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载波反相三角波比较电流跟踪PWM控制法

载波反相三角波比较电流跟踪PWM控制法

来源:刀刀网
论著载波反相三角波比较电流跟踪PWM控制法王心琦张代润(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流跟踪PWM控制法,即载波反相三角波比较电流跟踪PWM控制法(CR-PWM),详细解释了CR-PWM控制法的工作原理,并通过与传统三角波比较法及滞环控制法的比较,显示出CR-PWM控制法的优点。通过明了CR-PWM控制法能消除制约当前电流控制型逆变器发展的瓶颈。关键词:PWM;载波;电流控制;电压控制Carrier-reversedCurrenttrackingPWMControlWANGXin-qi,ZHANGDai-run(SichuanUniversitySchool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dInformation,ChengduSichuan610065,China)Abstract:Inthispaper,anewtrackingPWMcurrentcontrolmethodisproposed,thatis,reversed-phasetriangularwavecarriercomparisonPWMcurrentcontrolmethod(CR-PWM).ExplainedtheoperatingprincipleoftheCR-PWMcontrolmethodindetail.ShowedtheadvantagesofCR-PWMcontrol,throughcomparisonwiththetraditionaltriangularwavemethodandthehysteresiscontrolmethod.ProvedthatCR-PWMcontrolmethodsolvedtheconstraintsinthedevelopmentofcurrentcontrolinvertersbysimulations.Keywords:PWM;Carrier;Currentcontrol;Voltagecontrol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或电流的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的基本原理很早就已经提出,上世界80年代随着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和迅速发展,PWM控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已出现了多种PWM控制技术。PWM调制将电压控制和频率控制集中在逆变器上同时完成,可实现逆变器输出电压与频率的同时调节,系统简单,动态响应好。目前PWM技术分为两大类,电压控制型PWM技术和电流控制型PWM技术。电压控制PWM控制技术中以正弦脉冲宽度调制(SPWM)技术最成熟、使用最广泛。用脉冲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而和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即SPWM波形控制逆变电路中开关器件的通断,使其输出的脉冲电压的面积与所希望输出的正弦波在相应区间内的面积相等,这样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基波就为正弦波形。通过改变调制波的频率和幅值则可调节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根据不同的主电路又衍生出了相应不同的SPWM控制技术。如二极管钳位式多电平逆变器使用的载波层叠SPWM法(CD-SPWM),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使用的载波移相SPWM法(CPS-SPWM)以及可以与CD-SPWM法及CPS-SPWM法结合使用的消除特定谐波的PWM法(SPO-SPWM)[2]。电流控制PWM法有滞环比较法、三角波比较法、预测电流控制法等等。滞环比较法动态性能好,输出电压不含特定频率的谐波分量。其缺点是开关频率不固定造成较为严重的噪音,和其他方法相比,在同一开关频率下输出电流中所含的谐波较多。三角波比较法开关频率一定,因而克服了滞环比较法频率不固定的缺点。但是,这种方式电流收稿日期:2009-03-06修回日期:2009-04-12作者简介:王心琦,男,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1]响应不如滞环比较法快。预测电流控制法若给调节器除误差外更多的信息,则可获得比较快速、准确的响应。目前,这类调节器的局限性是响应速度及过程模型系数参数的准确性[3]。电压控制PWM技术以控制输出电压来间接控制输出电流,可以在较低的开关频率下使输出电流的谐波很少。并且由于有可以使用在多电平逆变器中的CD-SPWM控制法和CPS-SPWM控制法,电压控制PWM技术可以应用在大容量的输出的逆变器中。综合各方面考虑,使用电压控制PWM技术的逆变器性价比是最高的。但是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最大弱点为动态响应速度比电流控制型逆变器的响应速度慢很多,严重时会造成系统不稳定[4]。电流控制PWM技术近年来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最大的瓶颈有两个。一是电流控制PWM技术要得到谐波含量较少的输出电流需要比电压控制PWM技术更高的开关频率,这里谐波含量较少指达到国内标准,总谐波畸变率(THD)在5%以下;二是输出容量小,使用电流控制PWM技术的逆变器中,能用来增加输出功率的逆变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太少,有人提出过用多个逆变器并联的方法来提高使用电流控制型逆变器的容量,但逆变器的并联运行要求所有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相同,并且要解决各逆变器之间的均流问题。