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矿业集团潘一东区
轨道顺槽充填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单位 : 综 采 队 施工地点: 1252(1)综采工作面
2012年 2月编制
1
生产单位:
编 制 人: 年 月 日 单位负责人: 年 月 日 会审单位:
矿 建 科: 通风地质科: 设 计 科: 调 度 所: 安全监察科: 通 风 队: 抽 采 队: 监 控 队: 批 准:
生 产 副 总: 通 风 副 总: 机 电 副 总: 地 测 副 总: 安监处: 采煤副矿长: 总 工 程 师:
2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年 月年 月年 月年 月 年 月 年 月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日日日日 日 日
会审意见
3
一、说明
为了更好的解决工作面瓦斯治理问题,根据集团公司安排1252(1)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用Y型通风,以实现11-2煤连续开采,减少相邻面的准备时间,解决被保护层13-1煤卸压瓦斯的问题。为实现Y型通风决定,1252(1)轨顺及轨顺底板巷在回采期间进行留巷。1252(1)轨顺将作为邻近1242(1)工作面的顺槽,实现无煤柱开采;1252(1)轨顺底板巷作为工作面回采时构筑Y型通风的回风通道,并担负工作面回风系统的维护通道。为安全、高效的完成该项工作,特编制本措施,待相关单位会审,贯彻后执行。 二、沿空留巷巷帮充填工艺 1.沿空巷充填工艺及流程
(1)Y型通风沿空留巷是通过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充填材料至工作面留巷处,留设充体墙隔离采空区并与原巷内支护共同承载形成巷道系统,因此充填体的留设要可靠连续。
(2)工艺流程:材料运输、移架、架后支护(挑棚)→清理→机械立模→搅拌输送→充填→清洗泵、管路→环境清理。
清理、立模:在工作面上出口支架后方待充填区域处,清理巷道底板虚矸,调整好充填支架模板。然后在充填模型内铺上塑料膜或胶织袋,避免充填料泄漏。
搅拌输送:检查确定混凝土充填泵工作状况正常,充填前清洗管路,管路畅通后,方可进行材料的搅拌输送。进料要均匀连续,要严格控制膏体的水灰比。注意观察设备的工作压力和状况,防止管路阻塞。
充填清洗:高添量粉煤灰膏体混凝土材料进入留巷充填框架,要观察材料
4
的平流堆积状况,材料要充满充填模并接顶充分。充填工作完成及时放清洗球用清水清洗充填管道及充填泵,清理充填泵站环境卫生。原则上清洗管道污水排入采空区,不能对工作面、两巷及留巷产生影响。拉移模板前动态观测充填体的强度和矿压显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充填体几何尺寸及循环进度
根据混凝土膏体材料抗压强度指标,充填体的宽度选择3.0m,充填高度为2.6m,骑入巷内800mm宽度部分高度为2.8m;考虑到工作面日推进度为4.0m及充填支架模板长度,每圆班充填一次。即工作面每移架4-5个步距,充填一次;如遇顶板破碎段,视现场情况可采取两个步距或三个步距充填一次。 (4)防止充填墙体向采空区滑移的抗剪锚杆加固方式
5
1B515l2l5A已充填墙体AH正充填墙体未充填墙体l33425立面图B42B-B剖面(侧视)3已充填墙体llLlA-A剖面(俯视)Bb正充填墙体未充填墙体l6l4l1
图2-1 防止充填墙体向采空区滑移的抗剪锚杆加固方式
1-顶板;2-底板;3-已充填墙体;4-未充填墙体;5-抗剪锚杆 L-一垛充填墙体的长度;B-充填墙体的宽度; l、b-抗剪杆状体的间距与排距;
l1、l2、l3-顶板抗剪杆状体的全长、锚入顶板、充填墙体的长度; l4、l5、l6-底板抗剪杆状体的全长、锚入度板、充填墙体的长度; 说明:
