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四个部分《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
“名人长廊”: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姜尚”“管仲”“孙武”“司马迁”“苏武“五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了解济南、崂山等名胜。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对联”和“成语”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法学法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一节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诗 经》
硕鼠·魏风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硕鼠》的意义及要表达的中心。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硕鼠》原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诗经》及《魏风·硕鼠》。
四、活动广角。
3
1、背诵《硕鼠》这首诗。
2、说一说你对《诗经》了解多少。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同桌交流。
教学后记:
诗句朗朗上口,学生学得比较容易,效果较好。
黄鸟(《秦风》)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鸟》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4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挽歌,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用这样的句式来写首小诗。
2、古代人奉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认为这处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和组内评价。
教学后记|: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了解中国的历史。
《韩非子》
买椟还珠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买椟还珠》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5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1、了解《韩非子》这部书的作者及内容。
2、体会书中故事的教育意义。
四、活动广角。
1、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2、和你的朋友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6
教学后记:使学生明白空有外表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内在。
曾子杀猪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曾子杀猪》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活动广角。
1、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吧。
7
2、读读方框中的文字,从中受教育。
五、成长阶梯。
填写好三个项目。
教学后记:我们言而有信,说出了就做到,别的人才会信服你。《淮南子》
秦西巴纵麑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秦西巴纵麑》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8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谈谈你取得好成绩时或得到老师的表扬时是怎么做的?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呢?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学后记:不要光看到事情的结果,要知道很多事情是相互转化的,关键是怎样去面对。后羿射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后羿射日》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9
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我们的祖先真是了不起!你若喜欢这个故事,就把它讲给你的家人听。2、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读后有什么感想?与同学交流一下。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教学后记:让学生理解有信心,有决心,我们可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战 国 策》
千金求马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千金求马》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0
1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在小组里谈一谈,你如何评价这位内侍的做法?
2、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位国君,你还有什么办法得到千里马?
3、把你知道的益智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教学后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和诚心,表里如一,别人才会相信你。赵威后问齐使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赵威后问齐使》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1
1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查阅资料,思考一下,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君王与人民谁的作用大?是谁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化?
2、与你的小伙伴一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助周围有困难的人。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学后记:关爱人民,才能使国家安定,使国家富强。
第二单元 人物长廊
姜尚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姜尚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12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姜尚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姜太公是怎样出山的?
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姜太公的书,领略他的远见卓识吧!3、在班上开个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姜太公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学生对他的了解比较多,学习起来吧较容易。
管仲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3
1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管仲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管仲的话既精彩又好记,试着背一背。
2、你对“终身之计,莫若树人”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小组内谈一谈你的看法。
3、再去找一找资料,谈一谈你对管仲的了解。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他的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比较陌生,所以事先让学生收集资料,先了解一下。孙武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孙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
1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孙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搜集孙武生平资料,在小组内开个交流会。
2、《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你最喜欢哪一篇?
3、从《孙子兵法》中选取一段,同学们合作演一演,重现孙武精神。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男学生比较熟悉,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战略,学生的兴趣比较高。司马迁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5
1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司马迁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司马迁受了这么大的磨难,还写出了《史记》,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2、你对司马迁还有哪些了解?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了解司马迁的为人,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坚强面对。苏武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苏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6
1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苏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你还想了解苏武在北海的情况吗?那就赶快读读《苏武传》吧!
