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测量赛项规程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测量赛项规程

来源:刀刀网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测绘测量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测绘测量(二等水准测量、一级导线测量、1:500数字测图) 二、竞赛目的

通过竞赛,检验和展示参赛选手对测绘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对现场问题的分析处理与团队协作能力;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测绘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积极探索测绘行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为全国开设测绘类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搭建交流教育教学成果与经验的平台;促进社会对测绘类相关岗位的了解,提升高职测绘类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三、竞赛方式与内容 (一)竞赛方式

本赛项为团体赛,以院校为单位组队参赛,不得跨校组队。每支参赛队由4名选手(设队长1名)和2名指导教师组成。

竞赛项目分为:二等水准测量、一级导线测量、1:500数字测图三部分。若比赛选手需通过大赛获取相应职业资格,则需参加理论知识考核。理论考试成绩不计入技能竞赛的决赛成绩。

所有指导工作应在竞赛前完成。比赛过程中,指导老师不得对参赛队员现场指导。

参赛选手的座位、批次和场地均由竞赛委员会组织抽签决定。所有参赛选手均需携带身份证和参赛证。

赛场开放,允许观众按照规定,在不影响选手比赛的前提下现场参观和体验。

(二)竞赛内容

1

1.技能操作竞赛

操作技能竞赛采取技能操作考核的方式,竞赛内容包括“二等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和“一级导线测量”。参赛选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上交合格成果。并按照成果质量和比赛用时作为竞赛的计分内容。

2.理论考试

依据“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的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结合高等院校测绘类专业及课程的教学和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的实际进行考核。采用机考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竞赛规则

1.参加竞赛者必须先组队报名,获得批准后方能参加比赛。 2.参赛人员凭准考证参加比赛,比赛过程中不得更换参赛人员。 3.赛前筹备过程中,队员因故不能参赛,所在省教育主管部门需出具书面说明并按相关规定补充人员并接受审核;竞赛开始后,参赛队不得更换参赛队员,允许队员缺席比赛。

4.根据抽签决定的比赛顺序参加比赛。

5.参赛团队必须提前30分钟进入赛场,到检录处检录,抽签决定比赛号位。未能检录者取消比赛资格。

6.各队根据自己的比赛号位,在大赛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到现场熟悉比赛场地,同时做好比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7.开赛前仪器必须装箱,脚架收拢置地,队员列队待命,整齐着装。

8.技能竞赛开始。裁判宣布开始,同时开始竞赛计时,计时精确到秒。参赛队不得在记录手薄上填写任何关于参赛队及队员信息,

2

参赛队上交测量及计算成果,由裁判长对成果编号。

9.技能竞赛结束。各参赛团队在完成外业、内业及检查工作后,由队长携成果资料向裁判报告,此时裁判计时结束,比赛结束。

10.成果一旦提交就不能继续参赛。

11.规定参赛个人应完成的工作任务不能由别人替代完成,违规者取消该团队参赛资格。

12.参赛团队必须完成所有比赛内容,比赛过程中不能和外界交换信息(包括手机通讯)。

13.参赛者提交的资料、成果必须内容齐全。

14.竞赛过程中,选手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因选手因素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无法继续竞赛,裁判长有权决定终止该队竞赛;因非选手个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参赛者必须尊重裁判,服从裁判指挥。

15.参赛团队对裁判的裁定结果有疑议,可在赛后规定时间内向赛项仲裁组申诉。

五、奖项设定

每个单项设团体一、二、三等奖,参赛队以团体形式获奖。奖项比例分别为各单项参赛队数的10%、20%和30%。

获得各单项一等奖的参赛队指导教师由组委会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六、申诉与仲裁 (一)申诉

1.参赛队对不符合竞赛规定的设备、工具、软件,有失公正的评判、奖励,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等,均可提出申诉。

3

2.申诉应在竞赛结束后2小时内提出,超时不予受理。申诉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由参赛队领队向相应赛项仲裁工作组递交书面申诉报告。报告应对申诉事件的现象、发生的时间、涉及到的人员、申诉依据与理由等进行充分、实事求是的叙述。事实依据不充分、仅凭主观臆断的申诉不予受理。申诉报告须有申诉的参赛选手、领队签名。