布置参数根据顶底板岩层性质、采动压力等条件设计,深入顶底板1.0~1.5m之间,外露长度以0.8~1.5m之间为宜,间排距一般可在0.5~1.5m之间
6
选择;保证抗剪杆状体既能锚固在顶底板中,又可以有效充填体滑移;根据需要,抗剪杆状体可以倾斜一定角度布置。抗剪杆直径应不小于20mm。
(5)三维加强筋加强充填墙体的方式
1B5153已充填墙体未充填墙体4h1HAA2立面图B42B-B剖面(侧视)3已充填墙体正充填墙体未充填墙体Bb1l1l1lLl1A-A剖面(俯视)b1Bbh1正充填墙体h
图2-2三维加强筋加强充填墙体的方式
1-顶板;2-底板;3-已充填墙体;4-未充填墙体;5-三维加强筋 L-一垛充填墙体的长度;B-充填墙体的宽度;H-充填墙体的高度; l-走向水平加强筋长度,长度小于一垛充填墙体300~400mm b-横向水平加强筋长度,长度小于充填墙体宽度300~400mm; h-纵向竖直加强筋长度,长度小于充填墙体高度300~400mm 说明:
三维加强筋布置方式为网格状,加强筋间排距为0.8~1.6m,三维加强筋宽
7
度以待充填体宽度为限,长度以每次待充填体长度为限。
该加强筋可以是螺纹钢、圆钢、扁钢等,钢筋直径16mm以上。水平方向的加强筋也可采用直径17.8mm钢绞线。
图2-3充填系统平面布置图
(6)充填管路每3节进行底板和巷帮固定
①固定方法:用管卡抱紧充填管路后,分别用两根φ20mm适长锚杆固定在底板和上风巷上帮;锚杆深入巷帮的长度不小于800mm,锚杆深入底板的长度不小于600mm。
8
②固定示意图如图2-4。
充填管充填管煤壁φ20mm锚杆管卡φ20mm锚杆管卡底 板
图2-4 巷帮、底板固定示意图
③当巷道起伏充填管路离底板距离超过600mm时,需增加底板支撑固定,支撑埋入底板约300mm,并用水泥浇灌,如图2-5
充填管管卡φ54底板钢管
图2-5 巷帮、底板固定示意图
2.充填材料
沿空留巷充填材料选用膏体混凝土,其主要成份是:硅酸盐、砂子、粉煤灰及水等拌和的膏体混凝土外加添加剂。材料配方完全按照泵的工作性能及管道泵送要求确定,具有特殊性,水灰比在0.5左右,最终强度要求为不低于15MPa。膏体混凝土充填材料的运输应保持密封,有防水防潮措施;材料的加水拌和时
9
要控制好水灰比,确保材料加水拌和后的各种工作特性,搅拌时要防止材料脱水离析,造成堵管。 3.移架及留巷支护
(1) 为保证割煤后充填段顶板完整,若上端头顶板破碎,每推进一个步距(0.8m)须在147#、148#、149#架前沿倾向托一根Φ0.16~0.2×6.0m圆木(根据现场情况可以托长度为6.0m矿用11#工字钢),并在圆木(工字钢)上联双层顺层金属网(10#铁丝编制,长×宽=5.0×1.0m),金属网搭接长度不小于0.2m,两层网错距为0.2m,网扣间距为0.2m,采用18#铁丝扎接。 (2) 根据现场巷道压力情况,可以采取待充填墙的距离足够以后,使用直径不小于0.2m的的双面扒皮料架设木垛,木垛规格为长×宽=2 m×1m,按照木垛首尾间距1~3m布置,扒皮料走向布置2m,倾向1m。走向挑棚按照3排布置,非回采侧靠近瓦斯抽排管位置使用2排挑棚,回采侧靠近木垛位置架设一排单体。 4.立模
本工作面采用ZZTM3*11300/19/35H型沿空留巷模板支架,支架自行前移机械立模。充填前,要调整三块模板处于良好状态;调整好充填模板后,将充填管路架设好,准备进行充填。 5.材料的运输
沿空留巷充填材料采用管状输送机运到充填混凝土泵,通过无缝钢管及橡胶软管充填管路输送至充填位置。进料前要认真检查确定混凝土充填泵工作状况正常,管路畅通后,可进行材料的搅拌输送,进料要均匀连续,配水要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设备的工作压力,防止管路阻塞。
10
6.冲洗充填泵、充填管路
1) 当所需的物料全部泵完后,将泵料斗内物料泵净,再反泵1~2个冲程给输送管道卸压。
2) 清除掉料斗内残余的物料。
3) 打开泵出口用于放清洗球的三通法兰盖板,将水管插入靠近泵一端的管道,同时反泵,将S摆管和料缸清洗干净(打开盖板之前,必须先反泵一至两个冲程给输送管道卸压,防止管道内的高压伤人)。
