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优选】2021年海底世界教案4篇

【优选】2021年海底世界教案4篇

来源:刀刀网


2021年海底世界教案4篇

海底世界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多种材料,以套印的形式大胆表现奇妙的海底世界。

2、学习纸版画和自然材料相结合的制作方法,运用画、剪、拼、贴、滚、压印等多种方式进行起稿、制版、拓印。 3、愿意与同伴共享操作材料,遇到困难能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并坚持到底。 活动准备:

1、《海底总动员》的DVD,海底世界的图片。

2、卡纸,吹塑纸,复写纸,毛线,瓜子壳,剪刀,刻刀,乳胶,抹布,色卡纸,盐,彩色油墨,玻璃板,胶滚,夹子,拓印用的小茶杯。 活动过程: 一、制版

1、欣赏《海底总动员》的DVD或图片,观察、欣赏海底世界的景色。

(1)教师:这是在哪里?有什么?海水是怎样的?有什么动物?

(2)教师:你喜欢哪个动物?它是什么样的? 2、幼儿绘画创作,转版制作两张底版,便于套印。 要点提示:

①由于作品的制作内容较多,在转版时,教师要提醒幼儿在转印中检查画面的每一个细节是否都转印下来了,避免缺漏。 ②鼓励幼儿根据不同的实物的特点,有创造性地粘贴不同的动物。

3、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材料,制作第一张底版(主体画面的内容)。

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与绘画内容之间的联想加以巧妙结合。如运用毛线表现章鱼,用卡纸表现花纹复杂的鱼类,用瓜子表现鱼鳞等。

4、引导幼儿用刻刀刻画吹塑纸,制作第二张底版(背景部分的内容)。

(1)重点:在吹塑纸上先描画出所有主体画面,再用刻刀把它们镂空,形成背景。

(2)难点:注意吹塑纸的纸张纹路走向,尽量将线条刻得流畅。 二、拓印

1、引导幼儿尝试用彩色油墨拓印主体面面的第一张底版。 (1)重点:在不同的动物上面滚上不同的色彩。 (2)难点:对实物的拓印应注意细致、轻柔,不能将纸拓破。

2、引导幼儿用水粉套印背景部分的第二张底版,并尝试撒盐粒在水粉底版上制作自然的海水效果。 教师:看看我们怎样用盐来变魔术吧! 要点提示:

①在画面上水粉的水分较多时撒下盐粒,欣赏水粉自然融开的肌理美。

②油墨的彩饱和度很高,画面显得很实。而水粉的色彩饱和度低,颜色偏粉,易于表现较虚幻的场景。教师在提供背景的水

粉颜料中,需注意区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可提供纯度较低的复色,和主体画面产生对比效果。 3、幼儿尝试拓印和撒盐。 4、欣赏、评价。

教师评价巧妙使用实物进行创作的画面,肯定坚持制作、克服斟难完成作,锚的幼儿。 日常活动:

观看有关海底世界的节目,感受海底世界的美。 区角活动:

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进行探索、自由尝试制版和印制。 家园共育:

有条件的家庭可带幼儿参观海底世界,了解海洋生物。 【评析】

本活动已达到最复杂程度的综合版画印制,其操作程序有起稿、转版、剪贴、套色、拓印等,技法有绘画、拼贴、剪、油印、粉印、撒盐等,需要幼儿积累丰富的版画制作经验,熟练掌握多种版画技法才能顺利完成。

海底世界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认识海中的动植物;

培养幼儿对海底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海底世界挂图、 幻灯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收到一个礼物,想看看是什么吗?

2、出示海底世界挂图,请小朋友说一说都有什么?(幼儿回答)

3、这些鱼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鱼一样吗?(形状、图案多、花纹颜色漂亮)

4、教师介绍海底里的动植物:包括各种鱼类、贝壳、珊瑚、水草、海星等。

5、请幼儿欣赏幻灯片——美丽的海底世界。 6、让这些动植物好好生活,应怎么做?