3.赛项仲裁工作组收到申诉报告后,应根据申诉事由进行审查,6小时内书面通知申诉方,告知申诉处理结果。如受理申诉,要通知申诉方举办听证会的时间和地点;如不受理申诉,要说明理由。

4.申诉人不得无故拒不接受处理结果,不允许采取过激行为难、攻击工作人员,否则视为放弃申诉。申诉人不满意赛项仲裁工作组的处理结果的,可向大赛赛区仲裁委员会提出复议申请。

(二)仲裁

大赛采用两级仲裁机制。赛项设仲裁工作组,赛区设仲裁委员会。赛项仲裁工作组接受由代表队领队提出的对裁判结果的申诉。大赛执委会办公室选派人员参加赛区仲裁委员会工作。赛项仲裁工作组在接到申诉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申诉方对复议结果仍有异议,可由省(市)领队向赛区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赛区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4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测绘测量赛项技术规范

一、竞赛项目 1.二等水准测量 2.一级导线测量 3.1:500比例尺数字测图

竞赛环境依据竞赛需求和职业特点设计。赛场全面开放,在竞赛不受干扰的前提下,开辟观赛路线和观摩体验区。

二、竞赛使用的仪器

竞赛使用的所有仪器及附件均由参赛单位根据比赛要求准备。 1.二等水准测量

(1)电子水准仪(科力达电子水准仪DL07):含木脚架1副、数码标尺1对及尺垫2个。

(2)用于高程误差配赋计算的非可编程计算器1个, (3)50 m测绳(根据参赛队的需求配发)。 2.一级导线测量

(1)竞赛用2″级全站仪(科力达全站仪KTS-482RLC)及配套组合棱镜和脚架。

(2)用于导线点坐标计算的非可编程计算器2个。 3.1:500数字测图

(1)全站仪(科力达全站仪KTS-482RLC):含脚架2个,对中杆1根,大棱镜1个、小棱镜1个。

(2)安装有数字测图软件(CASS9.1 for 中望CAD+ 教育版)的台式计算机1台。

(2)3m钢卷尺1个。

5

三、竞赛场地 1.二等水准测量

设置多条闭合水准路线。多个队同时开始比赛。每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由3个待求点和1个已知点组成。各队的比赛水准线路由各队抽签得到的待求点和1个已知点决定,长度约2㎞。

2.一级导线测量

设置多条附合导线。多个队同时开始比赛。每一条导线由2个待求点和2个已知点组成。各队的比赛线路由各队抽签得到的已知点和待定点组合决定,导线全长约1.2㎞左右。

3.1:500数字测图

(1)测图面积约250m×150m,通视条件良好,地物齐全,难度适中。多个队同时开始测图比赛。竞赛场地和点位有明显标识,大赛为每个参赛队提供1个控制点和2个公共定向点及检查点。

(2)内业编辑成图在规定的机房完成,组委会提供计算机及数字测图软件。

四、竞赛技术标准

(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7-2006。 五、计分办法

(1)成果全部符合限差要求和无违反记录规定者按竞赛评分成绩确定名次。水准测量、导线测量中超限或违反记录规定的成果为二

6

类成果,二类成果不参加评奖。

(2)竞赛成绩主要从参赛队的作业速度、成果质量等方面考虑,采用百分制。其中成果质量按下文的实施细则,作业速度按各组用时统一计算,裁判宣布竞赛开始计时,到上交成果计时结束,时间以秒为单位。得分计算方法:

TiT1Si(140%)40TnT1

式中:T1为所有参赛队中用时最少的时间,Tn所有参赛队中不超过最大时长的队伍中用时最多的时间,第i组实际用时为Ti。

测量最大时长:数字测图(内外业)为3小时,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各为1.5小时。凡超过最大时长的小组,终止操作。

