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5期 (总第79期) 山东省团校学报 青少年研究 No.5。2010 C,ener ̄,No.79 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构建的现实思考 路伟 [摘要]宿舍人际关系是宿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是 大学生专心学习、快乐生活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 的社会竞争,大学生在宿舍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大学生在宿 舍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尝试性地提出了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 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路伟,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吉林长春l3oo22) 宿舍文化是大学生以宿舍为主要空间的学习、 观上形成一种不和谐宿舍人际关系。 生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它是校园 2.社会功利型 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延伸、社会文化的浓缩。 部分大学生过分看重个人荣誉,把市场经济中 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宿舍文化对于大 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人际交往,靠吃吃喝 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世界观、人生观、 喝建立感情,靠拉拉扯扯实现个人目的,因此,本着 价值观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的宿舍人际 功利目的与宿舍同学的交往过程中,个人利益成为 关系是健康向上宿舍文化的核心构成部分,本文中 人际交往的关键影响因素,却缺少了以尊重理解为 笔者试图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宿舍人际关系 基础的志同道合式的交往。例如,有些学生热衷于 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江湖义气,为了维护个人和小团体的私利,不惜违 反校规、校纪,严重的甚至违法犯罪。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 3.困惑迷茫型 这是很多大学生的心灵写照,熟悉了周围的环 据腾讯网报导,西南交通大学曾进行了一次宿舍 境,认识了周围的同学,才发现校园的生活并不像 人际关系问卷调查,6O%的被调查者认为宿舍里有自 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人的想法也不再像高中那样 己最不喜欢的人,33%的学生认为宿舍里室友不能互 单纯。宿舍就是个小社会,汇集着来自各地的同 相关心、相处不融洽,调查结果令人不容乐观;特别是 学,由于成长的背景各不相同,大家相互的语言规 令人震惊的马加爵案,就是由于宿舍人际关系不佳而 范、风俗习惯特别是对于一些问题的观点看法存在 引发的。综观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的现状,笔者发现 差异,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如果没有足够的沟通 主要存在这样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和理解,生活中会充满摩擦与猜疑,矛盾升级将在 1.自我封闭型 所难免。 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与宿舍成员交 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内心体验,而不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尊重理解他人,往往会形成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 无意中把自己隔离起来;另一种情况是因为自卑与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外因与内因的双重作用, 他人难以交往,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产生既与大学生自身 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很 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也与他们成长的环境、面临 难融合到班级集体中,也同宿舍成员很少往来,客 的激烈社会竞争有关。 一62一 1.大学生的自身因素 心理发育不成熟、交往知识不健全以及交往技能 的匮乏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主要原因。目前,我 国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就是一 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地关心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 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 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素质。由于 受到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大学生在心理上发育还不 成熟;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大多是2o世纪8o年代后期 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们 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是片面的、主观的,他们对人 际交往的意义、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人际冲突的 原因、人际冲突和危机的应对策略知之甚少,这些因 素都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因此,在人际 关系中,他们往往凭直觉、凭情绪来处理各种人际问 题,很难适应新环境下复杂的大学生活,因此引发了 各种宿舍人际冲突。 2.激烈的社会竞争 市场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带给人空 前的竞争压力,激烈的社会竞争蔓延到大学校园, 大学生之间因此而产生的利益之争是产生宿舍人 际冲突的客观原因之一。例如,大学生就业形势越 发严峻,是否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党员,是否获得 过各类奖学金,是否参加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成 了大学生参与就业竞争的重要资本。在有限的资 源面前,很多大学生为了赚取更多的就业资本,从 入学开始就暗地里展开了各种较量,明争暗斗的过 程中,少数大学生甚至不择手段,比如通过造假、拉 拢、离间、诋毁他人甚至动用家长关系等途径,千方 百计来打败竞争对手。这种利益冲突使表面上和 谐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充满了火药味。 3.生活环境的影响 宿舍的成员来自于不同的地域与家庭,各自不 同的成长背景造成他们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 异。一个宿舍的同学生活交往极为频繁,在公共物 品的使用、个人作息时间的安排、宿舍卫生和个人 卫生等诸多方面,难免会产生或大或小的摩擦,引 起人际冲突。比如,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在 物质生活上可以不受拘束,而家境贫困的学生则通 常比较节俭。还有很多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照顾, 类似“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教育会使得他们主动 沟通的能力缺乏。 三、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几点建议 1.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 不断选择的过程,欺骗是对人际关系最大的伤害。 因此,待人接物要以诚为本,坚持真诚的原则,必须 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 的不足和缺陷能诚恳批评。对人、对事实事求是, 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当 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做到赤诚待人、胸怀 坦荡。 