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P53~P54有关“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部分,并用彩笔把基本概念及重点知识做上记号。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什么样子的呢,请说出你的猜想。 【课堂讨论】
学生1: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 学生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3:像我们家的樱桃。……
【引入】让我们追逐科学家的足迹看他们是怎样发现原子结构的。 【多媒体呈现情景】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
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 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展示】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 【展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中含有质子,经过其他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
【学生活动】静听、理解、观看。 知识点1:原子的构成
【问题激疑】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 【展示】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
【讲解】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问题促思】我们知道,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那么,你们能否想像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播放】flash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 【投影】P53图3-9。
大家通过观看“原子的动画模型”并结合图3-9,你对“原子的结构”是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呢?谁能概括一下?
【交流讨论】
个别发言,相互补充,不断完善。
学生1: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 学生2:我认为应该加“一般”两个字。
学生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小结】原子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居于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带负电)
【活动探究】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表3-1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呢?
知识点2:核外电子的排布
【设疑】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请发挥你的想象猜想这些电子如何运动? 【交流与猜想】交流、猜想,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想象中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讨论】核外电子的运动是否如同学们所想的? 【探究证明】阅读课本P54图3-10和第二自然段。
【归纳】核外电子运动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介绍】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叫电子层。 【设问】核外所有电子是否都出现在同一区域?
【点拨】核外电子就像人一样,小时候完全靠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减小。那么电子由于能量各不相同,所以其运动的区域离核有远有近。
【提示】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
【讲解】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猜想】理解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学生活动】静听:知道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介绍】原子核外电子层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离核最远,能量最高的电子层叫最外层。
【讲解】各原子的最外层可能不相同。
(1)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核的距离:由近到远。 (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原子结构示意图。
【指导阅读】教材P54第三自然段与图3-11,弄清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展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发现哪些规律?找到之后记录下来,看谁找的多。 【交流】结合黑板上的示意图,找学生叙述各部分的意义。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1~18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代表进行点评订正。
(4)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18号原子中,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决定其在化学反应中是易失去电子还是易得到电子?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学生代表解答,教师点评订正。 【结论】
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一般多于4个,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一般为8个(氦为2个)。
【介绍】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只有一个电子层为2个)。
【小结】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最为密切。 【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交流与讨论】分析,思考。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并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