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Jan.2014 Vo1.43 No.1 第43卷第1期 公益性与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研究 方林 (内蒙古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摘要]通过资源环境视角分析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探讨由此引发对公共体育场馆 可持续发展挑战等问题。从发展角度看,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需求急速增长,运营机制不断完善,项目设置始终 以健身项目为主,表现出公益性趋势的特征。体育资源公益性特征与趋势对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 列挑战,如公共服务功能引致场馆功能分化,有效体育消费需求不足,公益性受关注度不强等。提出构建可持续 发展公益环境,强化服务职能,创新运营模式,大力培育公益品牌等对策。 [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公共体育服务 [中图分类号]:G 8O—O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623(2014)01—0064—05 公益性(public welfare)体育设施具有社会效 益,不追求盈利的根本属性。作为公益性体育资源, 公共体育场馆承载着体育竞赛、运动训练、国民体质 测试、开展全民健身指导和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基 -JI I } ._r 一 体育场馆竞技体育学校体 群众体育远动ifIl蝽 础条件,把公益性提升到满足人民基本体育文化需 求的高度。当前,我国体育场馆回归公益性开放满 足人民体育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体育资源开 发利用离不开公益环境,包括资源有效供给与资源 有效需求的环境[1]3一。作为公益性的两个方面,资 源供给和市场需求基础作用不仅长期存在,而且对 图1体育场馆与其他体育类科研数量对比示意图 一、我国体育场馆发展现实基础及环境 (一)场馆建设规模呈急速增长态势 自1985年全国体育场地建设以来,我国体育基 础设施综合功能进入较快发展时期。与1995年第 4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相比,2003年第五次全 国体育场地的普查数据显示,与第四次全国体育场 地普查相比,全国体育场地占地面积共增加了11.8 亿平方米,增长11O.28 ,场地面积共增加了5.5 亿平方米,增长7O.51,我国现有850080个各类体 育场地中,体育系统有18481个,从投资规模、场馆 体育场馆文化建设的一种深化,因而构成公共体育 场馆运行机制和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 公益性是公共体育场馆的核心,经过40余年来 的发展,公共体育场馆已经进入了市场运营管理的 发展阶段,依托体育资源,依照公品供给机制主 体经营、资源供给、消费需求等建立公共体育服务网 络已经形成[。]11。 。目前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运营评 价机制中,公益性是检验运营管理模式社会效益的 主要指标,然而,相关体育场馆公益环境问题的研究 与其他领域相比,我国体育场馆理论研究较为薄弱 (见图1)。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现有850080个 数量、占地面积、人均场地面积等数据以年均20 的速度增长【3]。以2012年底全国总人口135 404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 体育场地6.2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871平方 米,1 914.5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为141.39 体育场地,场馆数量及规模快速增长(见表1)。本 研究以环境为视角分析体育资源公益性及发展趋 势,探讨由其引发的对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 挑战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元。从表1可以看出,近3O年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建 设各项指标有较大的增长,场地规模不断扩大、建设 资金投入步伐加快、人均场地面积、每万人拥有场地 数和人均场地投资额等指标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收稿日期]2013—09—15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NTS20110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方林(1957一),男,这斡尔族,内蒙古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管理研究。 ・64・ 第1期 方林/公益性与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研究 表1可见,公共体育场馆主要由投资兴建 给,对各类公益性体育设施具有独特的导向示范作 的场馆规模大、功能多、综合服务能力强,如何使政 用。 府财政投入产生公共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供 表1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状况(亿元。 .个。%) 注: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的普查数据1.2体育场馆健身消费成热点 供给与需求紧密相连,有什么样的资源环境就有 康测试、全民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培训,成为满 什么样的消费观。