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工程等级
由校核洪水位446.31 m查水库水位———容积曲线读出库容为
1.58亿m,属于大(2)型,
3级。
3
永久性水工建筑物中的主要建筑物为Ⅱ级,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为
一、确定坝顶高程
(1)超高值Δh 的计算
Δh = h1% + hz + hc
Δh—防浪墙顶与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H1% —累计频率为1%时的波浪高度,m;
hz —波浪中心线至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hc —安全加高,按表
3-1 采
坝的安全加高hc 坝的级别1
设计情况(基本情况)校核情况(特殊情况)
0.7 0.5
2 0.5 0.4
3 0.4 0.3
m;m;
表3-1 运用情况
内陆峡谷水库,宜按官厅水库公式计算(适用于下面按官厅公式计算
h1% , hz。
V0<20m/s 及 D<20km)
1
ghv
2
0
1
0.0076v012
1
gDv
20
3
gLmv
hz
20
0.331v
hlL
2
2.15
0
gDv
20
13.75
cth
2HL
式中:D——吹程,km,按回水长度计。
Lm——波长,m hz——壅高,m
V0 ——计算风速
1 / 28
h——当
gDv
20
20250时,为累积频率5%的波高h5%;当
gDv
2
0
2501000时,
为累积频率10%的波高h10%。规范规定应采用累计频率为平均波高的关系可按表
1%时的波高,对应于5%波高,应由累积频率为P(%)的波高hp 与B.6.3-1 进行换
超高值Δh 的计算的基本数据
设计洪水位
吹程D(m)风速
524.19 27 0.4 10.57 311.80
校核洪水位965.34 18 0.3 19277.25 314.44
v0(m)
hc(m)
2
安全加高
断面面积S(m)断面宽度B(m)
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时,采用重现期为核洪水位时,采用多年平均风速,本次设计a.设计洪水位时Δh 计算:
50 年的最大风速,本次设计
v0
27m/s;校
v018m/s。
Hm
S设B设
102.57
311.80
60.62m
波浪三要素计算如下:
1
波高:
9.81h27
2
1
0.00762712
9.81524.19
27
2
3
h=0.82m
1
波长:
9.81Lm
27
2
0.33127
12.15
9.81524.19
27
2
3.75
2 / 28
Lm=8.95m
壅高:
hz
h
2
Lm
3.14
0.82
2
8.95
0.37
gDvhmHm
故
20
9.81524.19
270.8260.62
2
7.05,故按累计频率为500计算
0,由表B.6.3-1查表换算
h1
0
0
1.24h50.4m h1%
0
0
1.240.821.02m
hch
hz hc
0.4
1.020.371.m
b.校核洪水位时Δh 计算:
Hm
S设B设
19277.25314.44
61.31m
1
3
波高:
9.81h
2
1
18
0.007618
12
9.81965.34
218
h=0.27m
1
波长:
9.81Lm
18
2
1
0.331182.15
9.81965.34
18
2
3.75
Lm=7.03m
壅高:
hz
hLm
2
0.613.14
7.03
2
0.25
gDv
20
9.81965.34
18hmHm
2
29.23,故按频率为500计算
0.6163.31
0
0,由由表B.6.3-1查表换算
故
h1
0
0
1.24h5
0
1.240.270.34m
3 / 28
hch
0.3m h1%
hz
hc
0.3
0.340.250.m
(2)、坝顶高程:
a.设计洪水位的坝顶高程:
设
设计洪水位
4451.446.m
h设
b.校核洪水位的坝顶高程:
校
校核洪水位
446.310.447.20m
h校
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选取较大值,所以选取坝顶高程为447.2m
三、非溢流坝实用剖面的设计和静力校核
(1) 非溢流坝实用剖面的拟定
拟定坝体形状为基本三角形。程为446.31m
将坝底修建在弱风化基岩上,开挖高程
开
坝的下游面为均一斜面,斜面的延长线与上游坝面相交于最高
1:0.75,折点设在高
库水位处,本次设计采用上游坝面铅直,下下游面倾斜的形式,坡度为
325m取120m
a.坝高为:447.72-328=119.72m
b.坝顶宽度:坝顶宽度取坝高的1000即为12m
校
开
c.坝底宽度:
B
10.75
校
开
B0.75
4 / 28
0.75(446.31-325)90.9825m
d.基础灌浆廊道尺寸拟定:
基础灌浆廊道的断面尺寸,应根据浇灌机具尺寸即工作要求确定,一般宽为高为3~4m,为了保证完成其功能且可以自由通行,本次设计基础灌浆廊道断面取×3.5m,形状采用城门洞型。e.廊道的位置:
2.5~3m,
3.0
廊道的上游避距离上游面廊道底部距离坝底面6m
10.5m
初步拟定坝体形状剖面如图:
5 / 28
(2) 确定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的荷载组合及荷载计算;
PS
PS
B
91m,B1
C
12mB224KN/m,
3
B
B1
911279m,
3
1.自重:
10KN/m
坝身自重:
WV
C
W1
W2
1212024
12
B2
H3
34560KN
1
c
2
79105.332499852.82KN
下游水自重: a.
