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言文阅读内容

文言文阅读内容

来源:刀刀网


难点31 准确推断文中不理解的实词的含义

要想准确推断文中不理解的实词的含义,考生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语境推断法。文言实词含义丰富,太多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所以要想对其含义进行

准确的界定、理解,考生需要联系上下文,分析语境进行推断。

2. 代入检验法。就是把题目中所给的义项代入到句子中,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如

果文从字顺就是正确答案。

3. 联想推断法。近几年高考的文言文考察题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

考生在推断文中实词的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准确的解释。 4. 语法辨别法。所谓语法辨别,是指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实词词性的方

法对所给实词的含义进行推断。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我们就可以根据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推知它们的词性,进而推断他们的意思。如“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爱”做“以。。。为”的宾语,不可能是动词“喜欢”的意思,由此可推知是“吝惜,舍不得”的意思。 5. 结构分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等语言现象很多,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

同,词义相近或相反。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6. 古今对照法。汉语词汇中的一部分词有古为今用的现象,但意义往往不同,忌望文生

义、以今释古。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固定义项。

拓展: 实词判断常见误区 1. 按照今义理解古义。

2. 以常用意义来解释活用意义。 3. 按照常用意义来解释偏义复词。 4. 不明白通假现象,望文生义。

拓展: 实词翻译关键为以下几点:

1. 碰到古今异义词,要学会区别和拆分。 2. 碰到多义词,要根据语境确定。 3. 碰到活用词,要根据语法判断。

4. 碰到专有名词,不要强行翻译,要遵循“留”的原则。专有名词主要包括国名、朝代

名、官职名、地名、人名、年号、称号、器物名等。

点拨 准确翻译文言实词的方法: 1. 利用语境分析法巧妙翻译多意词。 2. 利用语法分析法巧妙翻译活用的词。 3. 借助音节巧妙翻译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翻译的口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

调整语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重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难点40 明确信息的意义指向

从高考题型的设置来看,“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个考点有着明确的指向性。

从内容信息角度看,主要为以下内容:在文言传记作品中,要求筛选的信息多为表现人物举止特点的信息、描绘对立双方激烈交锋的信息、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和聪明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在非传记类作品中,要求筛选的信息主要为表达某种情感、某个观点、某种景物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从题干指向角度看,它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1.对某一问题直接发问。既题干直接给出概括要求(某个问题或观点),然后再罗列具体材料,要求考生从中筛选。如2013年高考重庆卷第9题“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就属于这样的信息筛选题。2.对某一方面的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这种考察方式在题型上一般采用编组形式,从试题来讲,其可用作信息筛选的主题灵活多样,涉及的内容较全面。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第5题“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就是这种题型。3.对有关作者观点态度的信息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如2012年高考天津卷的第11题“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4.除了客观题之外,还有主观题。如2013年高考广东卷第9题第(2)小题“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就需要考生对有关“惜才”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然后表达出来。这种题型,须要筛选和提取的信息比较隐蔽,且与考生对文意的把握密切相关。

考生在答题时还要注意排除不完全列举的干扰,命题者有时为了达到选项的和谐统一,并不会把符合题干要求的全部内容都归到正确选项中,因此考生只要找到包含符合题意的句子的那个选项即可。

拓展:

“文中的信息”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

2. 体现人物志向或思想主张的; 3. 反映人物才智或道德情操的; 4. 展现人物性格的;

5. 非纪传体文本中反映事物特征的。

难点41 有效筛选信息

考生解答筛选文中的信息类试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含意;其次,要理解所给选项中的文句的含意;最后,要推敲各选项中的文句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与题干的所指契合。 具体而言,对于“筛选文中的信息”类试题,考生在解题时应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 读。即考生要以试题为依据,对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与

层次,明确筛选的目的,确定筛选的范围。

2. 找。即考生要依据题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带着问题去理解、辨析。要从文章中的

关键词语、句子入手,挖掘其隐含信息。

3. 辨。即考生应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筛选出的信息一一辨别,从语意重点,修饰语的

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辨别各个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4. 断。即判断正误,选出正确的选项。

点拨 筛选信息的常见误区

1. 不注意筛选的依据。答题时,没有注意题干中的“全部”“直接”等关键词语。 2. 不注意语境。

3. 不注意所给信息本身的意义。

难点42 准确、全面地概括内容要点

1. 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考生在阅读时要始终注意以下几个问

题:(1)文章写了哪些人的哪些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3)文章说了什么道理;(4)文章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具体来说,对记叙性文章,考生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前因后果;对一般的传记文,考生要弄清作者记叙了哪几件事,变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对议论性文章,考生要找出其论点、依据及论证方法等;对说明性文章,考生要理清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准确、完整地分析和评价人物及事件。

2. 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考生在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文章

的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本章。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同时,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考生分析时可按时间顺序归纳,也可按空间顺序归纳,还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

3. 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考生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

关细节,才能明确各项表述正确与否。考生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4.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考生在归纳、概括时,要注意

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生平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