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支持的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时间段 0~5min 5~25min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师提问:1、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能否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 2、组成物质的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呢?假如运动,分子的运动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释疑:通常分子体积与质量极其微小,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的话,1cm的空气分子假如以每秒100亿次数数,也需要八十多年的时间,可见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极小的微尘颗粒也是由无数的分子组成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扩散现象: 演示实验:甲:打开一瓶香水,让学生说出感受。 提问: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什么?类似的现象,能否从中举一例? 乙:教师做二氧化氮扩散现象。 引导:(1)教师指出上述现象是一种扩散现象; 板书:扩散现象是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后,彼此渗透,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 3学生活动 问题1:由学生思考后回答:分子的体积与质量极其微小,因此用肉眼无法知道分子是运动还静止的。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实验探究 获得新知 学生感受:很快闻到香水味。 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东西跑到鼻子里了? 学生观察后大致描述现象,同时让学生列举类似的扩散现象: 学生观察现象能解释原因: 讨论: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 学生经过思考后举出生活中常见现象,比如:白糖溶于水中,樟脑丸变小甚至消失。 25~35min 师生 互动 观察:两天、四天、六天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扩散的实验样本。 提问:扩散现象能否发生不同状态物质之间。 演示:用课件模拟扩散现象以及扩散与温度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 点拨: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见方法,这种学生讨论:经过思考后小组选出代表说出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己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并与同学交流(每四人1组进行) 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在运动1 (2)分子间有空隙 介绍:铅片与金片的扩散现象。 网络环境支持的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之为“转换法”。 提问:上述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板书: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点拨: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说明分子的运动跟 温度有关,所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作用力 教师提问: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固体、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1)点拨:分子不会合散开,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的缘故。 (2)教师演示:分子间有引力的两个铅块,介绍演示方法 35~40min 课堂思考 四.思考:同学们做作业时,常用透明胶带把写错处揭掉,在操作时往往把胶带用力抹一下使之与纸紧贴,才能将错处的纸揭掉一层为什么? 教师点拨:用力抹胶带,可以缩小胶带与纸之间的距离,使分子间引力增大。 (3)进一步提出,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教师点拨:物体很难压缩,是每组根据器材看一看能否把一根铁棒或者水的体积变小,让学生得到感受。 学生在观看中理解引力和斥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演示,观察现象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演示,观察现象 由于分子间有斥 力的缘故。 的关系 (4)教师演示:弹簧接的小球 间作用力让学生理解引力和斥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5)演示:用课件模拟分子引2
网络环境支持的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力与斥力和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40~42min 课堂练习 五.课堂练习:1、细棉线一拉就断,细铁丝不易拉断,这是因为( ) A、棉线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分子间有斥力 B、棉线分子之间有斥力,铁丝分子间有引力 C、棉线铁丝分子软的缘故 D、棉线、铁丝分子都有引力和斥力,但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小于铁丝间的引力 42~44min 44~45min 反思 小结 交流 收获 布置作业 拓展视野 要求:同学们自我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内容. P126__1,2,3 《分子的热运动》教学分析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