社会交往中,个体的学识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 往效果,因此,大学生要注重个性的培养和内涵的 拓展,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全方位提高自 己,以便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来增加人格魅力。之 外,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营造还有赖于良好的人际 交往技巧。首先要善于倾听,倾听是悦纳他人、理 解沟通的前提;其次要善于表达,它是交流沟通、增 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其中表达方式要善于赞扬以及 适当的幽默;当发生矛盾时,要善于处理问题,做到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中欣赏和赞美他人具有重 要意义,赞美的话语会给被赞美者带来快乐,引起 积极的情绪反应,情绪具有传染性,会给周围的人 也带来快乐,从而消除人际关系的僵局,使宿舍人 际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2.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建立健全校园规章制度,能切实保障高校宿舍 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 冲突主要源于利益冲突(在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 的情况下出现的人际对抗)、角色冲突(多表现为 不同人物对角色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人际对抗) 和价值冲突(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的人际对抗), 而制度缺失、不合理及无效监督则是这三种冲突的 主要原因。由于制度不规范,必然导致社会利益分 配不合理、角色定位不明确、权利义务不分明,进而 导致人际关系矛盾重重,互相猜忌、仇视,很不友 好。比如奖学金评定上的加分制应该有所,不 要不管学生考什么证都给加分,这样容易造成学生 为了加分而盲目考各种各样的证件,还能造成另一 种情况,家境贫苦的孩子即使学习好却因无钱考证 而与奖学金擦肩而过,在宿舍中这种现象容易对家 庭困难的成员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产生嫉妒报复 心理。因此,建构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必须从制 度着手,消除不稳定的根基。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还需要重视宿舍文化建 设,营造宽容、开放、多元、和谐的宿舍氛围,使宿舍 成为学生美化生活、优化环境、人格、健康身心 的成长与成才摇篮,而健全宿舍规章制度、开展各 种评比活动是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兴起于各高校的“宿舍文化艺术节”,通过 各种卫生评比、设计大赛、文体活动等多种有效形 一63— 式,增进了宿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极大促进了 决其在人际交往时的困惑及出现的心理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 3.提供人际交往辅导服务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就是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 参考文献: 方法,帮助、引导、训练学生人际交往活动,使学生 [1]杨兢.大学宿舍交往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J]. 明确人际交往的目的、原则,掌握人际交往的一些 青年探索.2004,(6). 技巧,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的观念、态度,提高人际 [2]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 交往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交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 社.20o2. 和社会性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完善,高校已 [3]曹加平.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原因与对策[J]. 经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仍很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版).20o6,(4). 缺乏,一般都是一些学过心理健康的非专业老师担 [4]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M].社会科学 任这一职位。笔者认为,高校应该招聘具有专业心 文献出版社.2oo5. 理知识的老师为学生做心理咨询,而且心理咨询室 的环境布置也应专业化,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 [责任编辑:王淑玉] (上接第61页) 到侵犯时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寻求帮助。这样不 更加稳定的打工机会。同时学校应当加强与劳动 仅能够使打工大学生得到特别的保护,还可以使用 仲裁和保障部门的联系,使学生在权益受到侵犯时 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而不是使劳动保 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障部门面临劳动者权益受损害的问题时感到 为力。 3.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 注释: 地方各级及其部门可在职权范围内, [1]本编写组.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 在不违反上位法的前提下,参照《劳动法》的有关 馆,1992:546. 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用以具体地 [2]岑益郎,李凤旺,祝秀香.勤工助学宏观功能的 保护打工大学生的劳动权益。如南京市劳动局劳 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技信息,2009,(19):212. 动力管理处有关人士指出,大学生打工可以参照南 [3]高菲.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法律保护探析[J]. 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寻求法律保护。温州市规定,打 经济与社会发展,20o8,(3):117. 工大学生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可以比照 [4][5][8]董保华,陆胤.企业雇佣在校大学生相关 《劳动法》中关于工伤的规定来处理u川。通过这些 法律问题探讨[J].中国劳动,2007,(6):24—25.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具体规定,使打工大学生能够 [6]侯玲玲,王全兴.劳动法上劳动者概念之研究 得到更加具体详尽的保护。 [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1):67. 4.高校将大学生打工行为纳入管理范围 [7]王全兴.劳动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大学生就业率低是当前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 社,2004:93. 而在校大学生的适当打工经历对提升就业能力是 [9]王倩.非全日制用工规定的缺陷及其完善—— 有好处的。目前各高校学生管理中都有勤工助学 以麦当劳低薪事件为例[J].法学,2007,(7):54. 和就业指导方面的职能部门,高校可以拓宽这些部 [10]竹文君.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 门的管理范围,将“大学生打工的指导与管理”纳 [J].学海,2001,(6):118. 入其中,通过学校教育加强打工大学生的自我防范 [11]高鹏飞,倪利勇.高校学生劳动权利的法律保护 和维权意识,为打工大学生的权益保护提供有力的 [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1304,(4):89. 支持。高校还可以通过其社会影响力,寻求与企业 和劳动部门的定点联合,通过学校出面使学生获得 [责任编辑:王淑玉]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