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美语用规则上的文化差异

中美语用规则上的文化差异

来源:刀刀网


中美语用规则上的文化差异

摘要:语言交际的实现都要求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性条件,那就是交际双方都有一个“约定”,不仅是对共同使用的语言符号的约定,而且是对交际内容和交际情景的约定。语用规约就是这种约定的习俗化、制度化。本文以海姆斯的观点为基础,将对中国和美国语用规约上的文化差异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语用规约 交际 文化

海姆斯(Hymes,1972)曾指出,除了语言的形式规则,语法还应包括语言使用的文化习俗。Ⅲ人们要正确而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不仅要知道使用结构形式正确的语言,更需要知道什么是符合文化规约的,是文化能够认知和接受的。语言交际的实现都要求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性条件,那就是交际双方都有一个“约定”,不仅是对共同使用的语言符号的约定,而且是对交际内容和交际情景的约定。语用规约就是这种约定的习俗化、制度化。

这些语用规约就是特定文化群体关于语言交际的规范与约定,包括说话的时机、说话的内容、说话的方式、说话的多少以及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配合等诸多方面。语用规约是不成文的语言使用法则,是一个社会或群体共享知识的一部分。受到社会制度、社会心理、文化价值观、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以海姆斯的观点为基础,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看中美语用规约上的文化差异。这五个方面分别是1)说话的最佳时机:2)说话的得体内容;3)说话的合适方式;4)说话的多少;5)言语与非言语行为如何配合。

一、说话的时机

人们说话的时候并不是说没有任何的随意地乱说话。什么时候应当开口说话或者什么时候保持沉默,都要受到各自文化的。例如,在美国,一般只要听清楚了对方的提问,就必须予以回答,即使你答非所问也比保持沉默好。在中国,一个乐于倾听的人被认为是有礼貌的,有风度和教养的。只有你有足够信心,才会对所提问题进行解答。如果,被提问者没有想好答案或者说没有自信回答这一问题时,人们经常怕丢脸而应之以微笑或点头。在美国文化中,人们鼓励说话,推崇雄辩,认为沉默是无所事事、无话可谈,是交际中一种不理想的、消极的状态。但是在中国文化中,我们却认为“沉默是金”,“此时无声胜有声”,人们认为有些时候委婉的、间接的说话方式要比直接的把话说透要好得多。

二、说话的内容

不同文化中人们应该说什么和不应该说什么,也是有规定和的。比如,在美国人们交谈时可以自由地谈论天气、业余爱好、地方或全国性事件;而有些事情确不能随便和别人谈论的,比如他们不会和初识的人谈论自己的年龄、收入、政治态度、宗教信仰和婚姻状况等(Thomas,1983)。还有,在美国文化中,和朋友聊天时,人们可以当众夸奖和赞美自己的丈夫、妻子、或者家人;但是在中国人看来,夸奖自己的家人是很不谦虚的行为,即使自己的丈夫、妻子或者儿女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会故意把取得的成绩说的很小。可见。谈话的内容、话题的选择是受文化制约的。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应该清楚交际双方的文化禁忌,对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交谈时要谨慎。

三、说话方式

说话方式上,中国和美国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交谈中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要

求和看法,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习惯。例如,美国人就喜欢开门见山,直接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在交际中,会先提出自己的主张,然后再陈述其理由;但是,中国人在向别人提出要求时,通常会选择一些间接的方式,进入正题前常常要寒暄一番,然后慢慢把话题引到正题上。如何拒绝或否定对方。这两种文化之间也是极为不同的。在美国人们通常会在交际中通过语言清晰明确地表述自己的意见:但是在中国,人们认为这种方法是很不给别人留面子的方式,通常采用不置可否、模棱两可的话来应付。他们很少会说类似“不,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不能这样做的”的句子,经常会说“这个观点很不错,但是你还可以从……方面考虑一下”。在中国。人们更喜欢采用暗示的、迂回的方法,批评一般都比较婉转、含蓄。有时就隐匿于赞颂之中。

四、话语量的多少

文化对交际的影响还表现在说话的多少上。例如在美国,人们经常会说Thank you,几乎无处不用,但是很少有人会对同一个人说两次或两次以上。但是在中国,情况却大为不同,人们在表达谢意时,不经常说谢谢,但是一旦要表达谢意,往往会有很多感谢之词,就不仅仅是“谢谢”“非常感谢”了,人们会说完谢谢后,附带说明你的帮忙会对他有多么大的作用,带来多大的利益,而且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表达谢意。同样地,中国人请客吃饭时,主人往往会再三地请客人多吃多喝,只有在客人多次拒绝后,才会停止劝说。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主人的热情好客。然而,在美国,主人很少极力劝说客人吃东西,而是随客人的意愿来。

五、言语与非言语交际如何配合

人们在交际时,除了使用语言这一工具以外,还使用许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递各种信息。这些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言语交际包括眼神、手势、

肢体、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僵化人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非语言交际同语言交际相结合,对交际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但是不同文化对两者的结合也做出了规定。

美国人认为在听别人讲话时,应该看着对方的眼睛,一是表示自己在聚精会神地听讲,一是表示很有诚。在中国。通常认为眼睛直视对方是不礼貌的。

姿势和地位的高低还有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地位高的人比地位低的人姿态更随便。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医院里大夫在职工会议上可以坐的比较随便,可以溜达到护士的桌子旁,靠着桌子说话,而护士和服务员却必须注意自己的举止要得当。在中国,地位低的人通常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表现得比较拘谨,站立的比较直,身体微微前倾,表现出尊重对方的样子。

六、结论

通过上述例子可见,文化不同,语言交际的语用规约自然是各不相同的,对于特定文化群体成员来说,违反这些规约常常会比违反语法规则有更严重的社会后果。因此,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及不同文化背景人的交往机会的增多,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就应该更加注意文化上的差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语用规约不一定总是跟特定的语言联系在一起。说同一种语言的人可能遵循的是不同的语用规约,而说不同语言的人却可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语用规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