作为改善城市体育基础设施 足大众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服务导向,更多地 环境,为居民体育消费的不断增长提供物质基础及 承担了展示体育文化公益性形象。如公共体育服务 服务保障,体育消费需求在2008—2013年5年间, 在健身技术指导、项目推广和组织管理方面表现出 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快速增长。中国城镇居民 群众性、公益性和社会性发展趋势。2008—2010年 在运动娱乐方面的人均消费支出已从280元增加到 大众体育健身场所以年均30%增长率,健身消费选 450元平均增长20.2 。2008年全国居民用于体 择公益性体育场馆的比例明显高于盈利性体育场 育用品的支出位于消费支出的第5位,居于住房、教 馆 ] 。 育、购车、电器之后[|]。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显 2008—2013年,全国城镇参与体育活动场所呈 示,我国城镇居民体育参与方式呈多元化、多样化和 现出体育健身休闲消费市场需求面广、参与群体众 非组织化,基层群众体育组织占体育参与者27.3 , 多以及数量庞大的另一个连锁问题是体育活动需要 大多数体育参与者是在非组织条件下自发进行的。 大量场馆。从根本上解决公益性体育资源需求日益 这与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消费方式有关,表明群众参 增长和公益性体育场馆不足的问题,这无疑对公共 与体育活动是一个多因素过程,其中决定因素之一 体育场馆提供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形式和内容的过 是场馆资源供给环境与服务功能有关。 程中,面临公益性需求的挑战。如提供高水平竞技 随着我国城市化社会变革,2012年城市人口迅 表演服务,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健身消费者技术讲座 速增加城市化率达到51.3 Is],城市化生活节奏使 或现场指导,学生体质监测、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等, 人们日常从事体育活动环境空间扩大,体育健身场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体育资源公益性的重要作 馆综合服务功能也得到扩展。目前我国的体育人口 用。 已达到人口总数的37 ,比2008年提高了3 ,体 (二)运营机制不断完善 育人口(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的增长变化 结构整合、功能分化建立和经营主体相互 以及体育健身项目日趋城市化。 关系,是公共体育场馆市场运行机制合理配置资源, 二、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特征与发展趋势 促进体育资源重新整合,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引导 公益性项目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协调可持续发展,更 (一)公益性资源需求急速增长 多地承担了公共服务的形象,对于公品公 体育资源是公共体育场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益性社会影响广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运营机制就 部分,体育资源是通过各种体育产品满足公民体育 是发挥市场运行机制基本要素,把公品社会效 需求的重要公品,其本质是公益性的。体育资 益、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兴建体育场馆的公益 源在体育场馆文化展示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性定位。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 作为训练、竞赛和体育活动场所公共体育场馆,在群 体育场地数量比较丰富,比较各区域体育场地规模 众体育开展的项目既要符合大众健身特征,又要兼 可以发现,经营主体受限于运营机制偏离市场因素, 顾公益性资源需求,经营主要依托产业资源探索市 与资源的公益属性不符,是当前不同的运营管理模 场运营和产业开发的多种经营之路。体育场馆在推 式的共性。由于多数场馆在建设设计较多考虑比赛 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国民健 功能和经济功能,大型体育场馆设施档次高、投入 ・ 65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43卷 大、经营管理费用居高不下,以盈利性为目的追求经 济效益的项目设置表现出,经营功能大于服务功能, 三、公益性对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 所带来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的发展、协调的发展,是一种 了场馆的多功能利用率。尤其是场馆人力资源 配置缺乏公益性意识,场馆非营利项目比例小,场地 运营空间不足,资源开发利用潜能未能发挥资产的 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以此视角,公共体 育场馆可持续发展应具有的三个重要特征。第一, 市场价值。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享有免费或优惠 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种具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 公品消费需求效应开始发挥公益性影响作用。 (三)项目设置始终以健身项目为主 运动项目是体育场馆的基本形式,从公益性项 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是以公共体育服务为保障 的发展。体育场馆设施虽然以竞赛、训练为主,但它 的根本目标是推进体育文化强国建设,满足公民公 共体育服务公益性需求的公品,发挥体育资源 目设置内容来看,在面向社会开放上体育健身项目 始终占据较大比重(见图2)。体育类经营项目几乎 覆盖了目前开展的所有经营项目,包括球类和游泳 等健身项目,均为体育健身项目设置具有代表性的 元老级项目。经营效益最大的项目依次为,乒乓球、 羽毛球、网球、篮球,包括健身需求大的武术和五人 制足球等体育休闲健身项目。