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蛮横(hãng) 栖息(xī) 颔首低眉(hàn) 鳞次栉比(jiã) ....B.横亘(gân) 伫立(zhù) 擎天撼地(qín) 拈轻怕重(zhān) ....C.炽热(chì) 夙愿(sù) 锲而不舍(qiâ) 扑朔迷离(shuî) ....D.狡黠(xiã) 稽首(jī) 忧心忡忡(chōng) 刚愎自用(bì) ....
2.古诗文名句填空(12分,毎空1分)
①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歌》) ②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③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⑥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岁笔耕不辍,他的学生既钦佩他的创作精神又担忧他年老体弱,对此,季老引用苏轼《浣溪沙》中“ , ”的词句来回答。
⑦总理在今年“”期间答记者问时,巧妙引用了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 , ”,表明应从这样的高度来把握中美两国的关系。
⑧《三峡》中引用渔歌进一步突出秋季肃杀凄清的特点句子是: , 。(郦道元《三峡》)
3、名著批注。(7分)
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严两语,生动传神。请阅读下面两处点评,回答问题。 原文 金圣叹点评 看他写枣子客人自一处,挑酒人自一处,酒自一处,瓢自一处,虽读者亦几忘其为东溪村中饮酒聚义之人,何况当日身在庐山者耶?„„妙笔,真是独有千古。 (1) 略 原文 金圣叹点评 2) 他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半歇”,(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力气,手脚都妙绝。酥软了。 _______________】 他再来青石上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 傥或又跳出来一只大虫来时,却怎么地斗得锅?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 (1)第(1)处点评的“他”指的是作者____________,点评的故事是_________。(2分) (2)第(1)金圣叹认为划线句写的妙,结合选文你觉得妙在何处?请你接着写批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名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冰心的《繁星》《春水》体裁是散文,主要是受印度诗人泰戈尔《园丁集》影响写成,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B.《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主要表现的人物形象: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外祖父——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外祖母——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C.“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所说。
D.施耐庵(明)写的《西游记》是一篇长篇神话小说。小说由三大部分组成——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过五关斩六将、真假美猴王等经典故事都出自本小说。
4、综合性学习。(7分)
2013年4月,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寻根温州,开展一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吧!
【观画】中国民俗画常常利用谐音表达吉祥之意。营员在游览古民宅时,发现以下两幅吉祥画,请你任选一副解说画意。(3分)
【赏对】营员在文化宫里看到了两幅打乱的对联,请帮助选择下联。(2分) 清明节 上联: 柳枝袅袅报春意 下联:( ) 中秋节 上联:叶落疏桐秋正半 下联:( ) A、花开丛桂月长圆 B、春满乾坤福满门 C、杏花团团念祖恩 D、登高佳节倍思亲 【读文】营员在阅读温州作家的作品时对林斤澜及其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你的发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千里地外,知道矮凳桥有一个纽扣市场,叫得出名目的纽扣自不消说,还有想不到梦都梦不着的纽扣。百里方圆,传说这个纽扣市场是两三年里发起来的,比一团面还发的快。刚前回看到矮凳桥人背个弓子出来弹棉花,和讨饭的差不多,现在一个个造三层楼,楼顶翻过来天,好接着天上掉下来的钞票„„
___《矮凳桥风情·袁相舟》
〔材料二〕林斤澜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我的《我的矮凳桥风情》可以说整个都是对温州的回忆。我是温州人,温州话是我的母亲,用母语写小说感到特别亲切!温州话其有生动、丰富、古老的特征,参与祖国语言应该是越多越好。早年我年青的时候就想;温
州话在文学语言中很少使用,我们搞文学创作就要注意语言,是否可以试试,于是就这样试到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 (13分)
关于“微波炉烹调食品”的主题阅读
【网络传闻】
近来微博网友“美丽在线发了一条“保健信息”:吃微波炉烹调的食品会致癌,这引发了各地网友的热议。
1.“我心飞扬”:人们通常认为微波炉食品是安全的。事实上,我们的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却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有研究表明,加热不当的微波食品,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2. “依然”:支持少用微波炉。我也相信微波炉是回破坏食物的,比如考过的面包硬的像石头,而且还是焦的,确实已经变质了,这说明微波食品产生了新的有毒甚至致癌的化合物。
3.“闻者”:微波炉加热的食品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食物的营养成分会严重流失;另外在加热过程远离微波炉,那些俯身出来的微波是不安全的,7米以内最危险。
4.“无言的结局”:在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有人在器皿上不加盖,有人使用劣质的塑料袋装上食物直接放进微波炉内。
5.“消毒@酒精棉”:某人好像不咋干家务吧。烤面包的方法不对,咋还怨人家机器呢?个人觉得,不管用什么工具,方法最重要。
【专家看法】