4) 放入两只清洗球。清洗球将管道内的物料与清洗水隔开,一方面可清洗管道内壁,一方面可防止水先带着水泥浆流走而留下砂石从而导致堵管。 5) 泵送水,将管道内的物料用水全部推出。
6) 管道清洗完后,再反泵运行几个冲程,将料缸内残存的水及物料吸出到料斗内。 7) 全面清洗充填泵。 7.充填泵位置及其他事项
1) 鉴于设备初次使用操作不熟练,充填泵前期布置在距离工作面较近的250~300m处,随着工作面回采,职工操作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逐渐加大充填泵和工作面的距离
2) 轨道顺槽布置两台充填泵,两台充填泵按照300~350m的距离布置,保证两台充填泵能接力作业。
3) 在井下充填材料存放量不少于2~3个班使用。
4) 充填泵布置在新鲜风巷道中,实现双回路专供电,确保充填泵连续工作;充填泵供水水压不小于5kg/cm3,水量不小于10~12m3/h。
11
8.尾巷维护
1) 为保证沿空留巷巷道能够满足通风断面要求,应及时安排专人对留巷段巷道进行卧底。卧底过程中,赤脚的单体重新补打,且不得将充填墙底部卧赤脚。
2) 为防止充填墙体受压变形或炸裂,造成墙体漏气,充填后必须对墙体进行喷浆处理,喷层厚度为50~70mm,喷浆材料选用425#硅酸盐快硬水泥,喷浆拌料配比为:水泥:黄沙:石子=1:2:2,水灰比为45 %,速凝剂掺量为水泥重量的2.5~4 %,拌料要均匀。
3) 为有效保证充填墙体能够支撑顶板,替换留巷段巷道单体须滞后工作面至少50m进行。
4) 每班安排专人对留巷巷道进行巡查,发现支护失效,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三、沿空留巷巷帮充填安全技术措施 (一)充填泵操作
1、操作前检查注意事项
1) 起动电机时观察电机旋转方向是否与标明的电机旋转方向一致。 2) 检查充填料、水是否能正常供应。
3) 检查各液压胶管连接是否正常、油位是否正常。物料准备齐全,以便能一次性将物料充填完。
4) 备好清洗球、扳手、撬棍、锤子等工具。
5) 新安装管道第一次使用,要检查管道连接法兰密封性和清洗管道。管道
12
内塞入两只清洗球,用水将球打出去,再打压测试管道连接法兰是否有泄漏。
6) 使用过的管道,在泵送物料之前都先要打一遍水,再检查管道和法兰的连接是否可靠。
7) 搅拌机的进水水压要在4公斤以上,否则搅拌机容易被卡住,预调搅拌
机的进水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2、起动前检查
(1) 检查液压油箱液位,液压油油位应介于最低位和最高位之间。 (2) 检查料斗内眼镜板和耐磨环的磨损情况,调整耐磨环与S摆管之间的间隙。
(3) 每班开泵前检查黄油杯里的黄油油位。
(4) 检查水箱里的水位和水质情况。水箱里的水要淹过活塞杆,且要清洁干净。
(5) 检查所有的操作手柄是否在关闭位置,以便电机能无负载起动。 3、起动后检查
(1) 起动电机(更换电源后第一次起动要检查电机的旋转方向是否正确)。 (2) 检查正泵、反泵以及泵速操作手柄是否能正常工作。 (3) 检查搅拌机操作手柄和调节旋钮是否能正常工作。 (4) 检查料斗内搅拌叶片的操作手柄正反转是否正常。 (5) 检查各接头是否渗油和漏油。 4、泵送充填
(1) 给搅拌机加料斗上料。
13
(2) 操作搅拌机对物料进行搅拌。
a) 调节搅拌机搅拌速度调节阀,直到出料速度与上料速度基本一致为止。 b) 调节搅拌速度调节阀、水量调节阀及上料速度,确保搅拌的物料达到合适的水灰比。
c) 注意观察压力表上的搅拌压力,最大压力为170巴。 d) 若搅拌机被卡死,则需以最快速度清除掉被卡住的物料。
(3) 操作泵料斗内的搅拌叶,旋转方向与正泵一致,注意观察压力表上的搅拌压力,最大压力为140巴。
(4) 当料斗内的物料超过三分之二时,可开始泵送。
a) 调节泵送速度,至物料被连续均匀的泵送出去为最佳。 b) 始终保持料斗内的料位高于料缸的进口位置,最好达到料斗的三分之二,避免让泵空打,使管道吸入空气。