设计洪水位时:
B30.75H2
0.7531.4923.62
6 / 28
W3
12
B3H2
12
23.6231.49103718.97KN
W
W1W2W3
3718.97
3456099852.84137591.81KN
b.
校核洪水位时:B3
0.75H2
0.7534.2825.71
W3
12
B3H2
12
25.7134.28104400.67KN
W
W1W2W3
3456099852.84138813.51KN
4400.67
2.静水压力:
不同情况下上下游水深及水位差
特征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
上游水深
117 118.31
H1
下游水深
31.49 34.28
H2
上下游水位差
85.51 84.03
H
a.设计洪水位时:
PuPd
b.校核洪水位时:
1212
w
HH
21
1212
10117
2
68445KN
2
w
22
1031.494958.10KN
PuPd
3.扬压力:扬压力折减系数
1212
w
H
21
1212
10118.311031.49
2
2
69986.28KN5875.59KN
wH2
2
0.25
a.设计洪水位时:
7 / 28
U1U2
U3
12
w
H2B1031.499128655.9KN
0.251085.514855.1KN
12
0.251085.5179
8444.11KN
w
HB1
w
HB2
U4
12
w
H1H2HB1
12
1011731.470.2585.5141282.65KN
U
U1U2U3U4
28655.9855.184441.111282.6539237.75KN
b.校核洪水位时:
U1U2
U3
12
ww
H2B1034.2131194.80KN
w
HB1
HB2
0.251084.034
12
840.30KN
8297.96KN
0.251084.0979
U4
12
w
H1H2HB1
12
10118.3134.280.2584.0341260.45KN
U
U1U2U3U4
31194.8840.38297.961260.4541593.51KN
4.泥沙压力:
sb
10KN/m,hs
Ps
12
sbhstan2
2
3
11.99m,
45
0
s
s
30
0
2
2
12
1011.99
2
tan45
0
302
0
239.6
5.浪压力:
Pl
w
Lm
4
h1
0
0
hz108.954107.03
4
1.020.370.34
8 / 28
a.设计洪水位时:Pl
b.校核洪水位时:Pl
31.1KN10.37KN
0.25
(3) 对以上两种情况进行非溢流坝的整体稳定计算,校核其安全性;
重力坝的抗滑稳定分析按单一安全系数法和分项系数极限状态设计进行计算和验算,水位情况和校核洪水位情况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1.单一安全系数法:
's
设计洪
KK
f
'
WU
P
cA
'
'
s——
按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9 / 28
f c A
′——坝体混凝土与坝基接触面的抗剪断摩擦系数′——坝体混凝土与坝基接触面的抗剪断凝聚力,——坝基接触面截面积,
,
f
'
1.1c
'
KPa,
1.110kpa
3
m
2
ΣW——作用于坝体上全部荷载(包括扬压力)对滑动平面的法向分值,ΣP——作用于坝体上全部荷载对滑动平面的切向分值,
按上式抗剪断强度公式计算的坝基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荷载组合基本组合
特殊组合
(1)(2)
故
'
s
kN;
kN;
K值应不小于下表的规定。Ks
3.0 2.5 2.3
Ks=3.0
K
's
设计洪水位时:
1.1134784.7439237.751.110
3
91
31.1684454958.1
3.23
K
's
Ks,满足要求
's
校核洪水位时:K
K
's
1.1138813.5141593.7510.37
69986.28
1.110
3
91
5875.59
3.26
Ks,满足要求
2.分项系数极限状态设计法: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式:
0
S
1
d
R
抗滑稳定极限状态作用效应函数为:
S
ΣP,坝基面上全部切向作用之和抗滑稳定极限状态抗力函数:
P
,即作用设计值水平方向的代数和
Rf
'
WcA
'
ΣW 为坝基面上全部作用的法向作用设计值之和,既法向力设计值代数和。
10 / 28
f
'
和c的分项系数由附表5可查:
'
'
f分项系数为1.3,c分项系数为3.0
a.设计洪水位时:
作用效应函数:
'
SP
68445
PuPlPd
31.14958.1
63518KN
坝基面抗剪断系数设计值:坝基面抗剪断黏聚力设计值:抗滑稳定抗力函数:R
f
'
1.13c
'
0.79
3
1.110
3
366.67KPa
f
'
WcA
134784.7439237.75
366.6791
'
0.79
108849.09KN
验算抗滑稳定性:
查附表4知:持久状况(基本组合)设计状况系数本组合结构系数
1.0;结构重要性参数
0
1.0,
d
1.2。根据式
S
1
d
0
R
0
S
1
d
116351863518KN
R
11.2
108849.09
90707.58KN
63518
求。
90707.58
计算结果表明,重力坝在设计洪水位情况下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抗滑稳定要
b.校核洪水位时:
作用效应函数:
SP
PuPlPd
11 / 28
69986.2810.37121.06KN
5875.59
坝基面抗剪断系数设计值:坝基面抗剪断黏聚力设计值:抗滑稳定抗力函数:R
f
'
1.13c
'
0.79
3
1.110
3
366.67KPa
f
'
WcA
138813.5141593.51
366.6791
'
0.79
110170.77KN
验算抗滑稳定性:
持久状况(基本组合)设计状况系数构系数
1.0;结构重要性参数
0
1.0,本组合结
d
1.2。根据式
S
1
d
0
R
0
S
R
10.85121.0654502.9KN
11.2
110170.77201
91808.98KN
1
d
54502.9
计算结果表明,重力坝在设计洪水位情况下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抗滑稳定要求。
(4) 对非溢流坝的几个代表性水平截面(坝底及变截面处)的边缘应
力以及底部截面的内部应力计算,校核其强度。
1.用材料力学法计算边缘应力。
在一般情况下,坝体的最大和最小应力都出现在坝面,
在各种荷载组合下(地震荷载除外),坝踵垂直应力
10.05MPa
应校
核坝体边缘应力是否满足强度要求。a.设计洪水位:采用单一安全系数法:
uy
不应出现拉应力,坝趾垂直应力应小于坝基容许压应力
WB
6B
M
2
12 / 28
dy
WB
6B
M
2
ΣW—作用于计算截面以上全部荷载的铅直分力的总和,
kN·m;B—计算截面的长度,
m。
kN;
ΣM—作用于计算截面以上全部荷载对坝基截面垂直水流流向形心轴的力矩总和,
M3456039.699852.847.173718.9737.63
855.139.58444.117.171282.6541.568445394958.110.5239.31.139830351.65KNm
W6M
BB
137591.8139237.7591
479.18KPa0
2
uy
6(830351.65)
91
2
坝踵铅直应力没有出现拉应力,符合规范要求。
dy
W6M
2
BB
137591.8139237.7591
1682.K44Pa
6(830351.65)
91
2
100K5P0a
坝趾铅直应力小于坝基容许压应力,符合规范要求。坝体最大主应力按下游边缘最大主应力计算:
d1
(1m)
2
dy
(10.75)1682.44
2628.81KPa
b.校核洪水位:
坝趾抗压强度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坝趾抗压强度计入扬压力情况下的极限状态作用效应函数为
:
2
10050KPa
小于混凝土的容许压应力,满足要求。
S
WB
6B
M
2
1m
2
坝趾抗压强度极限状态抗力函数为:
R
Ra
式中:Ra为混凝土抗压强度