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解决并联均流问题需要增加新的硬件设备,并增加控制方法的复杂性。开关器件的功率处理能力和开关频率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通常功率越大开关频率越低[6],因此这两大瓶颈又互为矛盾。当需要增加输出容量时就不得不降低开关频率,降低开关频率[5]张代润,男,教授,研究方向为电能质量控制技术,非线性电路功率理论及其应用。05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4月(下旬)第08卷第12期总第173期桥1和逆变桥2两个负向电压相加的电压-100V。在很短的一段时间以后,逆变桥2的载波从上往下与差值相交,载波小于差值,逆变桥2输出正向的电压,使输出电压为0,输出电流停止变化。直到下一个载波周期逆变桥1和逆变桥2又产生下一个脉冲电压。一个载波周期内,逆变桥1和逆变桥2产生的很短的那一个负电压脉冲,使输出电流从大于参考电流变成小于参考电流,但是由于脉冲很短,输出电流不会小于参考电流太多。在载波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输出电流都保持在离参考电流很接近的一个值并且不会变化,有效地避免了载波频率较低情况下单个逆变桥三角波电流比较法中每个载波周期内输出电流偏离参考电流较多的问题。由图4(e)和(f)可以看出,当输出电流偏离参考电流比较多时,输出电压的脉冲也会变宽。输出电压为三电平。并且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输出电流偏离参考电流的值基本在0.05A(0.1%)左右。又会使输出电流中的谐波增加。本文将提出一种新的电流控制PWM技术,载波反相三角波比较电流跟踪PWM控制法(Carrier-ReversedPWM),简称CR-PWM法。该方法可以视为三角波比较法的一种衍生,使用在具有偶数个H逆变桥的级联多电平逆变器中。CR-PWM控制法可以在较低的开关频率下获得谐波畸变很小的输出电流,并且可以利用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主电路结构增加逆变器输出容量而不产生新的控制问题。由于该控制方法从本质上讲属于电流控制PWM法,因此其具有电流控制型逆变器的普遍优点——动态响应速度快。该方法解决了电流控制PWM技术发展的两大瓶颈,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使用MATLAB中的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并对比CR-PWM法与其他几种PWM控制方法的差异。1载波反相三角波比较电流跟踪PWM控制法先用一个由2个H桥组成的级联三电平的逆变器来解释CR-PWM法的基本原理。其主电路拓扑如图1所示,两个H逆变桥的直流侧均为50V的直流电源,为了方便分析负载只是一个2mH的电感。载波频率为10kHz。图2为逆变桥1、逆变桥2的驱动电路,逆变桥1与逆变桥2的三角波相差180度。因为两个逆变桥的三角载波相位相反(相差180度),因此这种控制法称为载波反相三角波比较电流跟踪PWM控制法。图3CR-PWM法输出电流图1采用CR-PWM法的主电路结构图2逆变桥1、逆变桥2驱动电路让负载电流IL跟踪一个50A的参考直流电流。0~0.2秒的输出电流如图3所示。从图3可见,其跟踪速度很快,大概在0.002秒达到稳定,达到稳定以后纹波也很小。图4为输出电流达到稳态后的一段详细放大分析图。图4(f)为图1的输出电流,图4(e)为图1的输出电压。图4(a)为逆变桥1输出电流与参考电流的差值与三角载波的比较图,图4(b)为逆变桥2输出电流与参考电流的差值与三角载波的比较图,图4(c)为逆变桥1左桥臂上开关管的驱动脉冲,图3(d)为逆变桥2左桥臂上开关管的驱动脉冲。从图中可以看出,在4×10秒时,输出电流大于参考电流,输出电流与参考电流差值为负。因为逆变桥1的载波与逆变桥2的载波相差180度,所以逆变桥1的载波从下往上与差值相交,而逆变桥2的载波从上往下与差值相交,此时必然是逆变桥1的载波先与差值相交,相交后因为载波大于差值,逆变桥1输出一个负向的电压,且此时逆变桥3的前一个负向电压还未结束,因此,输出电压就为逆变-3图4稳态时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及驱动过程06论2CR-PWM控制法与滞环控制法、传统三角波比较法的比较CR-PWM控制法采用与节1中相同的主电路,滞环控制著法、传统三角波比较法采用如图5所示的主电路结构,其直流侧为一个100V的直流电源,负载仍为2mH的电感。三角波比较法仍然采用10kHz的载波频率,滞环控制法的滞环值为0.05A。图6为三种控制方法的输出电流,在相同的载波频率下,传统三角波比较法输出电流偏离参考电流1A以上,而CP-PWM法输出电流偏离参考电流只有0.05A。滞环控制法的滞环值虽为0.05A但是实际上其输出电流偏离参考电流达到了0.1A,并且其等效开关频率为125kHz。CR-PWM在较低的开关频率下仍然可以使输出电流偏离参考电流的值很小。图8E1为50V,E2为40V(相差20%)时的输出电流可见在E1和E2不相等时,对输出电流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相对于传统三角波比较控制,其输出电流还是要好得多。因此在实际运行时可以根据需要,E1与E2的差值,或采取措施使E1和E2尽量相等。4跟踪正弦波逆变器输出的最终还是需要正弦交流电流,前面用输出直流电流来分析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参考电流波形为峰峰值20A,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流。用第1节和第2节中的图5滞环控制法、传统三角波比较法主电路结构CR-PWM控制、传统三角波比较控制和滞环控制,分别仿真输出电流波形如图9所示。CR-PWM控制、传统三角波比较控制载波频率仍为10kHz,滞环控制的滞环值仍为0.05。