c) 泵送过程中注意观察压力表上的泵送压力,最大压力为200巴。(压力表显示两个压力,一个是料缸输送过程中的压力,它反映的是管道的阻力,是操作过程中最需要观察的压力,最大为200巴,超过此值,泵将打不
出去,造成堵管;另一个是摆缸的摆动压力,摆缸摆 动时,指针突然摆动一下。)
(5) 有时料斗内的物料太干或太稀时,可先将搅拌机停下来,进行反泵操作,使物料搅拌均匀后再打出去。
(6) 输送过程中泵送压力有异常情况,必须每5分钟进行正反泵一次,使管道内的物料流动,防止造成堵管。
(7) 检查液压油的油温表,液压油温度不得超过65度。
14
5、充填结束注意事项
(1) 泵送结束前在料斗中加入0.5m3的细料。
(2) 停止泵送物料:先停供料→料完清洗混合器→停水→停搅拌马达 →停电机。
(3) 接井下高压水管清洗料缸、料斗和输送管路。 (4) 对输送管道进行清洗、润湿和清洁
(5) 卸下塞清洗球的管子、安装塞有2个海绵球的清洁输送管道。 (6) 泵送高压水进行清洗直到海绵球从管道末端送出。 (二)充填模板支架及充填模板操作
1、ZZTM3×11300/19/35H型沿空留巷模板支架的操作 (1)支护方式
由于采煤工艺的不同,液压支架的工作方式大致分及时支护和滞后支护两种。 该支架采用的是通常首先选用的滞后支护方式——即采煤——推溜——移架 ——拉模板。 (2)操作方式
根据采煤工艺的不同要求,支架的操作方式通常为本架控制和邻架控制两种方式。 该支架采用的是本架控制方式。 (3)操作步骤
根据已决定的支护方式(本架手动直接控制),其操作顺序为:
采煤后—推溜—收侧护板—降架—移架—升架—伸侧护板—拉模板。操作液压支架各项功能的完成均是通过操作操纵阀组,使主进、回液管路的液 体进入各自的分支系统管路、液压元件及执行机构来实现。
15
操作步骤如下: ①推溜
a) 当采煤机后滚筒过后15 米以上后,即可将操纵阀组的推移千斤顶手柄 b) 推到推溜位置,实现推溜。推溜时根据情况可多次或一次推到位。不管是用哪种方法,务必使运输机与煤壁保持平行。
c) 推溜时要注意几架协调操作,不使链板机弯曲过大,当推不动时,必须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后再推,严禁硬推。 当仰采或俯采时,每一循环内工作面输送机上飘或下刹不得超过100mm;
d) 推溜时要保证推移步距、推溜后要保持溜子平直。 移架及推溜具体有关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同时阅读安全指南。 ②收侧护板—降架—移架—升架—伸侧护板
a)当推溜完成,并且采煤机后割过一个步距时,应及时移架跟机支护,先操纵侧推手柄使侧护板适当收回即可;然后将操纵阀组的立柱手柄推到降架位置,降架时尽量使底座保持平行,降架高度不宜太大,一般保证在100mm-200mm 之间即可。降架后将其操纵阀手柄回到中间位置。
b)降架后即可移架,做到尽快支护已暴露的顶板,以免冒顶发生。移架时在该支架的相邻两架的推溜千斤顶应在溜槽与支架之间处于支撑状态,同时支架应在顶底板之间保持足够的初撑力。如采用擦顶移架时,可同时操纵降柱和移架手柄,待支架移动后,应将降柱手柄搬至中间位置使之擦顶移架,以便于维护顶板和提高移架速度;有调底及抬底装置的应该移架与调底及抬底同时进行操作。
c)移架后将操纵阀组中立柱操纵手柄推到升架位置,并将升柱时间延长,目的
16
是支架达到足够的初撑力,然后将操纵阀手柄放回中间位置;同时操纵侧推手柄使侧护板及时伸出靠紧。
d)移架后要求前部支架的顶梁和底座保持平行。若该支架与煤壁不垂直,可用侧护板,将支架调整到确定位置。
e)移支架时,应先检查工作面输送机的机头、机尾的连接与锚固是否良好,防倒防滑装置是否正常等。 ③拉移后部模板
a)当采煤机采完四个步距时,填充墙体凝固结实,可以拉移液压模板。拉移时操纵后拉移千斤顶操纵阀即可。
b)拉移模板时,应先检查前部支架稳固的支撑住了顶板,并确保顶梁和底座保持平行,支架与煤壁垂直。