1.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专家范志红副教授: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它并不直接产生致癌物。如果食物加热温度过高,超过了120℃,就可能产生疑似致癌物,比如煎炸烤制各种面食、薯条、咖啡豆等食品;超过200℃,则可能产生致癌物,比如煎炸烤烹调鱼肉等;超过300℃,则会大量产生致癌物,比如烹调肉类食品不当发生焦糊时。所以,微波加热食物时间宜短不宜长,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也不要过高。
2.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物理学女教授戴尔:微波炉只要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只要使用专用的微波炉餐具,并且水分没有蒸干,食物的温度就会低于100℃,不会产生致癌物质。
3.国家家用电器质量检测中心副主任张铁雁:家用微波炉微波的频率是2450兆赫,这种微波不能透入人体伤害内部器官和组织,只能使皮肤和体表组织发热,只要不是持续长时间地辐射,一般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世界上微波炉普及率最高的美国,90%以上的家庭在使用微波炉,全世界上微波炉的销量已达到3800万台,可是还没有一例因微波炉使用引起微波辐射对人体伤害的报道,当然在微波炉停止工作前不能打开拿取食品。
4.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专家:经检测分析,卷心菜经微波炉烹饪以后,维生素损耗率为4.76%,二传统烹饪方法导致损耗率为19.04%。另外,微波炉烹饪后,食品中的矿物质、氨基酸的存有率也比其它烹饪方法高得多。如用微波炉烹饪蹄膀,八种必需氨基酸为微波加热前的98.6%。
5.上述材料中,网友与专家的看法主要涉及“微波炉烹调食品”的哪些问题?请分点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上述材料来看,下列对微波炉烹调食品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微波炉加热食品,只要使用专用的微波炉餐具,食品中水分没有蒸干,就不会产生
致癌物质。
B、微波炉烹调食时,这种微波不能透入人体伤害内部的器官和组织,不会对健康构成危害。
C、微波炉烹饪后,食品中的矿物质、氨基酸的存有率也比其他烹饪方法高得多。 D、网友提出“微波炉烹调食品会产生新的有毒甚至致癌的化合物”这一看法,目前还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不能妄下断言。
7、画线句中的“超过200℃,则可能产生致癌物,比如煎炸烹调鱼肉等,超过300℃,则会大量产生致癌物”中的“可能”和“大量”能否换用,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王大爷七十多岁,孤身一人在家,在外地工作的子女给他买了个微波炉,请你结合上面提供的材料,给王大爷提三条使用建议(不必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8分) 卖白菜 莫言
(1)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的在屋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颗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2)“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3)“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4)“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的说。
(5)“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就有些恼怒的说:
(6)“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7)“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买了一百零一棵,这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①我哽咽着说。 ..(8)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的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造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9)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了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的像个和尚的头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就想熟悉自己的一个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位置上,小时候被牛犊或是小孩踩了一脚,所以一只长得不旺,当别的白菜长到脸盆大时,它才有碗口大。发现它的小和可怜,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的照顾。我曾经背着母亲把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但是第二天就打了焉。母亲知道后,赶紧把周围的土换了,才使得它死里逃生。后来,它尽管还是很小,但卷的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10)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 不时有赶集的人从我们身边超过去,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篓子落地时发出了清脆的响声,篓低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小白菜
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了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的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②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不是故意的„„”母亲把那棵白菜放在篓.....子里,原本十分生气的样子,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诚,也许是看到我黑黢黢的手背上那些溃烂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和我说:“不中用,把饭吃到那里去了?”然后母亲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在了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他站直了身体。
