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已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HCO3
NH3↑+H2O↑+CO2↑,NH3能被酸溶液吸收。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I.打开弹簧夹,通入段时间的氮气; II.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III.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HCO3属于____(选填 “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
(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步骤III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用m1、m2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氮肥 浓硫酸(浓H2SO4) CO2+2NaOH=Na2CO3+H2O 打开弹簧夹通氮气
或
【解析】
(1)根据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解答;根据NH3能被酸溶液吸收及浓硫酸有吸水性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答;(3)根据必须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到B、C装置且防止干扰实验解答;(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1)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浓H2SO4);(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步骤III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氮气;(4)设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NH4HCO3
VNH3↑+H2O↑+CO2↑
79 44 x m2
7944 xm2x=
79m2 4479m279m21975m2×100%或%。 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44×100%=
44(m1m2)11(m1m2)m1m2
2.过氧化钙(CaO2)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优良供氧剂,可用于鱼类养殖、农作物载培、污水处理等多方面。工业上可用大理石作原料制备过氧化钙,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同学模拟工业过程制备过氧化钙样品并测量其纯度。
[查阅资料]①过氧化钙固体难溶于水,加热至315℃时开始分解,完全分解的温度为400~425℃。
②常温下过氧化钙干燥且很稳定。过氧化钙能溶于稀酸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钙在湿空气或水中会逐渐缓慢地分解,长时间放出氧气。 [实验一]提纯碳酸钙
已知:“转化”步骤中的反应方程式为:CaCl2+NH3+CO2+H2O=CaCO3↓+2NH4Cl (1)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过程中的生成物可直接应用于流程的是_____。 [实验二]过氧化钙的制备:
已知:①CaCl2+H2O2+2NH3•H2O+6H2O=CaO2•8H2O+2NH4Cl;
②CaO2•8H2O不溶于水,在0℃时稳定,加热至130℃时逐渐变为无水CaO2。
(3)为控制沉淀的温度为0℃左右,在实验室宜采取的方法为_____。
(4)操作A在实验室常用的步骤有_____、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此操作中洗涤晶体时不可选用的洗涤剂为_____(用序号填空)。 a 冰水 b 40℃热水 c 饱和NH4Cl溶液
(5)最后烘干得到过氧化钙时,适宜的温度范围为_____。
(6)已知产品的产率=
产品实际质量×100%,则此制备流程中CaO2的产率为_____。
产品理论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7)实验室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是1.18g•mL1的浓盐酸,则配制12%的稀盐
酸100g,需要水_____mL(水的密度是1g•mL﹣1,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三]过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该活动小组设计下列装置,通过测定生成O2的体积,计算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
已知:a.CaO2+2HCl=CaCl2+H2O2 b.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8)实验中MnO2的作用是_____。
(9)相同条件下,_____能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填“装置A”或“装置B”),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另一套装置测定结果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_____。 [观察生活]
(10)为防止过氧化钙在空气中变质,应_____保存。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 CO2 将反应容器置于冰水中(或冰水浴) 加热浓缩(或蒸发浓缩) b 130℃~315℃ 97.2% 67.6 催化作用 装置A 向水准管中加水,一段时间后与量气管有稳定的高度差,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加入的稀盐酸也占了一定的体积,使结果偏大 密封 【解析】
(1) (2)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3) 要控制在0℃左右,可以在冰水混合物中控制;(4)根据由溶液得到晶体的方法分析解答;根据尽可能多的增加产品质量分析解答;(5)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6) (7)根据计算解答;(8)根据二氧化锰不与稀盐酸反应,但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解答;(9)根据装置特点分析解答;(10)根据为防止过氧化钙在空气中变质,应隔绝空气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酸溶过程是稀盐酸与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 由题中信息可知,CO2和NH3用于转化步骤。而CO2是酸溶步骤的产物,故过程中的生成物可直接应用于流程的是CO2;(3) 为控制沉淀的温度为0℃左右,在实验室宜采取的方法为将反应容器置于冰水中(或冰水浴);(4) 操作A在实验室常用的步骤有加热浓缩(或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8H2O加热洗涤、干燥;要尽可能多的增加产品质量,不能用热水洗涤,故选b;(5) CaO2·
至130℃时逐渐变为无水CaO2,加热至315℃时开始分解。故最后烘干得到过氧化钙时,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30℃~315℃; (6) 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A。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20g A
100111= 20gAA=22.2g
8H2O的质量为B。 设生成CaO2·
CaCl2+H2O2+2NH3·H2O+6H2O=CaO2·8H2O + 2NH4Cl 111 216 22.2g B
111216 22.2gBB=43.2g