c)模板拉移后,应该保证模板口处正对已经浇注凝固好的填充墙体,并且确保模板各部分连接良好。 ④对支架操作及维护的要求
a)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来操作和维护本支架。
b)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具备机械和液压方面的知识,并确认充分阅读和理解了说明书的所有内容。
c)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充分了解本支架两侧模板的安装和固定方式,避免人为将其损坏。
d)井下更换并上井的液压元件(立柱、千斤顶、阀、胶管接头等)要及时进行清洗、维修,并作防锈蚀处理;对阀类(尤其安全阀)要进行调试,保证其良好的性能。
17
⑤支架操作注意事项
a)为了操作方便和便于记忆,操纵阀组中每片阀都带有动作标记,单架操作时要严格按标记操作,不得误操作。操作工必须了解支架各元件的性能和作用,并熟练准确地按操作规程进行各种操作。
b)如果不是遇到特殊的顶板条件和工况要求,进行升架和降架时,应该同时操作支架的三排立柱,并注意调整各顶梁之间的前梁千斤顶,使支架顶梁尽可能保持平整。
c)如果本支架的前、中、后三节顶梁之间夹角过大,支架在降到极低位 置时,固定于底座上的侧模板有可能会与倾斜最低的一节顶梁相碰,所以支架在低于2800mm 时,必须注意观察和控制顶梁的状态;前梁内伸出的伸缩梁或护帮板可能会由于前柱的降低而碰到地面或运输机等其他设备,所以当支架低于3000mm 时,在调整顶梁和降架时,必须注意收回伸缩梁和护帮板。 d)及时清除支架和运输机之间的浮煤碎矸,以免影响移架;定期清除架内 推杆下和柱窝内的煤粉、碎矸;定期冲洗支架内堆积的粉尘。
e)爱护设备,不准用金属件、工具等物碰撞液压及电器元件,尤其要注意 防止碰、砸伤立柱、千斤顶活塞杆的镀层以及挤坏胶管接头。
f)操作过程中若出现故障,要及时排除,操作工也应带一定数量的密封件和易损件,一般故障操作工应能排除;若个人不能排除的要报告,汇同维修工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迅速排除,不能及时排除的要更换。 (三)TM8×323/21/32 充填模板操作注意事项
(1) 在操作下挡板千斤顶进行升降上挡板的同时,必须同时操作上挡板千斤顶(辅助斜撑),使模板尽可能保持基本垂直状态。
18
(2) 上挡板千斤顶缸底可支撑在本模板底座上,也可支撑在相邻超前替棚支架的底座上,后者情况下应注意本模板移架及替棚支架移架时应及时收回上挡板千斤顶缸底。
(3) 设置在底座上的调底座千斤顶平时可处于伸出状态与相邻超前替棚支架底座接触,以保持各自底座的稳定,但替棚支架及本模板移架时该缸除进行必要的调架外,否则必须收回防止卡别损坏。 (四)充填安全注意事项
1. 只有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人员才允许操作泵。 2. 充填设备各部件开、停顺序为:
(1)、起动:液压动力包电机→混合器马达(先可单独起动混合器马达向料斗内加料直到料位超过搅拌马达轴的位置)→料斗内搅拌马达
⑵、停止:管道输送机供料→料斗内搅拌马达→混合器马达→液压动力包电机
3. 使用额定压力超过设备最大压力100bar的输送管道,包括连接密封和卡箍。 4. 当液压油箱温度超过65℃时关闭设备。
5. 当液压油位低于最低值或高于最高值时关闭设备。 6. 运行中水箱必须始终加满水,且水位必须全部淹没活塞杆。 7. 在泵料斗内没有物料或水的情况下不得运行设备,防止产生火花。 8. 只有在系统卸压后才能拆卸液压系统的零部件。 9. 工作时穿戴好防护用品。
10.将灭火器保持在可供使用的状态,所有人员熟悉灭火器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11.根据IP55防护等级,该设备是防溅式的,但不是水密式的。
19
12.在输送管系统上开始进行任何工作之前,必须保证系统中的压力已经完全释放。
