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及未来展望

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及未来展望

来源:刀刀网
CAIXUN财讯 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及未来展望 □ 山西财经大学 刘沛旭 / 文 文章对现有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这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类总结,在文章的结尾,笔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未来展望,建议下一步研究控制权私人收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构建更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这几方面的问题。 企业可持续发展 文献综述 未来展望 企业可持续发展概念 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中国发展得较晚,尽管国内许多学者都对此开展了学术研究。但目前国内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仍然没有一个一致的结论,以下是国内相关领域学者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 李占祥(2000)的观点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企业逐步发展的过程。这个定义蕴含了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是持续性。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经营时间可以认为是企业的持续发展的体现,参照业界企业标准,以业界平均企业寿命为标杆,可以判断企业可持续发展状态。第二是成长性。企业的成长就必然体现在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企业会不断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就不能否认企业在成长阶段可能会面临许多发展问题,比如短期利润率降低和组织运营效率减退。此类问题在企业可持续发展历程无法避免。一个企业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必然会面临此类问题的考验。企业通过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商务问题,积累了经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逐步提高。 肖海林和王方华(2004)结论说明:企业在未来的较长时期内,企业通过摸索获取发展经验,自身能力会稳步提升。企业作为创造财富价值的组织,会在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自我超越。 芮明杰和吴光飙(2001)的研究结论显示企业可持续发展强调市场份额提升、有效支配资源、克服企业自身发展问题这几方面。研究还表明:一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二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得企业必须有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三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扩大市场份额为目的。四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具有分析和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能力;五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良性发展机制。 综上所述,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增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第二,保持或增大企业在所从事行业的市场份额;第三,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第四,企业拥有不断创新、不断学习的能力;第五,企业的发展要与环境相适应。 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认识存在三个层次,分别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1)生态可持续发展 当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必须保护环境和合理运用自然资源为指导原则,使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绝对地建立在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并确保这种基础不受到非相关因素的干扰,使其能够为企业长期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生态可持续发展主要着重强调了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综合利用资源,废物利用并承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 (2)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资源与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企业在经济效益层面上要有显著地提升。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不能因为当代人的需求而伤害后代人的利益。第二,企业的经济活动要看重长期收益和持续利润。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每个企业的生产水平相比于历史水平都要逐步提高或保持稳定。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不存在经济负增长现象,企业如何减少经营的不确定性是这一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 (3)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以人为本”,强调社会效益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关注经济层面的利益,更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同时企业要避免一切有损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的运营模式,达到经济利益、生态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完美结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反映企业经济利益的增长,更要体现企业优良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企业为和谐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国内学术界对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内容还有所局限。第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这些领域。而控制权私人收益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现有文献还没有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如何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方面展开学术研究。第二,大部分学者在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时仅仅从经济效益层面考虑,缺乏对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考虑。第三,目前国内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学术研究涉及领域较少,因此扩大研究行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很有必要。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研究的局限性可以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第一,研究控制权私人收益如何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时,建立全面绩效评价体系,从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个维度综合考虑分析企业可持续发展状态。第三,不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必定有所区别,可以通过对不同行业的比较研究,探究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异同。 [1] 刘力钢.企业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37. [2] 李占祥.矛盾管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148. [3] 肖海林,王方华.企业可持续发展新论[J].当代财经,2004(7):69-72. [4] 芮明杰,吴光飙.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目标[J].中国工业经济,2001(3):48-54. [5] 周全.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博士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9. [6] 周水银,陈荣秋.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0(6):46-49. [7] 宋剑峰.会计盈余的可持续性和对资本市场的意义[J].证券市场导报,2000(1):40-43. [8] 徐国样,檀向秋和胡穗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0(9):44-51. -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