(3)在各赛项过程中,对于恶意造假或伪造原始数据者,直接取消该赛项成绩,有一项恶意造假取消各项成绩,即取消各项比赛资格。

六、实施细则 (一)二等水准测量 1.观测要求

(1)采用单程观测,每测站两次高差,奇数站照准水准尺的顺序为:后-前-前-后;偶数站照准水准尺的顺序为:前-后-后-前。

(2)水准测量各测段测站数必须为偶数。

(3)测量员、记录员、扶尺员必须轮换,每人观测一测段、记录一测段。不按规定轮换的队伍取消比赛资格。

(4)本次比赛采用手工记录及计算,记录必须用赛会发的记录手薄和计算表格,现场完成计算,不允许使用非赛会提供的计算器。

(5)参赛队信息只在竞赛成果资料表封面填写,手薄内部不得填写与参赛队有关的任何信息,也不得在手簿内部写与观测记录计算

7

无关的任何信息,违者扣分。

(6)每测站的记录和计算完成后方可迁站。 2.技术要求

(1)观测按相应的测量标准。

(2)记簿应记录完整,符合规定,记录规定见附件1。手薄记录格式附件2,高程误差配赋表格式见附件3。

(3)测量限差要求按表“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执行。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两次读数 数字水准 视线长 前后视 前后视距 视线高度 测段、环线所得高差 仪重复测 度/m 距差/m 累积差/m /m 闭合差 之差/mm 量次数 ≥3且≤2.80且≤1.5 ≤3.0 ≤0.6 ≥2次 ≤4L ≤50 ≥0.55 注:L为闭合路线的总长度,以公里为单位。

(4)手薄记录格式见附件,高程误差配赋表格式见附件。 3.上交成果

每个参赛队完成外业观测后,在现场完成高程误差配赋。上交成果为:二等水准测量竞赛成果资料。

4.成果质量成绩评定标准

成果质量从观测质量和测量成果等方面考虑,总分60分。 (1)观测质量

数字水准仪二等水准测量外业违规记录表

评测内容 每人观测一测段、记录一测段 测站记录计算完成后迁站 记录转抄 观测手簿用橡皮 测站重测不变换仪器高 干扰其他队测量 仪器设备 故意遮挡其他参赛队观测

评分标准 违规一次扣5分 违规一次扣1分 每出现一次扣2分 每出现一次扣5分 违规一次扣2分 造成必须重测后果的扣10分 水准仪及标尺摔倒落地 裁判劝阻无效 8

处理 定为二类 直接取消资格 直接取消资格 (2)测量成果

数字水准仪二等水准测量成果评分表

评测内容 每一测段偶数测站 测站超限 观测记录 手簿缺少计算项 手簿计算错误 记录规范性 手簿划改 划改后不注原因 水准路线闭合差 平差计算 评分标准 违规一次扣5分 违规一处扣1分 连环涂改扣5分 每出现一次扣1分 每出现一次扣1分 就字改字或字迹模糊影响识读一处扣2分。 不用尺子的随意划线一处扣1分。 不注错误原因的一处扣0.5分。 若闭合差超限扣10分 一处计算错误扣1分 与标准值比较不超过5mm不超限。 超限一点扣2分 每一处划改扣0.5分 处理 二类 二类 二类 二类 观 测 与 记 录 内 业 计 高程检查 算 计算表整洁 (二)一级导线测量

导线路线经过4个点,上交成果填写齐全的导线测量成果资料本。

1.观测要求

(1)路线的起始点及待定点由竞赛委员会事先确定,各组现场抽签确定起始点及待定点。

(2)每组只能使用三个脚架,所有点位都必须使用脚架,不得采用其他对中装置。

(3)测量员、记录员必须轮换,每人观测一测站、记录一测站。不按规定轮换的队伍取消比赛资格。

(4)参赛队信息只在竞赛成果资料表封面填写,手薄内部不得填写与参赛队有关的任何信息,也不得在手簿内部写与观测记录计算无关的任何信息,违者扣分。

(5)每测站的记录和计算完成后方可迁站。

本次比赛采用手工记录及计算,记录计算必须用赛会发的《导线测量成果资料》记录和计算,现场完成计算,不允许使用非赛会提供

9

的计算器。

2.技术要求

(1)观测按相应的测量标准,气象数据不记录。

(2)仪器的操作应符合要求,使用铅笔记簿,应记录完整,符合附件1的规定。

(3)记录和计算应符合规范要求,计算结果取位至0.001m。观测记录格式见附件4,计算格式见附件5。

一级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水平角测量(2\"级仪器) 同一方向值各一测回内2C较差 测回较差 9\" 13\" 闭合差 距离测量 测回数/读数 1 4 读数差 5mm 测回数 2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注:表中n为测站数。

