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乐音的三个特征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Ø 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Ø 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Ø 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Ø 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
音色是本节的难点。乐音三特征中,音色对于学生难于从形成机理上做具体分析,只能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乐音除音调和响度外还有音色的区别。
三、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开个小型音乐会,在活跃的气氛中,对乐音下定义。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2.过程展开
(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
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
(2)设计响度的演示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猜测到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因此可以再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证实,例如利用将一根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重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可以通过敲响队鼓,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让学生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动的变化,同时听鼓声的变化。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3)音色
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呢?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4)观察声波的图形
观察声波的图形的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同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示波器后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相应的图象。通过演示,只要让学生知道看不见的声波可通过仪器显示,借助仪器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
图3-2-1
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的波形,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知道不同频率的声音在波形上有什么区别。然后可让不同的学生在话筒前发声,观察其波形。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观察波形,使学生知道不同响度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区别。指导学生观察不同乐器产生的声波波形的区别。波形图包含了乐音的三特征。
(二)材料准备与实验设计
1.实验材料准备
音叉、示波器、话筒、刻度尺等。
2.观察声波的图形:
器材:示波器(示波器的面板布置如图2-1所示),音叉(256Hz.440Hz.512Hz,频率低的效果较好),话筒(卡拉OK用,600n),导线等。
操作:将话筒的插头用两根带夹的导线跟示波器的\"Y输入\"\"地\"相连(拨在AC挡),接通电源,将\"同步\"开关拨在\"十\"挡,调节示波器辉度,Y轴衰减旋到1,Y轴增量旋到最大,直到屏上出现亮横线为止。对着话筒敲击音叉,或者讲话,调节Y轴增益,就会出现声波波形。
四、发展空间
(一)“自我评价”参
锥形纸筒能汇集声波,使更多的声播到达耳朵,因此,把锥形纸筒放到耳朵前,就能
听到较为微弱的声音。把锥形纸筒放在嘴前,使声波集中定向传出,声波就可传得较远。
(二)“家庭实验室”指导
家庭实验室中给出了两个自制乐器的做法,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并描述乐器的做法,讨论怎样解决制作中产生的问题,以及怎样改变乐器的音调和响度。
五、教学资源
(一)参考资料
1. 听觉
双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它非常灵敏.人的听觉能感受到的最小声压已接近于空气中分子热运动所产生的声压,能感受的频率范围约为20Hz~20 000Hz,宽达十个倍频程(即十个“八度”).人耳能感受的强度范围约为10-12W·m-2~1W·m-2,大小相差1012倍.
1.级和分贝
在声学中声音的强度或压力常用级来表示,它的单位是dB(分贝).这样上面说到的人耳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与最大声音之间强度相差1012倍,也就是声级相差120dB.
2.响度和响度级
一个声音在听觉感受上有多响,并不与这个声音的物理强度成线性关系.所以在普通声学中,除了有一套物理量之外,与之对应的还有一套心理量,用以表示声音在主观感受
上的程度.一个声音有多响除了与它的强度大小有关外,还与它的频率高低有关.根据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不同种族的大量正常人所测得的响度级与声压级和频率的关系,称为等响曲线,示于下图
响度级的单位是phon(方).一个声音的响度级等于等响的1 000Hz纯音的声压级.与人的感受成正比的声音大小的量称为响度.响度的单位是sone(宋).它是以响度级为40phon的声音的响度为1sone来定义的.两倍响即为2sone.实验表明,响度级每增加10phon,响度增加一倍.
3.音调
一个声音在听觉感受上有多高,主要与它的频率有关,但是它的强度也起很大作用.如果一个声音里包含许多频率成分,它的音调高低就更复杂.
音调高低的心理标度单位为mel(美).它是以1 000Hz,40phon的纯音的音调作基准,定为1 000mel.要是一个纯音听起来比它高一倍,即为2 000mel,要是低一半就是500mel,依此类推。
4.双耳效应
人们判断声源的方向与距离,要靠两个耳朵来接收,特别是觉察声源运动,从嘈杂的环境中倾听一个较弱的声音等,靠的都是两个耳朵的功能,这称之为双耳效应.人们熟知的立体声就是利用双耳效应.双耳效应的主要作用,来自于声音到达两个耳朵的时间差.头部左右转动,可以提高声音定位的准确程度.在有混响的地方,如音乐厅、电影院,定位只依赖最先听到的声音在两耳的时间差,这是立体声系统的根据 本文转自:中小学教育资
源站(http://www.edudown.net )原文链接:
http://www.edudown.net/teacher/jiaoan/chulihua/200608/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