2、把你知道的苏武的故事讲给同学和家长听。
3、你还知道哪些有气节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学生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因此教学比较容易,关键是情感教育。
第三单元
1、泉城济南
教学目标:1、把文章读通顺。
2、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3、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17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学设想:以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为主,教师适当讲解为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存在理解差异;加强阅读背诵积累拓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指导学生学会应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旅游?你知道哪些旅游城市?听说过济南吗?你对济南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看看济南有多美,看看济南有哪些旅游景点。板书:泉城济南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两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18
2、活动广角: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呢?小组内交流。
五、成长阶梯:
1、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2、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济南
落日天边见二峰,
平临湖上出芙蓉。
西来水竇缘王屋,
南去山根接岱宗。
2、佛教名山——千佛山
教学目标: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19
教学设想: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渎自悟,在解决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巩固本课知识,背诵、拓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千佛山吗?你对千佛山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佛山,看看千佛山有多美。板书:佛教名山——千佛山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简介千佛山。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20
活动广角:千佛山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千佛山的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请听这幅对联:“秋水一湖,满贮五三烈士血;佛山万仞,可作国耻纪念碑。”
理解这幅对联的含义。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千佛山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千佛山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3、有机会亲自去爬一爬千佛山,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板书设计: 千佛山
山对济南城,
人言帝舜耕。
登临记晚秋,
几案与云平。
21
3、名泉之冠——趵突泉
教学目标: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设想: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渎自悟,在解决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巩固本课知识,背诵、拓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吗趵突泉?你对趵突泉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趵突泉,看看趵突泉有多美。板书:名泉之冠——趵突泉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简介千名泉之冠——趵突泉。
22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趵突泉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的趵突泉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趵突泉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趵突泉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3、有机会亲自去趵突泉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4.泉城明珠—大明湖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3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泉城明珠大明湖介绍;
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公园面积八十六公顷(1290亩),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顷,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湖水来源于城内的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水源充足,有“众泉汇流”之说,平均水深两米,最深处约四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大明湖历史悠久,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其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又名“历水波”,宋代称“西湖”。宋时著名文学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 (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了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二、指导学生自学
24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大明湖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的大明湖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大明湖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大明湖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3、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教学反思
25
学生对诗每一句话的含义理解的不够好,学生交流之前教师可以提前指点一下,或提示一下,这样什么也不说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掌握不了。
崂山----海上名山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26
3、读一读:温馨点击:素有“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位于黄海之滨,主峰1133米,它拔海而立,山海相连,雄山险峡,水秀云奇,自古被称为“神仙窟宅”“灵异之府”。齐记中亦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记载。昔日秦皇汉武帝登临此山寻仙,唐明皇也曾派人进山炼药,历代文人名士都在此留下游踪,号称“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崂山道士更是闻名遐迩。山上奇石怪洞,清泉流瀑,峰回路转。人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崂山,82年被确定为全国名胜景区之一。进崂山可分为中、南、东三线,其景色各异。。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把你知道的有关的崂山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崂山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崂山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3、有机会亲自去崂山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27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诗每一句话的含义理解的不够好,学生交流之前教师可以提前指点一下,或提示一下,这样什么也不说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掌握不了。
崂山名瀑——龙潭瀑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8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 崂山八水河中游,于百尺悬崖飞流直下,喷珠吐玉,状如龙舞,故名“龙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山雨过后,洪涌瀑注,飞腾叫啸,蔚为壮观。
北九水
白沙河上游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以北九水疗养院“九水界桥”为界分内九水外九水。“九水明漪”为崂山十二胜景之一。源于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峡谷,一路群峰竟秀,万木争荣,佳景迭出,美不胜收,故有“九水画廊”之美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五、成长阶梯
1、你还能说出崂山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2、有机会亲自去崂山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
3、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29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诗每一句话的含义理解的不够好,学生交流之前教师可以提前指点一下,或提示一下,这样什么也不说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掌握不了。
第四单元
妙联集锦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对联的由来及妙趣。
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艺海拾贝,体会对联的妙趣。
交流你喜欢的对联,并说出它妙在什么地方。
二、品读温馨点击,对对联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活动广角:
1、把这些对联读几遍,同桌试着对一对,一定很有趣。
2、讲出下面对联中包含的七个人物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如果讲不出就去请教别人或查找资料。
四、交流学习心得。
30
五、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阅读上,知识积累上需要加强。
读书名联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古往今来有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联。
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艺海拾贝,体会这些读书名联。
交流你喜欢的对联,并说出它妙在什么地方。
二、品读温馨点击,对读书名联的来历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活动广角:
1、同桌比一比,看谁能先把这组名人读书联背下来。
2、自己动手把这些对联做成书签。
3、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副作为座右铭。
4、你能看出以下两副对联是哪种商店的吗?请你也去抄录所在社区、街道商店的对联,和同学们评一评哪副写得最好,也可以试着写一副。
31
四、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阅读上,知识积累上需要加强。
成语探源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各种来源。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艺海拾贝,对照书边的注释体会文章的意思。
读后你有何感想?快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二、阅读温馨点击,知道什么是成语?它的来源有哪些?阅读成语故事有什么好处?
三、活动广角
1、把“指鹿为马”这个历史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试着用一用这个成语。
2、下面这些成语都来源于史书上有记载的历史故事,你知道这些故事吗?不清楚的你去查阅一下资料。
3、下面这些唐宋诗句,都与成语有关,你能写出这些成语吗?
32
四、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阅读上,知识积累上需要加强。
成语诗画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根据成语故事来为成语配上图画。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艺海拾贝,体会书上为成语配画的方法。
看后你有何感想?快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二、阅读温馨点击,知道“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来源及有关它的知识。三、活动广角
1、读一读、演一演“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故事,并查阅一下它的来源。2、你知道下列成语故事吗?能从中选一两个给它配上诗或画吗?
3、搞一个成语大接龙的比赛,看谁的龙最长!
四、教师小结。
33
教学后记: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阅读上,知识积累上需要加强。
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