(11)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是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来,揭开了那张破羊皮,翻弄着我们的三颗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就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的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 ,这样的白菜你还嫌卷的不紧,那你就到市场上看看去吧,看看那里还能找到卷的更紧的吧。”
(12)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是你不能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的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惊讶的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小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13)“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像吃了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14)“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皮,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
(15)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着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了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几乎把脸贴到了秤杆上,仔细打量着秤星。我看着那棵剥成核的白菜,眼前出现了它在生长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忧伤。
(16)终于核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帐。”
(17)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18)我找到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19)我报出了一个数,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
(20)“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21)“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22)“这孩子,说话真暴躁。”老太太低声的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了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的掲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一张的数着。
(23)她终于将书号来的钱交到了母亲手里。母亲也一张一张的点„„
(24)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头发呆。那个蜡条的篓子摆在她的身旁,三颗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25)“娘,”③我哭着说:“我„„” ...
(26)“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挂在了腮上。 (27)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3.3)
9.文中的“我”是一个线索人物,三处“哭”动人心弦。请联系上下文揣摩其心情及原因。(4分) 三处“哭” 心情及原因 ①哽咽着说 ① ②哭着说 ②因手冻麻是白菜跌落而自责伤心 ③哭着说 ③
10.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 (1)“终于挨到了集上。”(“挨”字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太太低声的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了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的掲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的数着。(将此句改成“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拿出一块手绢,慢慢地掲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开始数着”,你觉得哪个更好?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语境,谈谈第10段划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周国平在《面对苦难》中写到“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请结合文中母亲的形象具体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30分)
(一)(5分)
风流子
①
孙光宪
②③④⑤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注释】:①孙光宪,五代词人。②槿(jǐn)篱:密植槿树作为篱笆。③溪曲:小溪弯曲处。④菰(gū)叶:多年生长的草本植物,多生于我国南方浅水中。春天生新芽,嫩茎名茭白,可作蔬菜。秋天结实如米叶菰米,可煮食。⑤水葓(hïng):即荭草。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喜阳、温暖和湿润,耐瘠薄,不择土壤,在湿地里野生。
13.这首小令勾画了一副自然、朴实的水乡农舍风俗画:密植的篱笆,弯曲的小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急促的织布穿梭声„„动静结合,情景交融。(2分)
