、25个交警岗亭、长江苑小区以及各违法、事故处理窗口宣传栏、宣传展板80余块,发放一封信、宣传折页等20万余份。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正面宣传报道145余篇(条),其中,电视台采用4条;广播电台采用2条;新华社APP采用7条;经济日报APP采用1条;CCTV今日说法采用13条;交通周刊采用5条;安徽电视台采用60条;安徽日报APP采用3条;安徽广播电台采用10条;安徽法制报采用40条。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时期,支队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其中1月30日开展一直播“交警值守 护航平安”单条浏览量112万次。2月23日交管局微信公众号采用支队素材“不知道你是谁,但知道你去哪里,致敬!”浏览量2万次,转发222次。
(八)党建引领,激发动力,队伍建设展现新风貌。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锚定“四个铁一般”交警铁军标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深入推进“规范执勤执法严格队伍管理”专项整治“回头看”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大病救助、健康体检、调休补休、营房修缮、后勤保障等爱警暖警措施,为基层单位更新7台警车、17个保温餐台全部发放到一线,支队三大队及毛坦厂中队营房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安排专项资金80万元,修复因暴雨洪水损毁的围墙、营房屋面漏水。为全体民警辅警共793人分批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20__年以来,支队共有19个集体,242人次受到上级表彰(其中1名同志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7名同志荣立个人三等功,21名同志荣获全省优秀人民、1个单位荣获全省机关“百优所队”荣誉称号。机动大队辅警王飞获评“全省交警系统工作绩效突出个人”)。
二、对存在问题的分析研判
一是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压力依然较大。20__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指标呈全面下降的良好态势,但仍然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道路交通事故4起,造成14人死亡,全市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二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受警力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薄弱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精细化水平不高的制约,城市道路违法停车、国省道大货车闯红灯等多发性、重复性交通违法行为整治还未探建出常态化整治模式。源头管理管理水平不高,机动车报废率、检验率等重点工作绩效考评项目名次低位徘徊问题未得到有效改变。
三是交警队伍建设仍需持续加强。交警中队警力不足,队伍整体年龄老化,警务实战效能不强,规范执法水平不高,队伍活力不足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事故预防工作办法不多、措施不硬、落实不严,影响和制约了交管工作的整体效能和长远发展。
三、20__年工作打算
20__年,在抓好防事故、保安全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落地的同时,市局交警支队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交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攻坚,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针对性强化基础性、源头性工作,夯实交通管理工作根基,推动全市交通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立足主干道路,打赢预防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主动仗。大力推进严重交通违法整治长效机制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执法强化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加强恶劣天气道路交通安全应急管理。
(二)立足精细管理,打赢创建文明城市交通管理攻坚仗。构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警务体系坚持智能化、标准化、精细化。进一步优化交通设施、优化交通组织、优化路网功能,严密监控网络,精准诱导标识,优化信号配时,提高通行效率,着力打造有序畅通、安全文明的城市交通环境。推动解决城市停车问题,完善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通行管理措施。
(三)立足农村道路,打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综治仗。推动县区健全交通安全治理架构,继续推行“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和“两站两员”建设。
(四)立足源头治理,打赢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管理监管仗。健全完善重点车辆和驾驶人监管机制,探索建立运输企业“红、黄、绿”三级预警管理制度,加强事故深度调查和责任追究。深化探建发挥信用体系作用,落实隐患排查常态长效工作机制。
(五)立足科技应用,打赢道路交通安全科技引领信息仗。打造先进的警务实战指挥体系,增效智能交通安全系统融合,积极报请、加快推进交警指挥中心建设,努力实现交通数据资源深度分析挖掘和实战应用。
(六)立足文明交通,打赢安全文明交通意识提升宣教仗。精准推送提示警示信息,坚持交通安全风险隐患定期曝光机制,大力推进深化交通安全“七进”宣传活动,实行交通违法有奖举报,稳步提升人民群众文明交通意识。
(七)立足民生警务,打赢交管服务水平提升攻坚仗。完善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治理新格局。深化重点领域服务管理改革,深化车检改革、驾考改革、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制改革,推动跨省异地缴纳交通违法罚款改革和“两个教育”工作等举措落地见效。
(八)立足规范执法,打赢交警执勤执法形象提升仗。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紧紧聚焦“四个铁一般”标准,大力推进交警队伍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一体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干伍建设、全警实战练兵、宣传工作、退休干部服务和决胜脱贫攻坚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