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15《虎求百兽而食之》练习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15《虎求百兽而食之》练习 新人教版

来源:刀刀网
15、虎求百兽而食之

【文章主旨】

这个故事告送我们,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是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一切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同时也说明凡事应开动脑筋,不能像“狐假虎威”中的老虎那样盲目信从狐狸。否则,自然会闹出笑话。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注释 【求】搜寻,寻求。【食】名词作动词,吃,吃掉。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 【天帝】古代神话仙界最高统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子】你。【无】不。 狐狸说:“你不敢吃我! 治者。【长】动词,做首领。 首领;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逆】违抗。【命】意旨,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然】正确,有道理。【故】所以。【遂】就。 【走】逃走。 令。 【不信】不诚实,不可靠。【先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行】在前头走为后面人开路。 在你前面行走, 【之】主谓之间,无实意。 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以为】认为。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战国策·楚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赏析】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现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拓展阅读】

东瓯之人谓火为虎

东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冯妇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珏、文锦十纯,命贾人为行人,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客。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攘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翻译】

东瓯的人把“火”叫作“虎”,他们发“火”和“虎”的字音没有区别。他们的国家没有砖瓦,而用茅草盖屋子,所以多火灾,国人都吃过它的苦头。海边有一个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同虎搏斗,冯妇所到的地方就没有老虎。商人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东瓯国君。东瓯国君听了高兴,用马四十匹、白玉两双、文锦十匹作礼物,命令商人做

2

使者,到晋国聘请冯妇。冯妇应邀到来,东瓯君命驾车,空出左边的尊位,亲自在国门外迎接她,又一起乘车进入宾馆,把他当做国中的上宾款待。第二天,集市上起火,国人跑来告诉冯妇,冯妇捋袖伸臂跟随国人跑出来,却没有找到老虎。这时大火迫向宫殿店铺,国人簇拥着冯妇就奔向大火,冯妇被烧灼而死。于是那个商人因为说假话获罪,但冯妇却至死也不明白(怎么回事)。 【练习与检测】(共2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0分)

(1)子( )无敢食( )我也 ..(2)故( )遂与之行 .(3)兽见之皆走( ) .(4)天帝使我长( )百兽 .

(5)是( )逆( )天帝命( )也 ...(6)故遂( )与之行 .

(7)观百兽之( )见我而敢不走乎 .2.翻译句子(10分)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5)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故事: ,现在常用来讽

刺 的人。(3分) 4. 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3

【练习与检测参】

1.(1)你 名词作动词,吃,吃掉。(2)所以(3)逃跑(4)动词,做首领。(5)这 违抗 意旨,命令 (6)于是,就(7)主谓之间,无实意。 2.(1)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 (2)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

(3)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4)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5)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3.狐假虎威 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4. (从正反两面评价都可以)聪明或狡猾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