14.“涨绿”两字用的极妙,试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一)鱼我所欲也(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如使人之所欲 ②呼尔而与之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7.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5分)
(二)桑中生李(13分)
①②③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生李,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④⑤
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释】①南顿:古地名,今河南项城县 ②空桑:根部枯空的桑树 ③余浆:多余的水 ④众犬吠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说,喻众人随声传闻。 ⑤滂沱(pángtuï旁驼):形容酒肉多而不断。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余浆溉灌 ②谢以一豚 ..③亦行自愈 ④因就斫之 ..19.用“/”断句。(断两处)(2分)
间 一 岁 余 张 助 远 出 来 还 见 之 惊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
②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
21.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1. C 2. 2.(12分,毎空1分)①峨眉山月半轮秋 ②虫声新透绿窗纱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劳其筋骨 行拂乱其所为 ⑤各领风骚数百年 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⑧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7分)(1)(2分)施耐庵 智取生辰纲
(2)(3分)示例:写出倦极,便越显方才神威,妙绝。
(3)C(A“散文”应为“诗歌” 《园丁集》应为《飞鸟集》 B第三部应为第一部 外祖母与外祖父的人物形象对调 D施耐庵应为吴承恩 “过五关斩六将”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情节)
4.观画 (2分)福禄双全:画家画梅画鹿、蝙蝠。“鹿”和“禄”谐音,“蝠”和“福”谐音,表达福禄吉祥之意。三阳开泰;画家画三只羊,“羊”和“阳”谐音,表达好运即将来到之意。(点出谐音,意对即可) 赏对 C A
读文 1、林斤澜系列小说,以故乡温州的人和事物为题材。2.林斤澜运用温州的俗语,为文章增色不少。3、林斤澜小说极具温州风味。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5.(3分)①微波加热食物会不会产生致癌物质(或对健康产生危害)②微波加热的事物营养成分会不会严重流失 ③加热食物时,微波炉辐射的微波会不会对人产生危害。(3分,每点1分) 6.(3分)B
7.(4分)不能调换。(1分)“可能”表明推测,说明超过200℃不一定会产生致癌物质,“大量”说明超过300℃肯定会产生致癌物质,且数量多(2分);表明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不要过高(或:微波炉加热食品产生致癌的机率与温度有关,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8.(3分)(1)微波炉加热食品宜短不宜长.(2)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不要过高 (3)使用专用的微波炉餐具. (4)使用微波炉尽量不要靠近,以免受到微波的辐射。 (5)在微波停止工作前不能打开拿取食品。(3分,任答一点给一分) 9.(4分)①因母亲决定卖白菜而感到委屈不舍,③因自己的欺骗行为使母亲蒙受屈辱而伤心懊悔。 10.(6分)
(1)(3分)示例:“我”怕来到集上,因此磨磨蹭蹭,到了集上将意味着永远失去了这三颗白菜,“挨”自表现了我的怕,无奈及其不情愿,我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 (2)(3分)示例:层层,张张体现老太太家境贫寒,对钱的珍惜;“肮脏的、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上唾沫”等细节形象描绘出老太太生活的艰辛;为下文“让母亲丢了脸”作铺垫。 11.(3分)渲染了阴冷的气氛,家庭生活的艰难,突出了我对白菜的卖掉的不舍之情。 12.(5分)示例:面对苦难,母亲是坚强的。为了使得生活能继续,她毅然的决定卖掉仅剩的小白菜;面对同样苦难的老太太无理的挑剔,更多的只是忧伤与无奈。当她得知“我”故意多算一毛钱时,她流出了沉重的泪水,因为这触及她生命的底线,那就是贫穷的尊严。虽然文未母亲没有严厉的指责我,但是“挂在腮上的两行泪水”是如此的真实震撼人心。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评分细则
第9题 每处仅答出心情或仅答出原因得1分。
第10题 (1)答出 “害怕”、“无奈”、“不情愿”相近心理即可 (2)能抓住语言点加以分析得2分,为下文作铺垫得1分 第11题 答出渲染气氛或突出家境困难得2分,突出不舍之情得1分
第12题 切合本文,能紧扣文章内容阐述充分得5分,涉及文章内容,略有阐述得4分;没有结合文章内容,略有阐述得2-3分;理解偏离文本,无涉及文章内容不得分。 三、古诗文阅读(30分) (一) (5分)
13.(2分)追逐吠叫的鸡犬 生长的蔬菜 盛开的荭草 荡漾的春水
14.(3分)“涨绿”不仅表明刚下过雨,积蓄了满满的一池春水,碧波荡漾;更写出岸边绿草丰茂,春光之盛。 评分细则
第13题 写出2点即可。
第14题 只分析“涨”意思或分析 “绿”意思得1分 (二)(25分)
(一)《鱼我所欲也》(12分)
15.(4分)①假如 假使 ②助词 ③通“德”,感激 ④天性,天良 16.(3分)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
17.(5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只要写出两个就给2分,每格1分) 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3分,举例典型2分,叙议结合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二)
18.(4分)①用 ②感谢 ③治愈 ④砍
19.(2分)间一岁余 / 张助远出来还 / 见之惊
20.(4分)①(张助)回头看见一根根部枯空的桑树里有泥土,因此就把李核种在其中。②众人开始盲目附和,李树因眼盲者重见光明一事而远近名声大震。 21.(3分)应该尊重科学,注重实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