43.2g CaO2·8H2O中CaO2的质量为43.2g×为
72×100%=14.4g。此制备流程中CaO2的产率21614g
×100%=97.2%;(7) 设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x。37%x=100g×12%,x=32.4g;需要14.4g
mL-1=67.6g·mL-1;(8) 实验中MnO2的作用水的质量=100g-32.4g =67.6g,水的体积=67.6g÷1g·
是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起催化作用;(9) 相同条件下,装置A能够保证体系压强不受加入盐酸体积的影响,所以加入盐酸时不会影响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测定,而装置B盐酸的加入会导致量气筒液面明显下降,会影响结果,故装置A能使测定结果更准确;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向水准管中加水,一段时间后与量气管有稳定的高度差,则说明气密性良好;(10)为防止过氧化钙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
3.中兴缺“芯”事件震惊国国人。芯片是电脑、智能家庭等的核心部件,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纯度极高的硅,其运算速率与硅的纯度有关。2018年5月23日至25日,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哈尔滨拉开帷幕,中海达,华大北斗等一批国内全业先后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产品。
(1)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构成硅的粒子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2)已知硅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则图2中四种粒子与硅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序号)。
(3)自然界中的硅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请写出二氧化硅的化学式______。 (4)高纯硅的制备以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为原料,生产过程示意图如图:
①上述四个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
②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5)写出步骤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答案】硅原子 ② SiO2 步骤3 HCl SiHCl3+H2【解析】 【详解】
(1)非金属固态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构成硅的粒子是硅原子;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与硅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②;
(3)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
(4)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上述四个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步骤3,SiHCl_3和氢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硅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 使用;
(5)SiHCl_3和氢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硅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属于置换反应。
Si+3HCl,
Si+3HCl.氯化氢循环
Si+3HCl 置换反应
4.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一种白色固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能与稀硫酸等酸反应生成CO2。试回答:
(1)写出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如何用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mL)配制980 g 18.4%的硫酸溶液?
(3)现将45g NaHCO3(混有KHCO3)固体粉末加入100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使气体全部逸出,固体粉末的质量与产生CO2体积的关系如图(该状况下,CO2的密度为2g/L)。
通过计算:
①求100mL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
②若稀硫酸为120mL时,加入固体粉末为58.5g,求产生CO2的体积。
【答案】(1)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2)将100mL98%的H2SO4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倒入796mL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①24.5g;②13.2L
【解析】(1)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 ; (2)设需要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x x×1.84g/mL×98%=980g×18.4% x=100mL 需要水的体积=
980g1.84g/mL100mL =796mL
1g/mL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所以将100mL98%的H2SO4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倒入796mL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解:①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L×2g/L=22 g 设硫酸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y。 由(1)式得:H2SO4 ~2CO2 98 88 y 22g
9888= y22gy=24.5g
②与120mL稀H2SO4完全反应的固体粉末的质量为y,
100mL45g =120mLzz=54g<58.5g
固体粉末过量,以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11L120mL=13.2L
100mL答: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13.2L。
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
5.甲、乙两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相同的四个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D中的现象是____。
(2)以上实验中,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 (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本组A、B、C、D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
①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
②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 (拓展延伸)