7、告诉幼儿要减少水污染,保护人类的海洋环境。

活动延伸

画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或用橡皮泥捏出海中的动植物。

海底世界教案 篇3

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约占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

1、海洋哺乳动物,我国现有各种海兽39种。如:各种鲸类、海豚、海豹、海狮、儒艮等。

2、海洋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

3、海洋鸟类,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在中国海共记录了183种海鸟。如红喉潜鸟、黑脚信天翁、海燕、小军舰鸟、海雀、白鹭、海鸥等等。

4、海洋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 5、海洋节肢动物,目前,在中国海共记录节肢动物4362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物种的1/5。如鲎、虾类、蟹类等。

6、海洋软体动物,在中国海共记录到各类软体动物2557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8。如石鳖、贻贝、珍珠贝、扇贝、牡蛎、文蛤、乌贼、章鱼等。

7、海洋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因其特有刺细胞,故又被称作为刺胞动物。目前,在中国海记录到各种海洋腔肠动物,共计是1010种,它们分属于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

8、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植物。

我国海域生物种具有明显的中国海域特色,具体表现在不仅有很多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而且还保存有许多在北半球其它海域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物种,和一些在进化上属于原始以及孤立的类群。其中,属于原始的物种有鹦鹉螺、中国鲎、柱头虫、文昌鱼以及海豆芽和酸浆贝等;属于孤立的类群也很丰富,仅鱼类就有80种。

海底世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对本课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自学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到过海边吗?你看见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大海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

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

(三)学生听读后简述海底世界的样子。

(四)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自学生字、词。

可让学生采用填表法按要求进行自学。 例:

(五)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提醒学生注意特殊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 例:“却”:qu8韵母中“{e”中的“{”上面的两个点去掉了,这是因为{见到j、q、x后要脱帽行礼,万不可写成q{e。 “私”s9和“异”y@是整体认读音节。

3.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4.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却”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 “异”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巳”,不要写成“己”。 5.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私( ) 兔( ) 煤( ) 和( ) 免( ) 谋( ) 肌( ) 异( ) 峡( ) 饥( ) 导( ) 狭( )

(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质疑。 1.比较近义词,理解词义。

奇异——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意思相近。但“奇异”多用来形容景色,而“奇怪”可以形容人、事、景物,应用范围广。

蕴藏——与“储藏”的意思相近。用在潜藏而未显露或等待开发的地方。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本课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很生动。

物产丰富——物产: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即: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

(七)再次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八)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二)通过课文3、4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二)指导学生读懂3、4自然段,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录相。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3)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依然”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依然”指依照原来的样子。经过讨论,句中“依然”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然”,句义不变。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4)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2.学习第3自然段。

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1)思。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 (3)出示句子: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让学生讨论:“是否”是什么意思?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

3.学生自读3~5句。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2句“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的意思讲的。 (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 (2)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 (4)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5)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文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来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讲课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 (7)教师读句子: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

(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静中有声。(奇特)

(9)小结学法: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注意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

(10)让学生自己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黑中有亮、静中有声)

4.用上面的学法自学课文4至6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产丰富。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海底有哪几类物产?文中分别写了些什么?

(1)指名回答,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 5.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课文,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本段共有五句话。第1句讲“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四句分别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和贝类的活动方式。) (2)“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海底动物不只是三万多种,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

(3)第1句与2至6同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总述后分述。) (4)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一概括词语中看出来的。) (5)出示填空练习。

________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_______每小时能________,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动,能________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6)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句话作者给贝类赋予了人格化的描写,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6.指读5、6自然段。

(1)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 (2)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有……有……还有……”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描写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

(3)让学生找最有特点的植物。 (最大的、最小的)

(4)海底有丰富的矿产,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稀有金属是很宝贵的矿产资源。在陆地上蕴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这种稀有金属,说明海底有丰富的物产。)

(5)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让学生体会作者抓最突出的特点描写的方法,同时说明海底丰富的物产中也包含着“奇异”。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

(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看图,再激趣、展开想象。 1.出示挂图。 2.谈话激趣。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

以此深化和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检查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二)练习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练习造句。 1.理解词义。

2.指读原句,弄清句式及用法。 3.师范引路。 (1)普通。

妈妈是一位普通的教师。 (2)学生口头造句练习。 (3)物产丰富。

原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例句:西沙群岛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4)学生口头造句练习。 (二)检查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三)作业:画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