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笔记和钱铭怡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概 论
1.1 复习笔记
本章重点:
1.变态心理学、心理异常和心理障碍的概念;
2.变态心理的评价标准;
3.变态心理的研究方法;
4.实验法的分类;
5.案例研究的优缺点。
一、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
(一)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2.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描述现象:描述心理障碍的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
(2)发现原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方面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
(3)治疗干预:探讨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
(二)心理异常、心理障碍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
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这种用词方法是公众和专业人士均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说法。心理异常一词可能更多地用于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而行为异常更加偏重表述个体外显行为的异常现象。
1.神经病
神经病是指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它属于临床医学中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
2.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又译心理障碍,包括精神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老年痴呆等,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3.精神病
精神病即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主要包括精神症(妄想障碍)和某些(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精神病有三个特点:①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③缺乏症状自知力。精神病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4.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精神病学从医学的角度研究各种障碍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规律,并采用以医学手段为主的治疗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治疗;而变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不同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心理治疗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干预。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分属于心理学和医学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对许多相同的障碍进行研究,其结果相辅相成。
二、变态心理学的评价标准
(一)以社会文化、社会常模及社会适应的情况
文化相对论的观点认为,对人的心理或行为的异常与否,不存在普适性的标准或规则,行为的正常与否与社会的常模有关。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符合所处的社会文化的要求,那么他的行为就是适应性的,是符合社会常模的,会被周围的人们视为正常的;反之,就会被人们认为是异常的。因此对人的行为的判断是会受到时间、地点和习俗等因素的影响的,与社会文化习俗密切相关。
(二)各种不同的判别标准
不同的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界定心理异常现象的标准。
1.Barlow和Durand提出的标准
(1)心理上的失调;
(2)感到痛苦或受到损害;
(3)非典型性的反应。
2.Nevid,Rathtus和Greene提出的标准
(1)不同寻常的行为;
(2)社会不能接受或打破社会常模的行为;
(3)对现实的感知或解释是错误的;
(4)个体处于明显的痛苦之中;
(5)行为是非适应性的或是自我挫败式的;
(6)行为是危险的。
3.张伯源、陈仲庚提出的标准
(1)以个体的经验为标准:涉及出现问题的人自己的主观感觉不良和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
(2)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
(3)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医学模式常用的标准;
(4)统计学标准:以个体的心理特征是否偏离平均值为依据。
4.专业人员的标准
目前专业人员使用的是对心理障碍的医学诊断分类描述体系,在中国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在美国有《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世界卫生组织则有《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ICD)。这些诊断分类系统为明确对异常心理现象如何分类及诊断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三、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变态心理学在国外的历史
1.神秘主义的解释
人类总是把异常心理现象看作是需要进行特别解释的事情,古人认为当一个人行为异常时,他可能是被鬼神摆布,因此治疗就是要驱逐鬼神。神秘主义的一些观念在当今的一
些地区和不少人群中仍然具有影响。
2.躯体的解释
