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第13卷第7期 July 2014 Vo1.13 No.7 今日健康 JINRI JIANKANG ・333・ 垂体腺瘤p1 6抑癌基因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检测及与PCNA 共表达的研究 吴丽佳 (齐齐哈尔市北钢集团公司职工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41) 【摘要】 目的研究良性肿瘤垂体腺瘤中p16抑癌基因的改变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p16 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并结合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PCNA的改变,以进一步了解p16在垂体腺瘤发生、发 展过程中可能作用的分子机理。结果p16基因在垂体腺瘤中不发生缺失,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增强,其免疫组化阳性百分率的 高低与肿瘤的大小、侵袭性、复发密切相关;p16的表达与PCNA呈高度正相关。结论p16、PCNA反映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可 能对临床预后有提示意义。 【关键词】 垂体腺瘤p16 PCNA免疫组化原位杂交 【中图分类号】 K44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 ̄07—0333—01 棕色。见图1(略)尸检正常垂体切片中,所有垂体前叶内分泌细胞和间质 细胞都呈p16组化阴性。表明p16蛋白在肿瘤细胞中含量常常比正常细 胞高。 2.2 p16与PCNA相关性的分析 抑癌基因p16定位于染色体9p21,其编码的蛋白为细胞周期蛋白依 赖激酶4(CDK4)蛋白的抑制因子,参与细胞周期的。p16基因在多种 肿瘤中的变化及其规律是抑癌基因研究的关注热点。一方面p16变化的 分子机制已被揭示有基因的缺失、突变、甲基化等,另一方面以原发肿瘤 临床标本为材料的大量工作证明p16改变所涉及的肿瘤种类相当广泛。 用统计学上等极相关分析方法,对每例标本的p16阳性细胞百分率 和相应的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校正Spearman等 级相关系数I'S’=0.852,P<0.01,表明p16与PCNA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 见图2。f略) 2.3 p16原位杂交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 1例垂体腺瘤均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和仁济医院新鲜垂 体肿瘤切除手术标本。组织学分型为嗜酸、嗜碱、嫌色、混合性细胞腺瘤 和组织增生。所有用于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病理组织标本均经统一的 方法进行处理,包括:4%多聚甲醛一PBS固定4~5小时后,梯度乙醇脱 水,石蜡包埋,切片厚6 i'I1,每例标本均做HE染色。 1.2方法 1.p16和PCNA免疫组化 11例石蜡包埋的切片中所有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的胞浆部位均出 现蓝色杂交信号,见图3(略)。阴性对照片所有细胞均不着色。表明,垂体 腺瘤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有p16基因mRNA存在。 3讨论 在本实验p16免疫组化结果中,垂体腺瘤细胞一部分呈反应阳性, 部分阴性,而同一标本中的非肿瘤细胞的间质细胞则绝大多数为阴 性,仅有少部分为阳性,且很弱。这一现象表明,组化阳性的肿瘤细胞其 ~p16免疫组化采用Dako公司LSAB试剂盒。实验步骤包括:病理组 织经前述统一方法制备后,切片经脱蜡复水,Triton一100处理,血清白蛋 白封闭,抗p16多克隆抗体(c一20,Santa Cruz)l:60稀释,4℃温育过夜。 生物素化连结抗体原液室温温育20 arin,辣根过氧化物酶联结的链霉亲 和素1:80稀释,室温20 rain,DAB(3,3一二氨基联苯胺,辣根过氧化物 酶催化底物)暗环境中显色至合适时终止反应。。操作包括:石蜡切片经脱 p16含量要比非肿瘤细胞的高。据此,本文把组化阳性的肿瘤细胞定为存 在p16蛋白的过度表达。而各个病例p16阳性细胞百分率的高低,正是 反映了该例肿瘤细胞p16基因过表达的程度。本实验原位杂交的结果显 示间质细胞和肿瘤细胞中均存在p16的mRNA,表明p16基因在垂体腺 蜡复水后,3%H202一甲醇处理,血清白蛋白封闭,抗PCNA单抗 (IDM879,华美生物工程公司)1:100稀释,4。C温育过夜,生物素化鼠抗 l:50稀释,室温温育45min,过氧化物酶联结的亲和素1:50稀释,室 瘤中没有缺失,那些组化阴性的细胞所含的p16蛋白含量较低。 p16的过表达可能与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关,主要鉴于:(1)免疫组化阳 性细胞多为那些体积较大、细胞核较大、核浆比例较大的肿瘤细胞,反映 了这些细胞可能具有较强的增殖活性,而绝大多数间质细胞和部分肿瘤 细胞呈阴性反应;(2)p16与PCNA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PCNA是一个分 温温育45 min,暗环境下DAB显色合适后终止反应。 2.p16原位杂交 病理组织经前述方法统一制备,其中捞片和梯度酒精复水均用焦碳 酸二乙酯(DEPC)处理过的双蒸水。杂交前主要实验步骤为:O.1 mol/L HC1,蛋白酶K(20 s/ml 8rain,37 cC),1%多聚甲醛一PBS,0.1 mol/L甘氨 酸和O.25%乙酸酐一O.1 mol/L三乙醇胺,然后2×SSC(标准柠檬酸钠溶 液)漂洗,切片在55℃杂交过夜。杂交探针为p16 RNA探针(ZDP7017, O.8 kh地高辛标记。杂交后组织经浓度逐渐降低的SSC溶液漂洗,碱性 子量为36 kD的核磷蛋白,为8一DNA聚合酶的一个辅助蛋白,是 DNA复制及细胞增殖所必需的,其表达水平是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较好 指标;0)p16组化阳性百分率与肿瘤大小、侵袭力、复发密切相关,相应不 同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fP<0.05)。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在部分良性 和恶性肿瘤中均观察到p16蛋白表达增高的现象,且结合临床病理资料 分析可见p16免疫组化阳性的病例I临床表现较差,其高表达可能与不良 预后有关。对于p16这一抑癌基因在恶变细胞中反而表达增多这一似乎 矛盾的现象,Tam等在对一系列恶性肿瘤细胞株的研究中发现,部分肿 磷酸酶联结的抗地高辛抗体4 ̄C温育过夜。碱性磷酸酶催化底物 NBT/BCIP暗环境中显色。 2结果 2.1 p16免疫组化 瘤的细胞株发生了缺失,部分肿瘤的细胞株中p16表达水平较之相应的 正常细胞要明显增高。这一现象提示p16基因的缺失或是过表达与肿瘤 细胞的类型有关,即在不同的肿瘤中p16的改变可能有所不同,即使在 同种肿瘤的不同亚型,p16的改变也可能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王静垂体腺瘤P16基因免疫组化检测的意义现代临床医学2012,1(8):90 [2】刘丽垂体腺瘤原位杂交检测的意义中国免疫学杂志2013,8(4):34 阳性反应物位于细胞核部位,呈清晰棕色。各例中均可见到p16阳 性肿瘤细胞,其中许多为体积较大、细胞核圆且大、核浆比例也较大的细 胞,有些阳性染色很强呈深棕色,有些稍弱呈棕黄色。在不同的病例中, 阳性细胞百分率差异较大,约在5%~95%之间。组织中绝大多数间质细 胞呈阴性,经苏木素复染后细胞核为蓝色,其余呈弱阳性,即细胞核呈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