其中,器械健身、健美 操、太极拳、太极扇、保龄球和网球自2008年北京奥 运会便逐渐成为覆盖率较高的全民健身项目。篮 球、乒乓球、羽毛球虽然是传统群众性比赛项目的时 间相对比较早,但在北京奥运会后这些基础性和观 赏性体育竞赛项目,作为体育场馆项目设置呈现健 身化趋势。 在对公共体育场馆运营项目增长情况分析后看 到,经营主体受限于成本效益因素的影响,以盈利性 为目的追求经济效益的项目设置表现出。收费价格 高于运营成本,经营功能大于服务功能,与公品 资源的公益属性不符,非盈利项目成短板。依据公 共体育场馆公益性资源配置、经营环境、项目设置、 收费价格、收入分配(利润)、产品与劳务等运营成 本,人们的体育行为对公益性经营的公共体育场馆 在开放时间、设施功能、产品供给、营销手段、收费价 格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反映不同体育消费方式和意 向,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经营主体多元 化和经济运行市场化,集中统一分配体育资源 的已被打破,促进社会资源重新整合;其次,场 馆经营外部环境的不断发生变迁的过程中收费价格 与公益性项目设置的矛盾日益凸显,加之社会结构 和利益结构分化,人们体育消费层次需求也在改变 消费结构,而且城乡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消费观念更 热衷于公益性场所。 50 41.8鱼i —40 r鞠 一JO 0 Ⅱ口. 白. 且置.目.目. 舀 . 毒 图2我国公共体育场馆2011年 经营项目统计直方图(N一18481) ・ 66 ・ 优势,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分化升级。第二,公共体育 场馆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发展的服务性,公益产品、公 益活动归根结底取决于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第 三,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注重文化、资源、环境 发展的协调性,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将为可持 续发展提供现实基础。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公益 性资源需求对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 战。 (一)公共服务功能引致场馆功能分化 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事参与者多、规模 大、功能强、社会需求日增,包括活动内容、形式、场 地等涉及人群面广。2011年体育系统所属752个大 型体育场馆中,场馆结构、利益结构、服务功能由保 证赛事到产业经营的结构转型。强化服务功能,弱 化行政职能,资源供给方式由集中管理统一分 配资源的机制已经打破,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 源泉。公共体育场馆在肩负项目训练保障外,向社 会开放、体育培训、信息开发等方面完善服务功能, 如国家奥体中心所属30个训练场对外开放的有27 个,为群众提供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等 各项健身活动场地,开放率达到9O ,2008—2010 年每年接纳前来健身群体300多万人次[7],在经营 结构上,由技术、餐饮、休闲服务为主,在服务功能 上,逐步转变以场地租赁经营为主,向体育文化创意 为主体的转变。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功能分化存在 现有行政机制问题还没有根本改变,需在市场 运行中结构功能得到进一步分化。产品消费市场是 由供给到服务,由单一供给资源向市场调节配 置资源的转变。可见,公共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功能 所引致场馆功能分化转移升级,必然产生体育服务 产业自身内在的、深层的结构转型发展。 (二)有效体育消费需求不足 我国全民健身计划主要靠各级群体部们组织实 施。一些部门仍以组织群体活动次数、参加人数多 少等作为判定群体工作成绩的主要标准。而全民健 身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结果造成广大群众的体育需 求得不到满足。另外,这种组织起来的群体活动往 第1期 方林/公益性与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研究 础。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管理机构主要是:省市体育 往成本过大,群众既无参与的愿望又缺乏持续支付 健身活动消费的愿望,导致有效体育需求严重不足。 制约我国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根本原因,一是居民 收入增长慢,体育产品消费价格增长快;二是缺少公 局场馆(场地)管理中心负责组织管理,由自主经营、 企业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管理模式;、体育局 联合企业合作运营管理,如国家奥体中心发挥体育 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无法满足低端收入体育消费 的需求;三是体育资源市场不健全,没有统一收费价 格标准。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有55 的人每周参 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体育活动,其中,选择收费场地 健身的青少年占1/3 r。]20 。,而中老年则是免费健身 资源优势举办体育竞赛、文体表演、群众性全民健身 运动会等社会公益活动。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模 式,在组织、社会组织、企业组织、非营利组织和 公众之间构建一种新型的公益性环境系统。以公共 服务为导向,在环境创造资源过程中形成新的可持 续的资源环境。我们可以根据公品公益环境对 场地的主体,占51.2 。这说明人们健康意识正在 加强,同时也表明不同年龄的个体有不同的看法和 需求。