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高考改革选科分数的转换方法

新高考改革选科分数的转换方法

来源:刀刀网
专家视角

新高考改革选科分数的转換方法

范晓玲

一、 分数转换的必要性

新一轮高考改革与以往高考相比出现了重大的 变化。从高中生在校学习来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 趣、爱好和智能优势选择部分高考科目,从而改变 固定班级的惯例而实行走班教学。从高考录取方式上 看,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新型录取模式等等。 在录取依据高考分数上,一大变化是从以往的按原始 总分录取改为按等级赋分后的总分录取。为何要改变 按原始总分录取的方式呢?

以分数作为比较与录取的依据,其基本前提条 件之一是分数具有可比性。在以往的高考中,考生按 文理科统一槪考卷试雕度对文麟考生是一致 的,因此用各科原始分数进行总分计算作为录取依据 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新高考改革后,增加了科目的选 择,如“3+3”,或“3+1+2”,前者需要在物理、化学、 生物学、历史、地理和思想政治中选择三科,后者再 选科目需要考生在化学、生物学、地理和思想政治四 科中选考两科。由于不同的考生选考不同的科目,而 科目与科目之间的考试难度不同,失去了可比性,因 此不能再以各科原始分直接计算总分,必须进行分数 的转换赋分,使分数基本等值后再进行总分的计 算。

二、 分数比较的依据与原则

教育考试与物理测量一样,都属于测量的范畴, 而好的测量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测量单位,二是 计量起点——

零点。好的测量单位要求单位的意义明

确,在意义明确的基础上贝陏单位相等的特征。零点 有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的区分,前者的零表示什么都 没有,如〇公斤;后者则是人为划定的零点,如〇温度。 根据测量学的观点,分数的比较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要测量的单位相同,单位不同的事物不可比较和

2019.4C.42

直接相加。如重量与长度;二要测量单位相等,单位 不相等的事物也无法直接相加和比较。如平时所用等 级,我们无法将第一名加第二名进行比较,因为单位 不等距;三是分数的分布相同或相近。教育考试分数 从实质上讲是一种等级测量工具,单位不同,且不等 距,因考试类型和考试难度的不同,分数分布不尽相 同,因此实际上是无法将分数直接加总进行比较的, 必须进行分数的转换。

高考是一种选择性的考试,其考分的比较原则 不仅要考虑科学性,即考试科目和考试分数的可比 性;还要考虑考生成绩的区分性,即将不同的学习水 平区分开来;同时根据我国高考的实际情况,还需要 考虑不变性,即考生原始分数的顺序在分数转换后位 置不变。

三、分数转换的方法与评价

在教育测量学上,分数转换或等值的主要方法 有经典测量理论的等值法和项目反应理论的等值法。 经典测量理论的等值法又分为三大类:一是发展分数 法,主要以个体的身心发展顺序建立衡量标准,以评 价个体发展是否达标。其中包括婴幼儿的身心发展顺 序标准,年龄标准和年级标准。譬如,新生儿定期 量身高和体重,评价其是否达到相应年龄的水平即为

发展顺序标准;通过观察幼儿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衡量 其是否达到相应的年龄水平,以评估其身体发育是正 常还是超常或滞后,是为年龄标准;年级标准即学龄 儿童按照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评估其是否达到相应年 级水平。这主要适用于低龄儿童,不太适合大中学校 的学生。二是百分等级法,即无论总体有多少人,均 在100内进行排位。假如某考生高考生物考分为80分, 转换为百分等级为95,则意味着该生处在95%的位 置上,比该生好的考生只占5%〇百分等级的优点是

专家视角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校人才选抜与培养

宋叔培李灿华

本轮高考综合改革力度大、涉及面广,对高校 的人才选拔工作具有深远影响。

有分数,高校首先考虑分数的高低,其次是体检信息, 很少考虑考生个人素养是否适合本学科。本轮高考综 合改革更为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其作为录 取的参考依据。高校应依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 格,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进一步细化 人才选拔标准。同时,高校应分析人才选拔机制中存

高校要研究招生方式的改革、强化专业的

内涵式发展

1.创新招生录取模式

传统的高考模式中,考试与录取之间的联系只

通俗易』匱,计算简便,其缺点是单位不等距,不能直 接进行分数的合成。三是标准分数法,它是以考生 总体的考分的平均数为参照标准,以考分的平均差距 (即标准差)为单位计算的分数体系。标准分数优点 是不仅有一定的参照标准’而且单位等距’可比性强, 国际上的考试评价也大多用此分数进行比较。但缺点 是原理较为复杂,少部分原始考分经转换后的位®顿 序有所下降。

40~30分。其中,起始为30分。

该等级赋分方案的优点主要有四个:一是通俗 性。高考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敏感性大事件,其结果应 尽可能便于向公众解释,让公众易于理解。等级赋 分法是通过专家反复比较和论证了的。等级赋分的核 心是等级与百分制,这是公众最为熟知的成绩评价方 式,等级赋分法将考分经过等级——

百分数转换后仍

然保留了百分制的思想,公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二 是计算简便性。等级赋分法对教育来说,计 算难度和计算量小,操作简便,可行性强。三是合理 性。按照同一标准将原始分转换为等级再赋分使得不 同学科的考分具备了一定的可比性,一定程度上解决 了不同学科考试难度不同难以比较的不合理性。四是 公平性。公平即公正,不偏不倚,等级赋分尊重考生, 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使得公平性得到相应的保障。 总之,等级赋分是在多种可行方法中选择出的既能准 确反应考生水平,又能被公众接受的、浅显易懂的数 学与统计方法。当然,没有任何一种方案能够做到尽 善尽美,等级赋分办法也存在着潜在的问题,诸如赋 分的理论依据稍显不足,随着高考的分流可能会出现 “高分低赋”现象等,在今后工作中要引起重视和予 以完善。

四、等级赋分法

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深入研究浙江、上海、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高考改革先行试点省份新 高考改革方案基础上,重点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北 京市教育考试院、重庆市教育考试院以及国内相关研 究专家的有关研究论文,结合我省考生的实际情况以 及上述原则,我省采用了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较强的等级赋分方法。

我省采用的等级赋分法的做法是:首先基于负 偏态将每门科目考生的原始得分从高到低划分为五 个等级,即A等占总人数的15%; B等占35%,C 等占35%, D等占13%, E等占2%;其次确定等级 的赋分区分,其中A等的赋分区间为100~86分,B 等的赋分区间为85~71分,C等的赋分区间为70~56 分,D等的赋分区间为55~41分,E等的赋分区间为

(作者系湖南师献学搬)

2019 ■ 4C ■ 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