甲、乙两组同学共同讨论后一致认为两个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为同一物质,请写出本实验过程中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写一个即可)。
【答案】溶液变浑浊 CaOH2+2HCl=CaCl2+2H2O 氯化钙 氯化钠 氢离子
CaOH2+CO2=CaCO3+H2O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详解】
(1)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试管D中的现象是溶液变浑浊。 (2) 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
[继续探究]
①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本组A、B、C、D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不含碱性物质。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
②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为碳酸钙,上层清液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氢离子。 [拓展延伸]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点睛】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 应用 用到的材料 “蛟龙”号深潜器 特种钢 “神舟”五号宇航员航天服 高强度涤纶 新型水处理剂 纳米铁粉 ①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②纳米铁粉能吸附废水中的某些污染物,被吸附后的废水经沉降、过滤可去除污染物。 下列物质也能因吸附而具有净水作用的是______(填字母) a.生石灰 b.活性炭 c.纯碱
(2)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图I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②某同学按图Ⅱ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③t3℃时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答案】高强度涤纶 b 丙>乙>甲 B 33.3% 【解析】 【详解】
(1)①特种钢和纳米铁粉属于金属材料;高强度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②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具有净水作用;
(2)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②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8g,即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8g甲物质,所以B溶液是饱和溶液;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在C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是42g,是不饱和溶液;
③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5g甲物质,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25g100%33.3%。
50g+25g
7.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用来改善地表水质、治理赤潮,过氧化钙产品中常含有氧化钙杂质,以下是某学习小组为测定过氧化钙产品纯度设计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已知:CaO2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稀盐酸,且发生反应: CaO2+2HCl=CaCl2+H2O2
实验步骤:实验前称取产品及二氧化锰共12克,先缓慢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加热铜网至红热,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盐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C中铜网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将锥形瓶中的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2.0克。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与稀盐酸不反应,A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样品完全反应后,继续缓慢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有,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___
(4)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8克,该产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答案】使生成的过氧化氢催化分解 使生成的氧气全部与铜反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热的铜网反应 可通过气泡产生的速率来控制气流速度 81% 【解析】 【详解】
(1)由于稀盐酸与过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过氧化氢,而二氧化锰与稀盐酸不反应,故A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使生成的过氧化氢催化分解;
(2)样品完全反应后,继续缓慢通入氮气的目的是:使生成的氧气全部与铜反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热的铜网反应;
(3)装置B的作用有,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可通过气泡产生的速率来控制气流速度; (4)C装置中铜网与反应生成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C装置中铜网增重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设生成1.8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68xMnO22H2O+O232 1.8g6832= x1.8gx=3.825g
设过氧化钙的质量为y。
CaO272y+2HCl=CaCl2+H2O234 3.825g7234= y3.825gy=8.1g
故该产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8.1g×100%=81%。
12g-2g
8.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其质量为_____g。
【答案】CO2Ca(OH)2CaCO3H2O NaClAgNO3AgCl4NaNO3
Na2CO3、Na2SO4 NaNO3 8.5
【解析】 【分析】