10n ≤1/15000 3.上交成果

每个参赛队完成外业观测后,在现场完成导线测量计算。上交成果为:导线测量竞赛成果资料。

4.成果质量成绩评定标准

成果质量从观测质量和计算成果等方面考虑,总分60分。 (1)导线测量观测质量

一级导线测量成果评分细则(外业部分)

评测内容 每人观测一站、记录一站 记录转抄 用橡皮擦手簿 测站重测不变换度盘 记录计算未完成就迁站 影响其他队测量 仪器设备 评分标准 违规一次扣5分 每出现一次扣2分 每出现一次扣5分 违规一次扣2分 每出现一次扣1分 造成必须重测后果的扣10分 经纬仪及棱镜摔倒落地 10

处理 二类 取消比赛资格 一级导线测量成果评分细则(内业部分) 评测内容 观测与记录 记录规范性 评分标准 处理 就字改字或字迹模糊影响识读一 处扣2分。 每出现一次扣1分 二类 每出现一次扣1分 不用尺子的随意划线一处扣1分 不注错误原因的一处扣0.5分。 二类 测站限差超限 手簿计算错误 手簿划改 划改后不注原因 方位角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超限扣10分 合差限差 内每一处计算错误扣1分 业平差计算 计与标准值比较超过5cm每一个点坐标检查 算 超限扣2分 计算表整洁 每一处划改扣0.5分 (三)1:500数字测图 1.测量要求

(1)各参赛队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规定区域内碎部点数据采集和编辑成图。

(2)碎部点数据采集模式只限用全站仪“草图法”,不得采用“电子平板”。

(3)外业数据采集时全站仪不得使用免棱镜测距功能。 (4)测区及控制点抽签确定。上交成果上不得填写参赛队及观测者、记录者姓名。

(5)草图必须绘在赛会现场发的数字测图野外草图本上。 2.技术要求

(1)图根控制点的数量不做要求,但图上应表示作为测站点的图根控制点。

(2)需要按规范要求表示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点。

(3)绘图:按图式要求进行点、线、面状地物绘制和文字、数字、符号注记。注记的文字字体采用仿宋体。

(4)图廓饰内容:采用任意分幅(四角坐标注记坐标单位为米,

11

取整至50米)、图名、测图比例尺、内图廓线及其四角的坐标注记、外图廓线、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等高距、图式版本和测图时间。(图上不注记测图单位、接图表、图号、密级、直线比例尺、附注等内容)。

3.上交成果

(1)原始测量数据文件

(2)野外草图和dwg格式的地形图文件。 4.成果质量成绩评定标准

成果质量成绩满分60分,主要从参赛队的仪器操作、测图精度和地形图编绘等方面考虑。

(1)仪器操作及测图精度评分(30分)

仪器操作及测图精度评分细则

项目与分值 测评内容 边长检查(5分) 评分标准 检查内容为明显的地物,如房屋的长度、道路的宽度等。要求相邻地物点间距的中误差小于0.15米。共检查5处,每超限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检查内容为明显的地物,如房屋的散水点、道路的中心。要求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跟点的高程中误差小于测图比例尺基本等高距的1/3(0.15)米。共检查5处,每超限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检查内容为明显的地物,如房屋的角点、道路的拐点、雨篦中心等。要求点位中误差小于0.15米。共检查10处,每超限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碎部采集前未进行定向检查扣1分,扣完为止。 迁站时未保持仪器竖立,每次扣1分,扣完为止。 违反操作规程或者其它不安全操作行为每发生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测图精度(20分) 高程检查(5分) 坐标检查(10分) 定向检查(3分) 仪器操作(10分) 仪器搬站(3分) 操作安全(4分) (2)地形图编绘(30分)

地形图编绘评分细则

项目与分值 地形图编绘(30分)

测评内容 错误及违规(10分) 评分标准 出现重大错误或重大违规扣10分,一般性错误或违规扣1-5分,扣完为止。 12

图上内容取舍合理,主要地物(指房屋、道路与花台)漏测一项扣2分,次要地完整性与正确性(10分) 物(指路灯、窨井、高程点等)漏测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地形图符号和注记用错一项扣1分,扣符号和注记(5分) 完为止。 地形图整饰应符合规范要求,缺、错少整饰(5分) 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13