偶然状况,只需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法判别大坝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M3456039.599852.847.174400.6736.93840.339.5
8297.967.171260.4541.569986.2839.445875.5911.43239.10.3739.44
13 / 28
dy
W6M
2
BB138813.51
41593.516(920917.06)
91
2
91
1735.6KPa10700KPa
计算作用效应函数:
S
WB
6B
M
2
1m
2
138813.5141593.51
91
2711.K88Pa
验算抗压强度:
6(920917.06)
91
2
10.75
2
查附表4知:偶然状况(特殊组合)设计状况系数抗压基本组合结构系数
0.85;结构重要性参数
0
1.0;
d
1.8。根据式
S
1
d
0
R
0
S
R
10.852711.882305.1KPa
100501.8
5883.33KPa
1
d
5883.332305.1
对验算结果进
满足强度要求。
2..对给定的作用组合情况用抗剪强度指标进行坝基面抗滑稳定极限状态验算,行评价。基本公式:
上、下游坝面垂直正应力:
u
y
WB
dy
6M
2
WB
B6MB
2
上、下游面剪应力:
u
PPs
dy
P
'
uuuy
du
m1
d
PP
m2
上、下游面水平正应力
14 / 28
uxPPsP
uu
PPsPuu2uym
1
d'
Pdd'
x
P
u
y
P
P
dm
2u
2
上、下游面主应力
u1m2
u2
11y
m1PPsPu
u
u2
PPsP
uu
d1m2d2'
12
y
m
2
P
P
du
d2
P
'
P
du
ΣW—作用于计算截面以上全部荷载的铅直分力的总和,kN;
ΣM—作用于计算截面以上全部荷载对坝基截面垂直水流流向形心轴的力矩总和,
B—计算截面的长度,
m。
m1——上游坝坡;m2——下游坝坡;P'
1s——为泥沙压强(
Ps
2
hsPs,P's
为泥沙压力),
'
故
P2Ps
2239.6s
hs
11.99
39.97KPa
P、P'
——计算截面在上、下游坝面所承受的水压力强度(如有泥沙压力时,应
计入在内);
Pu、Pduu
——计算截面在上、下游坝面处的扬压力强度;
a.设计洪水位时:上、下游坝面垂直正应力
上游面垂直正应力
:
uW6M
y
BB2
479.18KPa下游面垂直正应力:
dW6My
BB2
1682.44KPa
上、下游面剪应力:
上游面剪应力:
uu
P
Ps
P
uuy
m1
1171039.9711710497.18
0
0KPa
15 / 28
kN·m;
下游面剪应力:
d
dy
P
'
Pu
d
m2
1682.4431.491031.4910
1261.83KPa
上、下游面水平正应力
上游面水平正应力:
ux
uu
uu
0.75
P
Ps
PP
Ps
P
uy
m
21
1171039.9711710
39.97KPa
dx
'
du
dy
'
du
1171039.9711710497.180
下游面水平正应力:
PPPPm
22
31.491031.4910
946.37KPa
上、下游面主应力
上游面主应力:
u1
21
uy
21
uu
1682.4431.491031.49100.75
2
1mmP0
2
Ps
P
10
2
497.181171039.9711710
497.18KPa
u2
PPs
P
uu
1171039.971171039.97KPa
d1
22
dy
22
'
du
下游面主应力:
1m10.75
mPP
2
1682.440.75
2
31.491031.4910
2628.81KPa
d2
P
'
Pu
d
31.49100KPa
b.校核洪水位时:上、下游坝面垂直正应力
上游面垂直正应力
:
uy
31.4910
WB
6B
M
2
16 / 28
下游面垂直正应力:
dy
401.1KPaW6MBB1735.6KPa
2
上、下游面剪应力:
u
上游面剪应力:P
PsPu
u
uy
m1
118.311039.97118.3110401.1
0KPa
0
下游面剪应力:
d
dy
P
'
P
du
m2
1735.634.281034.2810
1301.7KPa