13.在拆输送管路前必须先卸压,拆除时人员严禁正对管路出口方向。 14.定期检查充填电气设备,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五)其他注意事项
1、使用锚杆、锚索支护好充填空间顶板后,人员方可进入充填空间。 2、工作面回采或充填过程中,严禁随意撕毁轨顺顶板、及上帮金属网,发现金属网有损坏,要及时补网。
3、进入充填空间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4、充填前,清理充填空间顶、底板上的浮煤、浮矸以便充填墙与顶、底板接实;并将上一班充填墙不实之处接实。
5、充填前,要调整三块模板处于良好状态;打好充填模板后,若外侧模板与顶板接触间隙过大,用木板、胶丝袋、塑料皮等封堵间隙,确保充填空间封闭严实。
6、安装液压软管时,应注意:平行、无碰擦、无扭曲、不会相互撞击(由于液压油流动所产生的力)、弯曲半径不得过小。
7、安排专人负责在开泵前打开输送管道上的截止阀将上一班清洗管路的余水放净,防止充填料遇水离析堵塞管路。
8、充填时,要保证质量,确保每次充填时充填材料与顶板充分接触,并保证不少于4个小时的凝固时间。
9、充填过程中,在出现短时间泵送中断时,应通过短时间反泵令输送管减压(2至3个冲程)。通过短周期的正反向泵送,保持物流运动。当发生堵管时,
20
首先要卸掉充填管路压力,使用敲击管路方法找出堵管处,然后拆开堵塞管路用清水冲洗,拆管路时人员严禁正对管口。
10、充填泵的挪移:(1)首先确定好充填泵位置,在指定位置施工一个放置充填泵的泵窝;(2)整理好轨道顺槽的轨道,使轨道符合质量标准化要求;(3)将充填泵进行起吊,将其放置到平板车上,打运到指定位置后卸车、安装;(4)具体起吊安全技术措施参照本作业规程中起吊安全技术措施。 四、 上风巷超前刷帮安全技术措施 (一)上风巷刷帮技术要求
1、根据《1252(1)综采工作面Y型通风沿空留巷充填支护设计》,要求在回采前对回采侧煤壁进行开缺口(撕帮)处理,开缺口超前工作面5~20m以上,缺口宽度超过充填墙体0.3m以上,如果存在伪顶,应将伪顶破除。
2、锚杆加固。顶板锚杆排距为800mm,间距1100mm,每排三根锚杆,锚杆规格为M24-Ф22-2500mm,每根锚杆采用2根Z2360型树脂药卷加长锚固,采用与M4型钢带配套的高强度托盘,规格150×143×8mm。锚杆预紧扭矩不低于200N·m。 3、锚索加固。每两排锚杆中间安装两根锚索,锚索间排距1500×800mm。螺母及垫圈:OVM锚具。托盘:采用规格300×300×15mm高强度平钢板,外配100×100×10mm拱形垫板,锚索规格为Φ21.8×6300mm,采用3根Z2360药卷加长锚固,锚索预紧力不低于80~100kN。
21
图4-1 刷帮示意图
4、 刷帮作业采取放炮落煤和人工进尺相结合,顶板破碎时,不得采用放
炮落煤。
5、 刷帮工艺:打眼→装药→起爆→临时支护→出货→挂网打顶部锚杆→
加打锚索→背帮。
6、 机尾顶板如果较为破碎,根据现场情况,在机尾支架顶部利用双层金
属网进行加强支护,以保证有效支护顶板,且能保证回采过后在老塘侧施工人员作业过程中,老塘侧顶板跨落造成误伤,具体支护工艺及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1) 网材料及规格:金属网规格长×宽=5.0×1.0m,网材质为10#铁丝,网孔为菱形编织孔,网孔0.04m×0.04m。
2) 铺设范围根据现场情况而定,金属网沿走向搭接,顺工作面倾向
22
铺设。
3) 铺网要求:金属网上、下搭接200㎜,网扣间距200㎜,扣距均匀,联网用16#扎丝,且必须顺茬联接,不得出现戗茬网和对口网,双层金属网的搭接处要相互错开。
4) 铺网工艺示意图
5m>200mm走向倾向铺单层金属网示意图1m200mm时处理,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找尽浮煤矸,必须在安全环境中作业。
