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作文:直面民生还是沉湎高蹈

高考作文:直面民生还是沉湎高蹈

来源:刀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江苏盐城路实验学校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最能吸引公众 眼球招惹人们“口舌”的大概就数高考作 文了。无他,盖因这“国家级”的应试作 文在深受“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濡染的 国人心目中的分量实在是太重太重了。古 人云,文章千古事。其“千古”也者,一 则“人以文传”,一篇好文章可以使作者 名垂青史享誉百世;再则文章乃“经天纬 地”之事业,一篇短文足以显现作者的文 韬武略经世才情。所以古时的科举考试, 每每是一篇文章定终身,而内容多是以 “事君牧民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科举 的时候,罗湖桥对岸的高教界却在为 欲赴港深造的内地学生准备了这样的一道 道面试题:老人越来越多,会对这个社会 产生什么影响?你有什么解决办法?你对 婚前同居看法如何?你最难忘的事情是什 么?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利和弊是什 么?如果给你300亿,你如何去改变中国 现状?你认为有没有必要在上海建迪斯尼 乐园?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你认为对国 际人才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你跟会 面,你会跟他讲什么?……此类关注社会 热点、直面国计民生的考题,与内地的那 些“把玩虚拟人生”、“挖掘生活哲理” 王淦生 考试,其立意或许陈腐,其动机难免功 利,但引导天下学子去关注国计民生这一 的“《读者》体”文字相比,实在是相去 甚远乃至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就难怪内地 那些成绩拔尖的考生一听到这类题目,耳 目一新之后便是瞠目结舌了。答题者或答 “副作用”多少还是值得称道的。那氤氲 在字里行间的直面弊政关注民瘼的勇气和 上忧其君下忧其民的赤子之情犹能令人为 之动容为之心折。 非所问跑题千里,或东拉西扯顾左右而言 他,很少有切中肯綮给出满意答案的。幸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今天我们的社会进 步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公众“幸福指数”大 幅攀升已经到了无须天下学子再去关注民 间疾苦的地步。这直面民生的传统在今天 的应试作文中已经有渐趋淡化的势 亏港方高校“不在乎答案的正确与否,只 在乎学生如何表达他的答案”,否则,这 些笑傲内地考场的出类拔萃者(此中必定 有不少“创作”考场作文的高手吧?)极 有可能在这几道再寻常不过的问题前面全 军覆没。我实在不知道这究竟是我们考生 的羞辱,还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其实,谙熟教育现状的人都知道我们 的中学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我 们的国情教育、公民教育、责任教育开展 得如何,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在作 头。尤其是近两年,我们的高考作文几乎 都在一个劲地往象牙塔里钻。我们不妨来 看看那些堪称“超逸”的标题: 《出众意 料和情理之中》《山的稳重《生有所息水的灵动》 生无所息》《一枝一叶一世 界》《凤头、猪肚、豹尾》《忘记和铭 记》《位置和价值》《人和路》《走与 停》《谈“三”》……此类不咸不淡的作 文题占据了高考作文的大部分。它们或海 阔天空,或满含哲理,谈人生,道哲思, 悬乎玄乎,让人嗅出一股浓浓的魏晋时代 所崇尚的清谈玄理的气息。而《诸葛亮借 箭未满十万支》《戈多今天已经来了》之 类的作文,命题者主观上或许是想激发学 生的创新思绪,而客观上却落入了不少中 学生的“地下读物”——魔幻小说和影视 界盛行的“戏说历史”的窠臼。难怪一些 文教学中,我们又在灌输着一种什么样的 文风。繁重的学业、封闭式的管理使得学 生久困于课堂,几乎无缘接触社会、直面 民生;作文指导上则更是屏蔽学生视野, 远离社会现实,尽量回避矛盾,杜绝社会 批评,一味沉湎“高蹈”,让学生只能在 风花雪月中咀嚼着浅薄的“生活哲理”。 我们的学生一旦脱离了这样一种养分单一 的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必然是一种生存的 挑战。好在这还是在面试的考场上,不过 是纸上谈兵,如果他们面对的是严酷的社 会现实,身处于必须独当一面的工作岗位 上,他们也可以这般信口开河虚应故事? 那岂不误了大事?|一I 专家学者在评价我们的高考作文时一言以 蔽之:“内中无一忧民字”! 而就在内地学子在考场上为编织美丽 人生、敷衍玄妙哲理而绞尽脑汁苦思冥想 2O06.No.9 路主侄i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