图6三种控制法输出电流3当直流侧电压不相等时的影响图1中逆变桥1直流侧的电源E1与逆变桥2直流侧的电源图9三种控制方法输出电流E2在实际运行中因为电路参数变化等原因常常不会是完全相等的,这里就来研究一下当E1和E2不相等时会对输出电流有多大的影响。图7为E1为50V,E2为45V(相差10%)时的输出电流,达到稳态其后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值在0.2V左右,E1和E2相等时输出电流达到稳态其后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值在0.1V左右,为相等时的2倍。图10三种控制方法输出电流傅里叶分析图7E1为50V,E2为45V(相差10%)时的输出电流图10为三种控制方法输出电流的傅里叶分析,横坐标为谐波频率,纵坐标为该频率的谐波与基波幅值的百分比。传统三角波比较控制法的谐波畸变率(THD)为5.05%,滞环控制法的THD为0.37%,CR-PWM控制法的THD为0.51%。但需要注意的是滞环控制法的平均开关频率为125kHz,远远高于其他两种控制方法,其较低的THD是通过(下转第13页)07图8为E1为50V,E2为40V(相差20%)时的输出电流,达到稳态其后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值在0.4V左右,E1和E2相等时输出电流达到稳态其后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值在0.1V左右,为相等时的4倍。论故障地点处的摄像机监视画面显示在相应的彩色监视器、大屏幕投影屏或工作站显示器上,并提供控制方案,执行交通诱导和疏散。著交通量,提出了宁千高速公路的控制策略,为今后监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2)对于宁宣杭高速公路宁国至千秋关段的预测交通流应根据实测交通流数据,确定参数,综合考虑客观条件和模型的精度,建立适合该路段的交通流模型。(3)该路段的复杂地形区域,对具体的交通状况,应通过实际交通状况检测的交通参数,再加上人工巡视来检测事故,这样才能兼顾既要准确预报事故,又要防止误报,提高事故预测的准确性。不但能对事故发生与否及具体在何处做出判断,而且能预报出事故的严重性。参考文献:[1]翁小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2]陈 平.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辽宁交图2视频切换系统布设图通科技,2003,(3).[3]孟祥海.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与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4]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5]雒法昌,李文达.公路新标准下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探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5,(6).[6]GB/T18567-2001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模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7]曾盛.公路隧道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发展[J].现代隧道技术,2004,41,(4):324.图3火灾报警系统布设图4结论(1)本文根据宁宣杭高速公路宁国至千秋关段的预测(上接第07页)过高的开关频率换来的。而CR-PWM控制法仅仅用了10kHz的开关频率就达到了0.51%的谐波畸变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CR-PWM控制法中,200次谐波占的比例为0.1%,这种高次谐波是很容易滤掉的,因此CR-PWM控制法在有输出滤波器的情况下,输出电流的THD还可以有很大改善的余地,尽管其THD已经很低了,但滞环控制法的谐波是分布不均匀的,给输出滤波器的设计带来了很大困难。5结论CR-PWM控制法应用于双H桥级联式三电平逆变器,对于逆变器输出正弦交流电流的谐波畸变率有相当大的改善,并且这种改善不是建立在开关频率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开关频率降低了,那么就可以选择大容量的开关器件了。其级联式逆变器的主电路结构也有效地增加了逆变器的输出容量,因为两个逆变桥串联其输出的容量就比一个逆变桥时增加了一倍,并且CR-PWM控制法可以应用在4个、6个、8个等2N个逆变桥串联的情况下,这样就可以更方便地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逆变器的输出容量。CR-PWM控制法解决了电流控制型逆变器发展的两大瓶颈问题,过高的开关频率和过低的输出容量。CR-PWM控制法在可以应用于大容量的情况下还可以保持电流控制型逆变器动态响应速度快的一贯优点,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参考文献:[1]郭世明.黄念慈.电力电子技术[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2]刘凤君.多电平逆变技术及其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李旭,谢运祥.PWM技术实现方法综述[J].电源技术应用,2005,8,(2).[4]鲁玲,刘大年.隔离式双闭环开关电源的系统分析与实验[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2,(3).[5]曲学基,曲敬铠,于明扬.逆变技术基础与应用,2006.[6]薄志刚.基于直接电流控制的STATCOM控制器研究.西安理工大学,2008,3.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