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清平乐导学案

清平乐导学案

来源:刀刀网
清平乐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呈现目标

这首词写于词人被贬之时,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清平乐》原为唐教坊名曲,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是小令的一种。

二、自主学习,预习展示

一、诵读,整体感知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三、问题驱动,合作探究

1.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惜春之情。请你结合有关词句,简要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答案 既然“春”已“归”“去”应当是夏初之时,且与“蔷薇”花开的物候相合。全词中作者处处表现出对“春”的留恋,不愿“春”归去,还想“唤取归来同住”,将主旨凝练为“惜春”二字最为恰当。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一名句妙在何处?

答案 这两句就空托起,以浪漫的奇想,把对春的依恋之情表露得极为深切。 四、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诵读该词,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通过奇妙的、一连串的想像,把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的? 答案 春天的来去,是没有踪迹可寻的,因而也就找不到一个能唤回春天的人。下片再转,拓出新的境界。既然无人能知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黄鹂了。这里翻进一层,更深刻地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追寻的执著。黄鹂是春夏之际最活跃的鸟,也可以说是最欢快的象征。也许,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吧。但是,黄鹂的鸣啭,人是不能理解的。最后,由于无人理解黄鹂的语意,它只好无可奈何地乘风拂过蔷薇花,远远地飞走

了。词在这里结束,给人留下了美丽而又悠长的韵味。就这样,词人通过奇妙的、一连串的想像,把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

五、课堂小结,检测拓延

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②,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③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上华颠④? 戏马台南追两谢⑤,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 ①本词为作者贬谪黔州时所作。②漏天:连阴下雨,像天漏了一样。③鬼门关:即石门关,地名。④华颠:白发。⑤两谢:谢瞻、谢灵运,此二人曾在重阳节戏马台前的群僚联会上赋诗为乐。

(1)从词中看,作者在重阳节做了哪些事?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答案 饮酒、作诗、驰射、头插菊花。

(2)任选一个角度,简析表达技巧或炼字用词对表现主旨起到的作用。

答案 角度有夸张(“一漏天”)、比喻(“似乘船”)、反衬(环境艰苦反衬乐观)、典型细节的选取(“上华颠”、“拍古人肩”)、极富表现力的字词的使用(“上、追、驰、拍”等)、用典等等。如:本词开头两句,使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被贬之地环境之恶劣;在屋里如在船中,可见其潮湿艰难,对下阕表达开朗、豪迈之情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六、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单(补充阅读) 歌鉴赏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明确作者和背景资料。这样可以确保鉴赏不盲目,但中考阅读的诗歌大多与作者背景没有密切的关系,除非有相应的注解,否则,可以忽略。

第二步:读懂全诗,整体感知,明确题材、体裁、写作目的,得到粗略的印象,这一步也是鉴赏成功的关键,要明确体裁,可以关注标题,如题目中有赠、送、别等字眼,一般为送别诗;如题目中有登、题、咏等字眼,也可能是山水诗或怀古诗,如次等等,当然判定的最终依据是诗的内容。然后感知诗歌描绘的是什么景象,明确意向、意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志向或诗句中的关键字眼,要善于发现诗眼。

第三步:分析诗歌是否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其关键是理清内容与情感哲理的关系,分清是直接表达还是间接表达,看意向有无明显的对比,有无古今、动静或虚实的变化等等。

第四步:赏析语言,反观全诗。看那些词语使用比较精妙传神,一般要多注意动词、形容词,注意描绘色彩或情感的词语,看看有无叠词或连绵词,进而品析诗句中的修辞格,可以尝试从表意、结构和音韵三个方面分析某些词语或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清平乐导学案

编制人:姚长乐 审核人: 日期: 班级: 姓名:

一、导入新课,呈现目标

周邦彦(1056-1121 ),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形式。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推崇。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二、自主学习,预习展示

1.读过此诗,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板书) 从哪里看出来?

——故乡遥,何日去。久作长安旅(重复肯定)

2.诗歌的魅力在于简约的语言往往能激发我们无穷的想象。根据三个主要意象概括一下描绘了哪三幅图画?请自选角度,从两个方面对上阙写景进行赏析。 ——燎香消暑图;鸟雀檐语图;风荷飘举图(板书) 三、问题驱动,合作探究

下阙前四句哪个字能较好地体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遥,从杭州到开封,在古代确实要走几十天才能到。有种路途迢递,山水阻隔的感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慨叹:何日去?

——久,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所以乡愁很浓。我觉得在这里“久”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觉。当你对一个地方厌倦了,即使时间不太长,也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久”可以看出作者已萌生了归去之意思。

——旅。旅居,客居之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重乡土情结的民族。旅居外地,只能像一个没根的浮萍一样漂泊,缺少一种归属感。 四、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周词中少数的例外。全词清新淡雅,浑然天成,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用的是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这首诗用了对写法,(第一步)诗歌表面上写家人像我一样在深夜不能入睡,在家深坐,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其实是表明远行人对家人的思念。 (第二步)抒发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三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