躯体的解释试图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对异常现象进行解释。希波克拉底认为心理障碍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中世纪时期医生采用放血、将病人浸泡在冷水里等方法来治疗心理异常;加尔等人认为心理异常是由大脑的某些区域的特异发展造成的;19世纪A.Bayle和J.Calmiel的研究发现精神病人的大脑常常存在着损伤;医学模式认为异常心理现象可以直接归因于生物学因素。
3.心因性解释
瑞士医生Paracelsus相信通过交谈、说服和引导是有可能治愈心理异常的人的;法国的Bernheim和Charcot用催眠术进行研究并将其用于治疗心理异常的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所出现的心理异常的表现均来源于无意识中的内心冲突,这些冲突则与性欲有关,许多与早期的性经历有关;各种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均认为人的思维对其情感和行为具有决定作用,人的情绪困扰、行为问题或心理障碍均与人的认知和认知过程有关,强调以改变人的认知为主的方式来消除或减轻心理问题或障碍。以人为中心疗法将异常心理现象看作为由不利的环境或错误的学习等因素影响了人的自然成长的倾向,人本主义使之无法发挥所具有的潜能。
(二)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
1.超自然的解释
异常行为被认为是鬼魂或神灵附体,巫医和巫术被认为是针对这种鬼神附体的最好的治疗方法。现在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仍然沿袭着这类古老的治疗方式和对异常现象的解释。
2.中医的解释与医学治疗
中医以阴阳不平衡来解释心理异常的发病原理,采用禁食、服药和针灸治疗等方法来治疗心理异常的人。
3.中医的心理治疗思想
中医的心理治疗根据五行的制约关系,以一种情志去矫正相应的另一种情志,以调节由某种情志所引起的疾病而达到治疗心理异常的目的。
四、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对于异常心理现象的研究结论也需要慎重做出,因为心理学、物理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因素都可能会对某一异常心理现象产生影响。Nolen—Hoeksema指出,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研究面临四大挑战:
1.对于异常心理现象无法准确进行测量,任何个体内部状态和体验仅能够依据个体的自我报告,无法进行客观的测量。
2.人是变化着的,而且这种变化常常很快。
3.大多数的异常心理现象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
4.对异常心理现象进行研究时,由于伦理的原因常常无法对某种变量进行控制和操纵。
(一)实验法
采用实验法进行的实验是在良好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研究。研究包括实验组、对照组,并通过控制其他无关变量,使得自变量的变化可以引起因变量的改变。
1.实验研究的要素
(1)实验组、对照组;(2)控制其他无关变量;(3)通过操纵自变量的变化引起因变量的改变。
2.实验研究的注意事项
(1)在实验研究中应注意对被试进行随机分配。
(2)在实验研究中还应注意采用双盲处理方式进行。
3.实验研究的不同分类
(1)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研究;(2)对病人特点的研究和对治疗效果的研究;(3)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4)多人次研究和个体研究。
4.其他研究
变态心理学研究还涉及动物实验制造的心理异常模型。一些特定的人类心理异常现象
并不方便进行研究。进行动物实验,制备异常的动物模型,对于人类异常现象的产生、发展及治疗的认识都十分有益。
(二)单被试实验设计
在变态心理学领域,单被试实验设计则可达到既有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又不受人数的影响,把临床治疗与测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目的。这种研究可为特殊障碍或案例提供资料,也可为大规模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
1.单被试实验设计的最常见的方法是ABAB设计。
(1)通常在开始的几天对被试进行观察,称为基线阶段(A),所得到的被试的某种行为结果称为基线数据;
(2)第二阶段对被试实施特定治疗(B),此时被试的行为如果发生改变,即被认为是治疗干预的结果;
(3)第三阶段撤销治疗(A),观察被试的行为改变,是否又回复到第一阶段的水平;
(4)第四阶段恢复治疗干预(B),如果在第三阶段被试的行为回复到基线水平,而第四阶段又发生改变时,则认为这一行为变化确实是由于治疗干预而引起的。
ABAB设计中包括了撤销治疗的第三阶段,这在临床上涉及伦理方面的问题,因而许多临床工作者并不愿意采用。
2.多种基线设计、变化标准设计和同时治疗设计。
(三)流行病学方法
以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的研究主要在于了解在不同人群中各种心理障碍发生的概率。其中一种方法是调查法,通常采用会谈或问卷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注重某一人群中各种障碍发生的总的比例,以及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比例。统计内容涉及发病率和患病率。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必须注意取样的代表性,保证代表性的方法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双生子研究、领养研究,及对有阳性家族史的家庭的研究等也是变态心理学研究中常见方法。
(四)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曾经是变态心理学发展中影响最大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是指对个体进行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内容可以包括大量的资料,如个体的家庭、成长的历史、早期的生活环境、重要生活事件,患病的历史及发展情况,个人报告、日记、作品,他人印象及描述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来自个人的报告。
案例研究的优势:(1)内容丰富翔实;(2)有机会记录下非常独特的个体的经验;(3)有助于个体提供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也有助于启发新的理论观点的产生。
案例研究的不足:(1)案例研究的外部效度不高;(2)案例研究无法重复验证;(3)案例研究所依赖的自我报告可能是有偏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