附件1:

二等水准测量和一级导线测量的记录规定

1.记录按测量顺序记录,水准测量不空栏。 2.手簿不得空页、撕页。 3.不得转抄成果。 4.不得涂改、就字改字。 5.不得连环涂改。 6.不得用橡皮擦,刀片刮。

14

附件2:

二等水准测量手簿示例(参考)

测自 至 日期: 年 月 日

测站编号 视距差 累积视距差 31.5 1 -0.1 36.9 2 -0.3 41.5 3 +0.1 46.9 4 +0.4 23.4 -0.9 -0.8 24.5 +0.1 -0.3 46.5 -0.4 41.4 -0.1 37.2 31.6 后距 前距 标尺读数 方向 及 尺号 第一次读数 第二次读数 后 B1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B2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B2 前 后-前 h 142306 137605 +4701 142305 137606 +4699 153959 139260 + 14699 153958 139260 +14698 两次读数之差 +1 0 +1 -1 0 -1 0 0 0 +1 +1 0 +1 -1 +2 测段结束空一览 备注 +0.146985 137400 137401 114414 114414 -22986 -22987 -0.229865 113906 143906 109260 139260 +46 +46 +0.046 139401 139400 144141 144140 -4740 -4740 -0.04740 +0.04700 注:高差中数按4舍6进5看奇偶的原则取之0.00001

15

附件3:

高程误差配赋表

点名 测段 编号 距离 (m)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 (m) 改正后高差 (m) 高 程 (m) A 1 P1 2 P2 3 P3 4 A ∑ 1902 +0.00520 -0.00520 0 608 -0.13170 -0.00170 -0.13340 409 0.02380 -0.00110 0.02270 450 -0.01150 -0.00120 -0.01270 435 0.12460 -0.00120 0.12340 182.034 182.157 182.144 182.167 182.034 W=+5.2mm W允=±5.5mm 注:高差取位到0.00001m,高程取位到0.001m。

16

附件4:导线观测手薄(参考)

观测日期:2012 年 7 月24 日 测站 N2 觇 点 读 数 盘 左 0 00 30 盘 右 180 00 36 A1 水 平 角 观 测 N1 A1 边长 N2 │ A1 1 2 3 4 125 08 16 305 08 24 90 00 30 215 08 18 平距观测值 356.784 356.785 356.785 356.785 270 00 42 35 08 24 平距中数 356.785 17 2C 半测回方向 一测回方向 各测回平均方向 0 00 00 125 07 46 附 注 0 00 00 0 00 00 00 00 125 07 46 125 07 47 48 45 N1 0 00 00 0 00 00 00 125 07 48 125 07 45 42 边长 1 N2 │ N1 2 3 4 平距观测值 287.132 287.132 287.132 287.132 平距中数 287.132 附件5:

导线近似平差计算示例(参考)

序点 名 号 观测角 方位角 271 09 38 343 59 15 边 长 143.998 vx XiXi vy YiYi A 李凌渡 + 02 B 高峰庙 252 49 35 1 N1 + 02 236 29 28 + 02 305 51 17 + 02 78 53 12 + 02 274 03 49 + 02 291 52 27 3 854 993.193 + 0.002 +138.411 3 854 996.658 40 28 45 84.241 + 0.001 + .077 3 855 135.071 166 20 04 109.565 + 0.001 -106.463 3 855 199.149 65 13 18 86.825 + 0.001 + 36.3 3 855 092.687 159 17 09 271 09 38 145.277 ∑ 569.906 -3.472 + 0.002 -135.886 3 855 129.077 N2 N4 N3 3 854 993.193 - 0.007 - 39.721 - 0.004 + 54.687 - 0.005 + 25.885 - 0.004 + 78.832 - 0.007 + 51.385 +171.068 38 455 118.612 38 454 947.571 2 N2 38 454 907.843 3 N3 38 454 962.526 4 N4 38 454 988.406 C 李凌渡 D 高峰庙 38 455 067.234 38 455 118.612 ∑β 1439 59 48 1 K20354f=-12\" fx= - 0.007 fy= + 0.027 f允10\"624\" 导 线 略 图 N1 高峰庙 李凌渡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