将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溶液,步骤①中加适量稀盐酸有气体W生成,则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W));步骤②中加入稀和氯化钡,得到白色沉淀A,说明样品中含有硫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A是硫酸钡,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步骤④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稀和银,生成的白色沉淀C是氯化银(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钠),但不能说明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因为步骤①②中反应都新生成了氯化钠;步骤③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白色沉淀B是碳酸钙;根据题中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和钠。 【详解】
(1)由上分析可知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反应④是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 (2)由上分析可知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2SO4、Na2CO3;
(3)由上分析可知产生11.65g白色沉淀A是硫酸钡,产生2.2g气体W是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转化关系,设样品中硫酸钠含有的钠元素质量为m1,硫酸根离子质量为n1,样品中碳酸钠含有的钠元素质量为m2,碳酸根离子质量为n2,
2-BaSO4Na2SO42Na+SO423311.65g2334696==11.65gm1n146m196n1
解得m1=2.3g,n1=4.8g
2-CO2Na2CO32Na+CO3442.2g444660==2.2gm2n246m260n2
解得m2=2.3g,n2=3g,则样品中剩余钠元素质量为6.9g-2.3g-2.3g=2.3g,样品剩余的阴离子质量为20.9g-6.9g-4.8g-3g=6.2g,钠元素和阴离子的质量比=元素和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比为>
2.3g23= ,氢氧化钠中钠6.2g62232323 ,氯化钠中钠元素和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比为 >
176235.52323,钠中钠元素和根离子的质量比为,所以样品中还含有的物质只能是硝6262酸钠,化学式为NaNO3;所含钠的质量为2.3g+6.2g=8.5g。
9.铵(NH4NO3)是常用的一种氮肥,对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等有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
(1)NH4NO3中含有NO3-,则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2)与80g铵具有相同肥效的尿素(CO(NH2)2)的质量为 。
(3)铵不能与碱性肥料一起施用,因为铵盐能与碱发生反应而失效。在化学方程式NH4NO3+NaOH【解析】
试题分析:(1)“NO3-”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即NO3显—1价。其中氧元素显—2价,所以可列式为:氮元素的化合价×1+(—2)×3=—1 解之得氮元素的化合价=+5
(2)“与80kg铵具有相同肥效的尿素”即要求尿素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与80g铵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尿素的质量为:80kg×(
×100%)÷(
×100%)=60kg。
NaNO3+ ↑+H2O中, 的化学式为 。
【答案】(1)+5价 (2)60kg (3)NH3
(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 原子种类 反应前原子个数 反应后原子个数 方框中含有的原子个数 N 2 1 1 O 4 4 0 H 5 2 3 Na 1 1 0 所以方框中的化学式为NH3。
考点: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
10.某简单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当x=8时,该粒子符号为 ;当x=10时,该粒子符号为 ;当x=13时,写出该粒子的硫酸盐的化学式为: ;
(2)t℃时,将5.2gKNO3固体溶于20.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t℃时,KNO3的溶解度为 .
(3)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一种盐类杂质,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时会产生无色气体.生成这种杂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溶液会变 .
(4)“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是一种重要的铜矿石原料,受热可分解为三种常见的化合物,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是最常见的液态物质,B是黑色固体,F、G为金属单质.根据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①H的化学式是 ;
②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③写出D+F→G+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向Cu2(OH)2CO3]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O2﹣; Ne; Al2(SO4)3;
(2)26.0g.(3)Na2CO3+2HCl=2NaCl+CO2↑+H2O; 红色. (4)①FeSO4;②8:5; ③Fe+CuSO4=FeSO4+Cu;
④4HCl+Cu2(OH)2CO3=2CuCl2+CO2↑+3H2O. 【解析】
(1)某简单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当x=8时,该粒子符号为 O2﹣;当x=10时,该粒子符号为Ne;当x=13时,该微粒为铝,在化合物中显+3价,而硫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其化学式为:Al2(SO4)3;
(2)t℃时,将5.2gKNO3固体溶于20.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则100g水对应的钾质量为5.2g×5=26.0g,即t℃时,KNO3的溶解度为26.0g.
(3)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一种盐类杂质,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时会产生无色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以及二氧化碳,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会变 红色. (4)“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是一种重要的铜矿石原料,受热可分解为三种常见的化合物,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是最常见的液态物质,为水,B是黑色固体是黑色的氧化铜.则B和硫酸反应生成的D为硫酸铜,而A确定为水(B和硫酸反应生成AD,这个方向很容易忽略).F、G为金属单质,且F和硫酸铜反应得到金属G,所以为F为活泼金属,而F来源于E和氧化铁的反应,所以F为铁. ①H的化学式是 FeSO4;
②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8:5; ③写出D+F→G+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④向Cu2(OH)2CO3]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Cl+Cu2(OH)2CO3=2CuCl2+CO2↑+3H2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