上、下游面水平正应力
上游面水平正应力:
ux
uu
uu
0.75
PPsPPPsP
uy
m
21
118.311039.97118.3110
39.97KPa
dx
'
du
dy
'
du
118.311039.97118.3110497.180
下游面水平正应力:PPPPm
22
34.281034.2810
976.28KPa
上、下游面主应力
上游面主应力:
u1
21
uy
21
uu
1735.634.281034.28100.75
2
1mmP
2
Ps
P
10
2
401.10118.311039.97118.3110
401.1KPa
u2
PPs
P
uu
118.311039.97KPa
d1
22
dy
39.97118.3110
下游面主应力:1mm
22
P
'
P
du
17 / 28
10.75
2
1735.60.75
2
34.281034.2810
2711.88KPa
d2
P
'
P
du
34.28100KPa
34.2810
应力计算结果
计算情况
坝堹处
uy
u
ux
u1
u2
坝趾处
dy
d
dx
d1
d2
基本组合(设计洪水位)特殊组合(校核洪水位)
479.18 0 39.97 497.18 39.97 1682.44 1261.83 946.37 2628.81 0
401.1 0 39.97 401.1 39.97 1735.6 1301.7 976.28 2711.88 0
表中数据单位都是由上表应力都小于
KPa。
10.05Mpa,所以满足要求。
四、溢流坝剖面的拟定和消能设计
(1).泄水方式的选择
溢流重力坝既要挡水又要泄水,不仅要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还要满足泄水要求。因此需要有足够的孔口尺寸、较好体型的堰型,
以满足泄水的要求;
且使水流平顺,不产生空蚀破
坏。重力坝的泄水主要方式有开敞式和孔口式溢流,外,还便于设计和施工
开敞溢流式的堰除了有较好的调节性能
有很多的工程实践经验。
故本设
,同时这种形式的堰在我国应用广泛,
计采用开敞溢流式孔口形式,堰顶不设闸门,故堰顶高程与正常蓄水位齐平。
(2). 溢流坝剖面拟定
溢流曲线由顶部曲线段、中间直线段和底部反弧段三部分组成。设计要求:a.有较高的流量系数,泄流能力大;b.水流平顺,不产生不利的负压和空蚀破坏;c.体形简单,造价低,便于施工。
本设计采用的溢流坝的基本剖面为三角形。其上游面铅直,溢流面由顶部的曲线、中间的直线、底部的反弧三部分组成。
定型设计水头的确定:
堰顶最大水头Hmax=校核洪水位-堰顶高程即:Hmax=446.31-443=3.31m
18 / 28
定型设计水头Hd 为Hd=(75%~95%)Hmax,取Hd=3m,由Hd/Hmax=3/3.31=0.91。
1.坝顶曲线段
溢流坝顶部采用曲线形式,顶部曲线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克—奥曲线和WES 曲线。本工程选用WES 曲线。
首先绘出坝顶部的曲线,取堰顶部最高点为坐标原点。WES 型堰顶部曲线以堰顶为界分为上游段和下游段两部分。该设计上游段曲线采用三圆弧型曲线。堰顶O点上游三圆弧的半径及其坐标值为:
1=0.5Hd=1.5; x1=-0.175Hd=-0.525 R
2=0.2Hd=0.6; x2=-0.276Hd=-0.828 R
3=0.04Hd=0.12;x3=-0.282Hd=-846 R
开敞式堰面堰顶下游堰面采用WES 幂曲线,可按下式计算:
x
n
kHd
n1
y
式中:Hd—堰面曲线定型设计水头, m,可根据容许负压的大小按堰
顶最大作用水头Hmax的75%~95%计算。
x、y—原点下游堰面曲线横、纵坐标;
n—与上游堰坡有关的指数,见下表;
k—当P1 /Hd >1.0时,k 值见下表,当P1/Hd ≤1.0时,取k=
2.0~2.2,P1为上游相对堰高。
堰面曲线参数
19 / 28
上游面为铅直面由上表可查的n=1.85,k=2.0,故原点下游堰面曲线方程为:
x
1.85
2.0Hd
(1.851)
y
按上式计算的坐标值入下表所示:
计算WES 下游曲面坐标值表
x 1 2 3 4 5
2.中间直线段
中间直线段与坝顶部下游曲线和下部反弧段相切,坡度和挡水坝一致,
取1:0.75 3.反弧段 a.
