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初一历史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参
【学习目标】
1、了解《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基本史实。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此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的联系。
2、研读《材料研读》里《齐民要术》引文、《祖冲之像》图注;赏析《锺繇楷书<宣示表>》,王羲之《兰亭集序》及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观赏《云冈石窟第20窟中的主佛》《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感受其文化魅力。
3、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课前学习任务】
1、通过阅读教材复习旧知回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通过文字材料的阅读分析,了解归纳《齐民要术》的概况。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起自耕农,终于醯醢(xī hǎi),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摘自《齐民要术·序》
以上材料反映出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的目的是什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通“反”)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
以上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种谷”观念?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齐民要术》中有40多首农谚、歌谣,如“高田种小麦,稴穇(xián shān,禾穗空而不实)不成穗。”“葚厘厘,种黍时。” ——出自《齐民要术卷二∙大小麦第十》《齐民要术卷二∙黍稷第四》 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习任务二:通过对文字材料的阅读分析,了解科学家祖冲之。 1、阅读材料分析概括
①历法,用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祖冲之经过对历法精细的天文观测和数学推算,创制《大明历》,将天文学家何承天提出的旧历中的19年闰7改为每391年闰144,这种计算方法使得一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这与现代科学技术测得结果仅相差万分之六日,也就是一年只差50多秒。这是非常精确的资料,但当他上书朝廷请求实行新历法时,却被朝臣指责污蔑天道、背弃经典,直到他逝世10年后才正式颁行《大明历》。
②根据史书南朝《南齐书·祖冲之传》记载所复制的机械设施 :指南车——圆转不穷;千里船——日行千里;水碓(duì)磨——粉碎工具
结合祖冲之的成就和经历,谈谈你有何感悟?
学习任务三:通过对文字材料和文物的赏析阅读分析,了解书法、绘画和雕塑。
1、请以顾恺之的画作、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为例, (1)想一想你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去了解这些文物?
(2)在了解的基础上,你有哪些让文物“活起来”的主意呢? 【推荐学习资源】
《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
参: 【学习任务一】
记录总结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教育百姓务农,指导百姓掌握生产生活方法
“不失农时”和“因地制宜”
记录了很多农业谚语和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 【学习任务二】
1. 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说明中国文化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 【学习任务三】 言之有理即可 【课后练习】
1、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道德经》 B.《齐民要术》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2、“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
位书法家书法的评价?( )
A.柳公权 B.米芾 C.赵孟頫 D.王羲之 3、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以我国南北朝时期某著名科学家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以纪念此人对世界科学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此人是( )
A.蔡伦 B.华佗 C.张仲景 D.祖冲之
4、“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江南地区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5、2013年电视台播出的《汉字听写大会》列同档期播出节目收视率第一,再次证明了汉字有着无穷的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下列有关汉字演变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金文→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 B.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D.金文→甲骨文→小篆→楷书→隶书
参:
1.B 2.D 3.D 4.A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