b) 铺网时,先将网沿工作面展开,然后依次与架前网联接,单层网搭接200㎜,用双股16#扎丝扭紧固定,网扣200㎜,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展开,金属网力争排排不在同处搭接。
c) 所有金属网必须顺茬联接,不得出现戗茬网、对口网。
23
>200mm200mm走向倾向铺双层金属网示意图
图4-2 联网示意图
5) 铺网安全技术措施
a) 到岗后,仔细检查工作地点的顶板、煤帮等情况,发现问题及
d) 接网长度以刮板运输机溜槽上沿高度为标准,不得过长或过短而影响生产。
e) 必须保证金属网在支架前梁下留有0.4m以上余量,刮板运输机内和电缆槽内不准存放金属网。
f) 机头、机尾处联网时,严禁有人操作该区域支架,防止冒落煤、矸伤人。
g) 对抵坏、刮坏、撕烂、脱扣的金属网,必须及时补好,禁止人员进入支架上方补网。 (二)刷帮安全技术措施
(1)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作业前必须用长柄工具找尽浮矸危岩。
(2) 临时支护:必须使用带帽点柱进行临时支护,掘出毛断面后,首先用长把工具由外向里、由顶向帮进行“敲帮问顶”,找净顶帮浮矸、活石,在找完顶后,先打上单体液压支柱并带帽(或直接使用规格不小于厚度不小于10cm,长度不低于2m的半圆木沿倾向布置),点柱(圆木)数量不得低于3根。
(3) 单体点柱的质量要求:a、点柱安设必须及时、稳固、有力,点柱要落在实底上,否则必须穿铁鞋,点柱上部用木楔与顶板接实,单体液压支柱必须完好,不漏液,只有当顶板的锚杆支护结束后,方可撤除点柱。 (4) 临时支护的施工工艺:点柱要支护有力、不漏液,布置时点柱距排距不得大于0.8m,底必须找平,柱帽沿巷道走向布置。
(5) 遵循“由里向外”的原则,锚杆(锚索)支护要紧跟迎头。
24
(6) 作业不得少于2人,并设专人观察顶板,若情况危急,立即撤人。 (7) 刷帮作业与端头煤机必须保证不小于20m的安全距离。 (8) 回采侧要用金属网、塘材棍配合单体进行被帮管理。
(9) 打眼时严格按炮眼布置图执行:炮眼布置为三花眼、五花眼或单排眼,眼深1.8m,眼距0.7m,底眼扎角70°,底眼距底板0.3m,煤孔最小抵抗线≥0.5 m,岩孔最小抵抗线≥0.3m,装药量根据顶板及煤层的软硬情况而定,但每眼装药量不超过3卷,每次放炮不超过3组。 (10) 放炮后及时出货,确保出口断面符合要求。
(11) 放炮崩倒、崩歪的支护棚、腿必须及时扶正,且及时注液,保证单体支撑力符合要求。
(12) 锚杆(索)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a) b) c)
打眼前必须“敲帮问顶”,钻眼时应按事先确定的眼位标志处钻进。 锚杆(索)眼应做到当班眼当班锚。
锚杆眼必须按规定的深度打眼,不得打穿皮眼或沿顺层面或裂隙
缝打眼。
d)
打眼前,必须先将锚杆机的风水软管理顺,方可开始打眼,锚杆
钻机必须两人配合作业,一人操作机具,一人观测顶板(帮部)换钎杆。
e)
打眼时,操作人员必须站稳,防止摔倒,严禁人员站在锚杆机右
侧。
f)
打眼人员要记录好已打钎杆的个数,以保证打眼深度,严禁少打
或多打。
g)
打锚索眼时严格按规定准备齐全套钎,加减钎杆时必须保证钻杆
25
方向与钻孔方向一致;减去钎杆必须用扳手扭卸,卸接钎杆时人员要站在眼位一侧,避免钎杆滑下伤人。
h)
所有人员要爱护施工机具,打注完毕后,及时将机具移出工作面
并用塞子将接口处封堵,不得随意摔、砸、磕、碰。
i)
安装锚杆时要首先检查锚杆眼的方向、深度、平直度是否符合设
计要求,如不符合必须重新补打。
j)
锚索涨拉人员由两人组成,一人操作油泵,一人涨拉千斤顶;涨
拉时千斤顶应与钢绞线保持一条直线。
k) l)
涨拉时千斤顶下方45°范围内严禁站人,以防发生意外。 在锚索锚固有效前,严禁人员站在锚索下方。
(三)放炮安全管理
1. 打眼使用煤电钻,电钻打眼工严格按《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施工。
2. 打完眼后必须将煤电钻、钻杆、电缆及时盘放在距爆破地点20m以外的安全地点。