溢流堰下游反弧段半径,应结合下游消能设施来确定。本次设计选用挑
流消能。
对于挑流消能,可按下式求得反弧段半径:
y 0.197 0.708 1.5 2.554 3.859
6 7 8 9
x y 5.407 7.192 9.207 11.449 13.913
11 12 13 14 15
x y 16.596 19.494 22.605 25.927 29.457
10
R=(4~10)h
式中: h—为校核洪水位闸门全开时反弧段最低点处的水深,
16m/s 时,
可取下限,流速越大,反弧半径也宜选用较大值,以致取上限。
m;反弧段流速v<
h
q2g(E0
h)
上式为迭代公式,迭代初值取h=0。
q---单宽流量,本次设计取35m3/s
E0-----上游最高水位与反弧段最低点的距离,反弧最低点与下游
水位齐平。
E0=446.31-362.28=84.03m ,
初始令h
0
=0.9 1.095
h0
40
0.9
29.8(84.030)
20 / 28
h1
故h
40
0.9
29.8(84.031.102)取h
qh
351.1
1.1
31.82ms>16ms
1.102
1.102
又因v
弗劳德数:
Fr
vgh
23Frh
32
31.839.811.1
22.12m
9.69
R
取R
b.挑角
23m
挑角越大,射程越大,但挑角增大,入水角水角增大后,冲刷坑深度增加。
β也增大,水下射程减小。同时入
0
θ一般在20~30之间,在此取30
c.挑坎高度:
挑坎应高出下游水位,一般以1~2m 为宜。计算时按设计洪水位情况考虑。取挑坎最低高程等于下游水位,挑坎最高点与最低点间距离为R(1-cosθ)。故挑坎高度h2=359.49-351+9×(1-cos30)=9.70m d.反弧段坐标确定
圆心O′距坝底距离yo’=9.43+9×cos30=17.22m 圆心O′距C点距离xo’=R1m
2
91.2511.25m
根据以上数据,就可以确定溢流坝曲面了。下图就是本次设计的溢流坝曲面。
(3)消能防冲设计
21 / 28
1.选择孔口尺寸和闸墩型式及尺寸:
基本公式:
Q溢
Q总
Q0
Q总——总下泄流量
Q溢——溢流孔口的下泄流量
Q0——通过电站和泄水孔等下泄流量,取
——系数,校核情况是取
1000
ms
3
1.0
校核洪水位时:
Q溢
34001.010002400ms
Q溢q
3
3
溢流坝净宽为:L
q——单宽流量,本次设计取35ms
故:
L
Q溢q
240035
68.57m
本次设计选用平板闸门,闸门厚度最小为1.5~2.0m,取d=2m。因为本次设计属于大中型坝,故孔口宽度取为本次取1.5,所以孔高8m。
则孔口数为:
n
取n
b=12m,孔口宽高比
bH
≈1.0~2.0
Lb6
68.5712
5.7
所以溢流坝前沿总长为:
L0
nb(n1)d
61282m
(61)2
本次设计选用上游段为椭圆形,下游段为方形的闸墩。
2.确定消能方式
《水工建筑物》及《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可知消能的设计原则是:
a.尽量使下泄水流的大部分动能消耗在水流内部的紊动中,以及水流与空气的摩擦上;
b.不产生危及坝体安全的河床或岸坡的局部冲刷;
22 / 28
c.下泄水流平稳,不影响枢纽中其它建筑物的正常运转;d.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工程量小。
分析比较各种消能工的优缺点,考虑到本次设计的重力坝属于高坝,下游地质条件比较好的情况,决定选用挑流消能。①挑流鼻坎设计
a.挑流鼻坎有连续式和差动式,该设计选用连续式鼻坎;b.鼻坎高程=351+9.7=360.7m;c.反弧半径R=10m;
d.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该设计挑射角取θ=25°;②水舌挑距L 的估算
根据规范,水舌挑距L可按下式计算:
L
1gv1sin
2
cos
v1cosv1sin
22
2g(h1h2)
式中:L——水舌抛距,m,如有水流向心集中影响者,则抛距还应乘以
0.90~0.95 的折减系数;
v1——坎顶水面流速,m/s,按鼻坎处平均流速υ的1.1倍计,即v1 =
1.1v = 1.1
2gH0(H0为水库水位至坎顶的落差
=446.31-360.7=85.61m);
θ——鼻坎的挑角;
h1——坎顶垂直方向水深,m,h1
hcos (h为坎顶平均水深,m);
h2——坎顶至河床面高差,m,如冲坑已经形成,可算至坑底;
