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源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出版物刊名: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页码: 102-108页年卷期: 2018年 第2期主题词: 蒙古;编年史;话语
摘要:蒙古民族素有编修史书的传统,在17世纪清朝统治前后,蒙古社会进入了一段动荡期.面对内部各个万户之间的汗统争夺和外部来自东方崛起的后金一清政权的日益壮大,蒙古民族对于自身的前途和命运陷入了彷徨.然而在这一时期,历史的编修却没有落入集体失语的状态,反而是一片争鸣.史书编修时的话语集中体现出了当时社会上层精英的民族意识,并建立自上而下的民族认同模式.其方法是利用藏传佛教作为话语范式书写历史,这种宗教主导下的历史书写产生了两方面社会影响,一方面,较大限度地教化了当时蒙古社会的民众,建立起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被清廷利用,通过这一话语模式建构起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一套新秩序,同时对于蒙古民族在当时的民族认同和历史观产生了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