3. 装药采用正向装药结构。装药前,首先必须清除炮眼内的煤粉或岩粉,再用竹质炮棍将药卷轻轻推入,不得冲撞或捣实。严格使用座底泥、水炮泥、炮泥,水炮泥外剩余的炮眼部分应用粘土炮泥封实。炮眼布置图如下:
26
煤壁
图4-3 炮眼布置图
4. 装药严格执行两排底眼安设彩带管理制度,装药20m范围内不得有其他从事与装药无关的作业。
5. 装药后,必须把电雷管脚线悬空,严禁电雷管脚线、爆破母线与运输设备、电气设备以及采掘机械等导电体相接触。
6. 炸药选用三级煤矿许用水胶炸药,雷管选用毫秒延期电雷管,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起爆器使用一台MFB-100型放炮器,联炮方式为串联。
7. 打眼、装药和放炮前,测气员必须检查爆破地点附近20m范围内的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0.8%时,严禁打眼、装药、放炮。
8. 放炮前,所有受放炮影响区域的管路、电缆、支架等必须用皮带或笆片、金属网保护起来,保护范围爆破地点及前、后各10m,以防飞起的煤或矸石损坏设备。
9. 放炮前后,爆破地点20m范围内必须洒水灭尘。
27
10. 放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 、“一炮三泥”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11. 放炮前,班组长必须亲自布置专人在警戒线担任警戒工作,警戒处设置“人、牌、网”三警戒,警戒人员必须在安全地点警戒。
12. 放炮警戒距离弯巷不小于90m,直巷不小于120m,且在联巷附近地点,必须将联巷作业人员撤离至安全地点,确认无安全威胁后方可通知起爆。
13. 放炮前班组长必须清点人数,确认无误后方可下达起爆命令,起爆地点设在进风侧警戒线以外的区域。放炮警戒示意图如下:
图4-4 放炮警戒示意图
起爆15min后,放炮员、测气员和班组长方可进入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拒爆、残暴等情况,如有危险情况,必须立即处理,待处理好后,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炮不验清,严禁人员在此范围内进行与验炮无关的工作。
14. 通电以后拒爆时,放炮员必须先取下把手或钥匙,并将爆破母线
28
从电源上摘下,扭结成短路,再等15min后,方可沿线路检查,找出拒爆的原因。
15. 处理拒爆、残暴时,必须在班组长的指导下进行,并应在当班处理完毕。如果当班未能处理完毕,当班放炮员必须在现场向下一班放炮员交接清楚。处理拒爆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由于连线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连线起爆。
b、在距拒爆炮眼0.3 m以外另打与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起爆。 c、严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药卷或从起爆药卷中拉出电雷管。不论有无残余炸药严禁将炮眼残底继续加深;严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药;严禁用压风吹拒爆(残暴)炮眼。
d、处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后,放炮员必须详细检查炸落的煤、矸,收集未爆的电雷管。
e、在拒爆处理完毕以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与处理拒爆无关的工作。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