——堰面流速系数。
23 / 28
可按下式计算:
3
1
0.055KEqgZ
1.50.5
KE
按校核洪水位计算:
KE
359.885.51
1.5
0.0141
3
1
0.0550.0141
0.5
0.81
v11.10.81h1h2
L
19.81
=101.98m
0
29.8185.6136.52m/s
0.95
1.1cos309.7m
0
36.52
2
sin30cos30
0
36.52cos30
0
36.52
2
sin30
20
29.81(0.959.7)
③最大冲坑水垫厚度的计算
根据规范,最大冲坑水垫厚度可按下式计算:
tk
式中:
kqH
0.5
0.25
tk—水垫厚度,自水面算至坑底,
q—单宽流量,m3/(s·m);H—上下游水位差,m;k—冲刷系数,其数值见下表
m;
基岩冲刷系数k值由下表可查:
24 / 28
本次设计取k=1.6,则可计算得:
tk
则
1.635
0.5
84.03
Ltk
0.25
28.68m
Ltk
101.9828.68
3.36,一般要求
>2.5~5,满足要求。
五、细部构造设计
(1)坝基的连接、灌浆和排水
天然地基,由于经受长期的地质作用,一般都有风化、节理、裂隙等缺陷,有时还有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所有这些都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地基处理的主要任务是:(防渗;(2)提高基岩的强度和整体性。基岩开挖后,在浇灌混凝土前,需要进行彻底的清理和冲洗,包括:清除松动的岩块,打掉突出的尖角。基坑中原有的勘探钻孔、井、洞等均应回填封堵。固结灌浆孔一般布置在应力较大的坝踵和坝趾附近,带范围内。采用浅孔低压灌注法灌入水泥浆,坝踵、坝址附近灌注孔相对较密,呈梅花形布置,8m,必要时还可适当加深,帷幕上游区的孔深一般为裂隙面,但倾角不能太大。
以及节理裂隙发育和破碎
抗渗性和强度等。在
以提高基岩的弹性模量、
1)
其他部位疏一些。孔距排距由灌浆试验确
最终约为3~4m,本设计取4m。孔深5~8~15m。钻孔方向垂直于基岩面。
当存
定,一般从10~20m 开始,采用内插逐步加密的方法,在裂隙时,为了提高灌浆效果,钻孔方向尽可能正交于主要
25 / 28
防渗帷幕布置于靠近上游面坝轴线附近,岸坡的稳定。钻孔方向一般为铅直,不宜太大,一般在
自河床向两岸延伸,钻孔和灌浆常在坝体内特设的
以便穿过主节理裂隙,但角度
3~
廊道内进行,靠近岸坡处也可在坝顶、岸坡或平洞内进行。平洞还可以起排水作用,有利于
必要时也可有一定斜度,
10°以下,以便施工。防渗帷幕的深度根据作用水头和基岩的工程地质、
帷幕可穿过透水层深入相对隔水层
0.3~0.7形成连续当相对隔
水文地质情况确定。当地质内的不透水层厚度不大时,倍。
帷幕深入两岸的部分,
原则上也应达到上述标准,
5m。当相对隔水层埋藏较深,则帷幕深度可根据防渗要求确定,通常采用坝高的
并与河床部位的帷幕保持连续,帷幕应深入岸坡与该层相衔接。
的不透水的防渗墙。当相对隔水层距地面不远时,以降低水库蓄水后库岸的地下水位。
水层埋藏较深时,可深到原地下水位线与最高枯水位的交点B 处,如图在BC′以上设置排水,
1—灌浆廊道;2—山坡钻进;3—坝顶钻进;4—灌浆平洞;5—排水孔;6—最高库水位;7—原河水位;8—防渗帷幕底线;
9—原地下水位线;
10—蓄水后地下水位线
26 / 28
为进一步降低坝底面的扬压力,孔幕在防渗帷幕的下游,具有软弱夹层的坝基,
应在防渗帷幕后设置排水孔幕。根据规定要求,坝基的排水
向下游倾斜,与灌浆帷幕的夹角为由于夹层的抗剪强度很低,
15°,孔距取3m,孔径为200mm。
孔深为10m,沿坝轴线方向设置一排。
遇水易软化或泥化,通常都须进行加固处
理,以满足抗滑稳定要求。根据软弱夹层的埋深、产状、厚度、充填物的性质,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为了阻止软弱夹层滑动,一般采用的处理措施有:①对于浅埋的夹层,量小,采用的较多。
②对于埋藏较深、较厚,倾角较缓的软弱夹层,可在夹层内设置混凝土洞塞。③采用大型钢筋混凝土抗滑桩。
④若有两层以上的软弱夹层时,可采用预应力锚索,锚索可在水库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施工,特别适合于已建工程的施工
多用明挖处理,将软弱夹层清除,回填混凝土或者在上游坝踵、下游坝
趾设置深齿坎,切断软弱夹层直达完整基岩。当夹层埋藏较浅时,此方法施工方便,工程