虽然选择体育场馆健身群体比例有所增加, 但是,体育场馆依然受到有效需求不足所带来的挑 战。一方面,花钱买健康的体育参与行为存在差异, 居民收入总体水平极不平衡;另一方面,消费愿望、 资源分配和服务功能则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使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公益性受到人们的质 疑。 述几方面需求表明,有效体育消费需求不足,势 必会给公益性体育资源有效需求带来新的挑战,长 此以往不利于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 (三)公益性场馆受关注程度较低 稀缺资源、缺少公益性的fir格机制无疑会影响 体育场馆经营本身的公共性,降低公品市场关 注度。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是核心,其魅力在于项 目设置非盈利性、公共性以及运营管理中提供公益 性体育服务,在于它能带给消费者技术指导和健康 讲座服务,产生强烈的健身刺激和健康体验。如何 发挥体育资源优势,培养与掀起公众日益增长体育 需求,把民众关注的目光引向公共体育场馆,已成为 场馆自身和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公众 和社会对公共体育场馆的关注度,关乎运营本身一 系列市场开发,包括根据不同对象向公众提供低成 本服务或免费服务,通过电视媒体作公益性广告,吸 引商业赞助等,而相关市场开发正是公共体育场馆 得以长远发展的必然之路r9] 。同时,现代体育场 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运营本身,运营的作用上升到 体育赛事表演市场与城市服务产业相关联。公益性 体育场馆项目设置一旦不能满足公众需求,必然影 响公共体育场馆的总体形象以及借助举办大型体育 赛事扩大和提升公益性认知度,从而使加速城市体 育产业转型发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四、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公益环境 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主要包括 机制改革创新(内环境)与公品社会需求(外环 境)等。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缺乏可持续性的基 体育消费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具体的表达,它既能 够体现出以为主导供给主体的多样性基础作用 所具有的公共体育服务模式,也能体现出体育消费 活动的有效需求,从而集中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公 益性环境服务系统,使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持续得 到的扶持,持续成为全民健身计划中公共体育 服务项目。体育资源的公益环境,服务功能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强化服务职能 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作为基本职能,保护 公共资源环境是体育场馆公益性运营满足人民群众 基本体育权利重要组成部分。强化调节职能和 服务职能,着力保障体育资源改善民生。公共体育 服务供给主体表明,体育场馆设施成为公共体育服 务需求的保障,公共体育场馆服务于群众体育活动 内容、组织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利用健身路径和体 育场馆成为健身群体主要选择。公共体育场馆规模 大、功能多、服务范围广、社会功能特殊,对强化公共 服务的公益性具;if-重要意义。强化服务职能从 根本上讲,公共体育服务要符合公品公益属性 和公共利益。作为体育文化展示舞台,公共体育场 馆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能超越公益性资源供给形式 和内容,如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群众体育赛事等项 目,通过功能分化与场馆结构功能整合,强化服 务职能,弱化行政功能,形成公共体育服务公益性理 念。虽然体育场馆资源空间有限,公益性项目设置 要符合并反映社会价值标准要求,既要兼顾项目对 经济发展整体的影响,也要体现项目直接服务对象 的公众利益。因此,必须将商业性项目或盈利性经 营项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三)创新运营模式 市场经济运用价值规律、供需规律和竞争 规律为基本方式来配置资源,必然滋生一种竞争机 制和淘汰机制。不但使产业领域面对市场运营,而 且体育领域也面临一种新的外部压力。这种外部压 力对体育产业领域内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形成和强 化,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场馆属于资源型产 业,法律监督评估机制对于市场运营的体育产业有 ・ 67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现实的意义。因此,公共体育场馆公共体育服务可 第43卷 性趋势的特征。体育资源公益性特征与趋势对公共 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 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列挑战,如公共服务 系及监督机制。体育部门要充分行使对体育场馆的 功能引致场馆功能分化,有效体育消费需求不足,公 监督职能,制订并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加强 益资源受关注度较低等。针对这些挑战,提出构建 对各级体育场馆工作的评价与表彰,将管理工作制 可持续发展公益环境,强化服务职能,创新运营 度纳入各级体育部门考核目标。可以通过建立 模式,大力培育公益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公共体育 评价与社会评价并行的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评价 场馆市场需求等对策。 