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收获的季节,我们干部培训一班的学员们在师组织部调研员和师党校老师的带领下,赴苏州考察学习,听取了苏州市党校领导、教授以及苏州市、市广电总台、市个私协会和太仓市等各级领导给我们作的多场专题报告,这些报告内容涵盖苏州社会经济发展、干部素质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既有情况介绍、又谈经验体会,结合学习期间我们先后参观考察的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市、昆山市、常熟隆力奇等地方和企业的社会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情况,让我们在这次难得的学习考察旅途中,一路受到震撼、不由自主感叹的同时,从思想认识上受益颇丰.
一、值得学习借鉴的方面
苏州市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园区建设、环境营造、招商引资等方面,创造了许多新鲜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对照我们农二师农业团场的实际情况,我们感到最值得学习借鉴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烈的发展意识.多年来,苏州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80年代初,苏州不是经济特区,也不是沿海开放城市,但他们积极寻找机遇,出台优惠,创造了不是特区,胜似特区的投资环境,成为公司和台商投资比较密集的地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苏州干部群众在推进发展上有着良好的精神状态.“谋发展、促发展、求发展、比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我们在学习考察中得知,苏州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全年70%左右的时间都用在抓招商、跑项目、下企业上,50%左右的公务员直接为企业跑腿办事.
(二)完善的基础设施.考察学习心得体会.苏州开发区的环境营造是从基础设施建设起步的.为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苏州开发区探索了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的“自费开发”,一次规划、滚动推进的“巧开发”,吸引外商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凤筑巢”,尝试股票上市和借壳上市的“资本运作”等各种筹资渠道,确保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优良的服务环境.在加快基础设施、功能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发展承载能力的同时,苏州各地还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努力打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服务品牌,以服务见长,以服务取胜,营造综合环境的新优势.在苏州,所有职能部门都绝对不对投资者说“不”,“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开发区内通过清理整顿规范各种规费收取,大大削减了收费项目、降低了收费标准.项目审批制度也进行了大力改革,大大提高了外商办事效率,也赢得了信誉.由于对当地投资环境、、人员素质有了较高的满意度和信誉度,外商们反过来发挥最大热情,不遗余力地向外推荐苏州,纷纷介绍自己的关联企业前来考察投资,取得了“以商引商”,“以外引外”的葡萄串效应.
(四)强大的引资合力.苏州市把招商引资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领导身体力行,各部门协调配合,专业招商人员全力以赴,形成了上下结合、条块配合、举全市之力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市主要领导亲自参与招商外资工作,各职部门积极配合,主动放权,简化手续,在办理审批手续时,不拖不推,能快则快,努力创造条件,主动为外商提供良好服务,就连医院、学校也对外商发放绿卡,尽一切可能提供方便.各开发区还十分注重抓好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招商机构都配备懂外语、知经济、精谈判、会公关的专业人员,必要时还聘请高水平的科研专家参与招商活动.在招商引资方式上,还特别注重充分利用产业的集聚效应,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活动.如近年来昆山积极把握中国产业资本外移的良机,紧扣电子信息产品配套加工这一环节,积极吸引电子信息产商将加工点或采购点设在昆山,走出一条大中小企业配合、上下游联动的发展路子.
(五)高效的工作机制.苏州开发区建设在管理上,坚持以“三个有利于”标准,对开发区实行开明的,赋予开发区管委会与市同等的经济管理权,通过授权方式,使管委会拥有区内用地、工程立项、工商登记、招商人员出国等审批权,环境比经济特区还更宽松.开发区内的镇村也由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包括人事任免、财产资源的调配,有效避免了政令“肠梗阻”现象的发生.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市的派出机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构建了“小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框架,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总体上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建立健全中介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将许多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还能社会,交给中介服务机构去做,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为企业服务上来.机构的精简、人员的精干、职能的转变、市场化的运作,形成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管委会新的管理和高效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