。
(2)坝身廊道和排水
坝体排水为了减小渗水对坝体的不利影响,在靠近坝体上游面需要设置排水管
幕,排水管应通至纵向排水管道,其上部应通至上层廊道或坝顶(溢流面以下),以便于检修管距可采用采用3m,排水管幕距上游坝面的距离,一段要求不小于坝前水深的1/10~1/12,且不少于2m,故根据规定排水管设置在距上游面9m 处,以使渗透坡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排水管采用预制多孔混凝土管,内径可为15cm~25cm(取20cm),随着坝体混凝土的浇筑而加高。渗入排水管的水可汇集到下层纵向廊道,沿积水沟或集水管经横向廊道的排水沟汇入集水井,再用水泵或自流排水排向下游,排水沟断面常用30cm×30cm,低坡3%,排水管施工时必须防止被混凝土的杂物等堵塞。排水管与廊道的连通采用直通式。
为了满足施工运用要求,如灌浆,排水,观测,检查和交通的需要,在坝体内设置各种廊道,这些廊道互相连通,构成廊道系统。帷幕灌浆需要在坝体浇灌到一定高度后进行,以便利用混凝土压重提高灌浆压力,保证灌浆质量。本次设计基础灌浆廊道断面取3.0×3.5m,形状采用城门洞型。灌浆廊道兼有排水作用,并在其上游侧设排水沟,下游侧设坝基排水孔幕,在靠近廊道最低处设置集水井,汇集从坝基和坝体的渗水,然后经由水泵抽水排至下游坝外。
(3)纵横缝构造及止水
1、横缝:减小温度应力,适应地基不均匀变形和满足施工要求;
2、纵缝:适应砼的浇筑能力和减小施工期的温度应力,在平行坝轴线方向
设置。
一般情况下横缝为永久缝,也有临时缝,垂直坝轴线,用于将坝体分成为若干的坝段;纵缝为临时缝,可分为铅直纵缝、斜缝和错缝三种,纵缝缝面应设水平向键槽,键槽呈斜三角形,槽面大致沿主应力方向,在缝面上布置灌浆系统进行接缝灌浆,为了灌浆时不使浆液从峰内流出,必须在缝的四周设止浆片。横缝内需设止水,止水材料有金属片、橡胶、塑料及沥青等,对于高坝应采用两道止水片,中间设沥青井,金属片止水一般采用1.0~1.6mm 后的紫铜片,第一道止水治上游面的距离应有利于改善坝体头部应力,一般为0.5~2.0m(本设计采用1.0m),每侧埋入砼的长度约为20~25cm(本设计采用25cm),在止水片的
27 / 28
安装时要注意保证施工质量,沥青井为方形或圆形(本设计采用方形),其一侧可用预制砼块,预制块长1.0~1.5m,厚5~10cm(本设计采用1m×10cm),沥青井尺寸大致为15cm~15cm 至25cm~25cm(本设计采用20cm×20cm),井内灌注的填料由二号或三号是由沥青,水泥和石棉粒组成,井内设加热设备(通常采用电加热的方法),将钢筋埋入井中,并以绝缘体固定,从底部一直通到坝顶,在井底设置沥青排出管,以便排除老化的沥青,重填新料,管径可为15~20cm。止水片及沥青井需伸入岩基一定深度,约30~50cm,井内填满沥青砂,止水片必须延伸到最高水位以上,沥青井需延伸到坝顶。
1—第一道止水铜片;2—沥青井;3—第二道止水铜片;
4—预制块;5—横缝6—沥青油毡;7—加热电极
(4)坝顶布置
坝顶路面应具有2~3%的横向坡度,并设置砼排水沟(30×30cm)以排出坝顶雨水,坝顶上游的防浪墙要承受波浪和漂浮物的作用,因此墙身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宜采用与坝体连成整体的钢筋砼结构,而下游侧则可设防护栏,为满足运用要求和交通要求,在坝顶上布置照明设施,即在上游侧每隔25m 设一对照明灯,一只朝向坝顶路面方向,一只朝向水库方向。根据大坝正常运行需要,在坝顶还要设置通向坝体内部各层廊道、电站的电梯井,便于观测和维修人员快速进出
六、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在用电力规范计算的时候很多参数的取值很模糊;坝基高程的选择不是很明确;
对非溢流坝段的稳定验算时具体验算到什么程度不是很
不过在不断深入的设计过程中学会了很对典型断面的稳定分析和应力计算有所
CAD的制图水平提高了很多,相信通
明确;对溢流坝段的水利计算也存在数值上的误差。多的知识和技能;对大坝的设计过程有了深入了解;掌握;对帷幕灌浆和廊道的选择及处理有了初步了解;过本次课程设计,以后遇到大坝此类设计,决问题。
自己能够用上本次设计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去解
28 /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