体系,从不同侧面评价运营管理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四)大力培育公益品牌知名度 [1]钟天朗.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的若干问题研究 公共体育场馆的特征是综合功能完备、建设规 [J].中国体育科技,2006(5). 模大、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项目设置 [2] 钟天朗.上海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现状 要符合公益性品牌特征,树立品牌效应,不应走“盈 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1). 利”之路。对于公益市场知名度而言,品牌不能单纯 [3]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N].中国体育 依靠传统的“经营模式”消耗资源追求利润最大化, 报,http://sp0rts.sina.c0m.cn 2005—02—03. 作为公共体育场馆公益品牌,在扩大公共体育场馆 [4]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体育事业统计年鉴[M-I.2006 开放的数量,培养良好的公益环境,最重要的途径是 一2010. 扩大公益市场价值链,带动场馆公益产品品牌效应。 [5] 国家统计局,新华社.中国网[EB/0L].www. 面对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缺失,服务功能不强、公益 gov.cn,2012—09—05. . 品牌影响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公共体育服务不能偏 [63 陈元欣,王建.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现状、制约 离公益性本身,与商品消费不同,公品消费一方 因素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5). 面表现为消费者对特定的公益品牌的认同,以及长 [7] 国家体育总局,新华网.www.news.cn[EB/OL]. 期习惯于消费这种品牌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保 2013—06一O9. 护和改善资源环境和人文环境,促进体育场馆可持 [8] 胡春旺,郭.我国城市休闲体育市场的消费阶层 续发展,使之成为体育健身消费休闲娱乐的家园・ 分析及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 公益性是公共体育场馆的核心,是实现公众利 [9] 任海,王凯珍.体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与体育资源 益满足体育需求的基本要素。从发展角度看,公共 开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 体育场馆公益性需求呈现出急速增长,运营机制不 断完善,项目设置始终以健身项目为主,表现出公益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ublic Welfare and Public Stadiums DIAO Fangli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ohhot,Inner Mongolia,China 010070) Abstract:Through the resource environment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stadium and gym— nasium commonweal sex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explore it triggered the public stadiu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alleng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public welfare demand rapid growth,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proj ect settings are always dominated by the fitness project,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welfare trends.With the trend of the public sports resource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challenges for public stadiums such as sustain— able development,the public service function of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 induced venues,the insufficient demand of effective consumption of sports,public attention degree is not strong.Put forward the construc— 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ublic environment,strengthen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novation of business mode,to cultivate the public brand strategy. Key words:public sports stadiums;public welfare;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sources and environ— ment;public sports service 【责任编辑张晋海】 ・ 6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