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悄悄走进原生态的课堂

悄悄走进原生态的课堂

来源:刀刀网
悄悄走进原生态的课堂

汪少芳

()江西省乐平市塔前中心小学 江西 乐平 333300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427   【A    【1009-9433201912-0054-01

  有幸赴英雄城南昌参加全国第五届“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活动,会议议程安排但内容却丰富而精彩,大会邀请到了吴正宪14、15日共两天,虽然时间比较短,、黄爱华、徐斌、张齐华等多位名师,不仅呈现了优秀的课堂教学,还有精彩的研讨互动,尤其是富有思想与内涵地专家讲座,让我有颇多震憾.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新颖、丰富.直到近几年,忽然意识到看似成功的课堂背后好像缺少了什么?经过深层次地观察分析,发现是:数学味不浓了,数学本质被丢失了,大部分优秀课堂中充斥了较多的非数学化的因素!问题出在哪?我们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探索,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真实、简单的数学教学才会更有效,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走得更远.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这次活动报告中也提出:还原真实的课堂,让数学原生态化.可见,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确走入了误区,致使我们丧失了对数学价值的思考及对数学目标本位的把握.“原生态的课堂”,多么贴切的说法.想想后感悟到:原生态的往往是最美的!“原生态化通过本次学习活动,我总结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 关注数学的内在思想

”应该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关注.在讲座中,吴正宪老师强调“教材是死的,老师和学生却是活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张齐华老师也指出“教材是静态地,而教学是动态的”.所以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得看老师对教材地解读,解读地越深入才能更充分地挖掘出数学内在的价值.以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平均数»为例.“会看”是张老师的优点之一,在备课中,他阅读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寻找大量与平均数有关的资料,待自己对“平均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之后,才以此为依据设计教学.在教学中,出现了诸多亮点:①平均数其实就是“

无中生有”的数.这个词在“平均数”教学中还是头一次听到,即新鲜也很恰当,它有效地概括了平均数代表的不是某一次水平(本来不存在),而是表示平均水平(很有意义).教材是这样安排的:男生5人与女生②建构平均数概念更独特.张老师的设计则改变了这种呈4人进行投篮比赛,当学生发现比赛不公平时从而引入平均数.现方式:以小明组数据表每人投篮的一般水平⑴5、5、、5;小强⑵3、、5小刚与张老师投篮比赛为情境、,4分别出示三“先合并再均分?;⑶结合交流3、7、2

,,让学生依次说说用哪个数能代.”的方法我们的课堂可能会在计算平均数上花费较多的时,进而揭示平均数的含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③移多补少”重视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间,但张老师却在如何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上下功夫,在实践应用环节,他设计了“平均身高”“平均水深”“平均寿命”三个实例,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走*均数,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的关系.真正理解了自然就会应用,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有了这样深入的认识,学生对平均数想不理解都难. 关注平等的师生关系

时也容易被淡化“平等”的师生关系肯定能得到大家的共同认可.在当今的课堂中,“平等”似乎还只是一个口号,但它的作用同,诸多的“不平等条约”仍广泛存在于学生的身边.学生很渴望“平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其实对教学是很有利的!吴正宪老师在讲座中说到:退、退、退,一直退到学生的起点,以平等的姿态走进课—54—

3堂! 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欣然接受老师的喜、怒、哀、乐.关注学困生

每一个班级都存在“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但这一群体往往也是最容易在课堂教学中被忽略的.我们在备课、书写教案时一般只考虑好、中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很少将“学困生”预设进去.可想

而知,这部分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充当的是名听众,学习效果肯定不太如意.而在这次教学研讨课中,所有的老师都关注了学困生的学习.吴正宪老师在报告中指出:教学的过程就是“试错”的过程!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虽然具有潜力但仍不太成熟,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学生的错误.在我们的平时课堂中,学生也会经常犯错,但老师们却持怒视或无视的态度,如果是公开示范课中,甚至会害怕学生出错,而吴正宪老师在执教«搭配»一课时,则巧妙地利用了“错误”的资源,展开了有效地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创设“王小兰起床穿

衣”情境,她将教材中呈现的“上面两件上衣,下面三件下衣”的摆放

顺序进行打乱,6这样就更利于学生“出错”了.果然,学生在搭配时

出现了:种、7种、己写的,通过比较,8种等不同数量的结果.老师再组织学生说说自引导学生思考:配几种最合适?当学生知道是种时,师接着追问:为什么这样配才合适?(生:配对了,配全了)师6

:怎样算是“全”了?最终得出:不多不少(也是数学里说的不重复不遗漏)!􀆺􀆺整个教学显得很自然,“搭配”的思想是由学生自己探

究出来地,老师没有灌输,正是由于一开始的出错,才有后面学生主

动而深入地学习.吴老师在报告中提出:应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

生出现的错误与问题,便于跟踪学生的学习或及时、针对性地予以纠正! 这种方式我认为值得借鉴.4关注学生的参与

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竞赛课,会出现这样的一幕:(课进行到中间或后面的环节),总是那几位学生举手发言,其余学生则投入

到自己的事情中去了:有的低头玩耍、有的写写画画􀆺总之,真正参

与到学习中的学生为数不多!不过,我们认为只要能按老师的教学设计顺利地进展下去,该节课仍算得上是成功的.而吴正宪老师的

课中却出现了相反的一幕:(同学们在作业纸上写出“王小兰穿衣共

有几种搭配方法?”)在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写的方式时,同学们都在

认真地倾听、比较,而坐在后面座位上的一名女生却一直在写着什么,始终没有抬头地念头,这时,吴老师有意识地停了下来,微笑地说:嗨,那名女同学,快点,就在等你了!(多么亲切的提醒)学生很快地投入了进去.似乎这名同学有什么没有完成的任务,接下来几次都“走神”了,吴老师还是继续耐心地提醒,后来,当同学们都在独

立思考问题时,吴老师有意识地走到她旁边轻声地问道:你都在写

什么呢?能给我看看吗?原来,这名女同学还在研究情境中“王小兰穿衣共有几种搭配”的问题,她将“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栩栩如生地画在作业纸上“,这不,时间不够来不及画完.(恰好意想不到的收获连线”搭配的方法!)在引出吴老师对她说道“画图”法时:多听听别人的想法,课刚讲完

,她又认真听了起来,也许会有,果然,她

真切地体验到:用三角形与圆形分别代表上衣和下衣,进行“画图”

搭配的方法既简单又快速(在课结束时,主持人采访中她主动说出

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最后,愿我们携手共同走进“原生态的数学课堂”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