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试卷(B)
班级 序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饯别(jiàn) 晦涩(huì) 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â) B 扒手(pá) 吱声(zī) 和稀泥(hã) 步履蹒跚 (pán) C 畜养(xù) 寒噤(jìn) 露马脚 (lîu) 扪心自问(mân) D 顺遂(suí) 什锦(shí) 蒸馏水 (liú) 兵不血刃(xu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依稀 膨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 B 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 C 贻误 甬道 交谊舞 寥若晨星 D 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
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内容,应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代的一项是( )
A.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果断而大胆)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张开)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那.么(何尝)不美丽? .
D.但愿父辈的每一句话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从中萌发(呈现)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
6.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C.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D.学者心里不禁有些发虚了,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赶快把它填掉!”
7.下列作家、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贯中——《红楼梦》——薛宝钗 B、施耐庵——《水浒传》——卢俊义 C、吴承恩——《三国演义》——吕布 D、曹雪芹——《西游记》——六耳猕猴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的几段文字,完成8—10题。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8.这几段文字的论点是( )
A.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B.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C.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D.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9.这几段文字没有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道理论证 D.比喻论证 10.创造力有哪些必需的要素?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常保持好奇心;探求新思路;产生小的灵感。
B.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产生小的灵感。
C.不断积累知识;运用所得的知识;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D.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二、阅读理解(共21分)
阅读《饮一口汨罗江》中的几段文字,完成8—10题。
饮一口汨罗江
作者: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同行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椎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
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
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骆;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的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及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
11.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① ②
12.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
答:
13.“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5分)
答:
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已经流了两千多年,浑黄而不清澈,因此,它的味道是苦涩的。
B.在作者朋友眼中,诗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为是怪异的,所以他们是“圣徒”与“疯子”的矛盾集合体。
C.文中“禅家公案”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现空间。
D.“嵇康的汨罗江”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势增强。
E.作者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但虑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
三、应用文修改(每条1分,共12分)
(一)根据求职信的格式和要求,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总经理先生:
您好!
我是红星计算机职业学校软件专业三年级的学生李宏,我希望在毕业后能到贵公司担任程序员一职,我认为我符合贵公司的要求,能够胜任这份极具挑战性和开拓性的工作。
在三年的学校学习期间,一方面,我不仅学习了有关计算机的所有知识,还广泛阅读了其他各方面的书籍,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校网络中心负责开发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我还是学校学生会体育部、学校篮球队主力队员。
三年的学校生活不仅使我掌握了有关计算机的知识,而且培养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年的学生会工作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还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和协
调能力。因此我认为我符合贵公司的要求。
随信附有我的简历、相关证明等。希望您尽快与我联系。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李宏 在格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共3分) 1、 2、 3、
在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共3分) 1、 2、 3、 (二)、修改下列寻物启事。(共6分)
寻物启事
本人是TCL集团会计,于5月15日骑车经过农科大学教援楼附近时,不小心丢失皮包一只。有拾到者请交给本人,我愿意负出重金表示感谢。此致 敬礼!
TCL集团全体职工 2009年5月16日
(1)它在格式上有两个毛病: (2)它在内容上有两个问题: (3)文中有两个错别字:
四、表达与交流。(每空2分,共12分)
1、修改句子的语病与表达问题
(1)我很想帮你这个忙,但是我现在实在太忙了,我恐怕暂时还做不到。
不妥的原因 更好的表达
(2)我很赞成你的这个提法,但是我不同意你的最后一句话。
不妥的原因 更好的表达
2、场景设定:假设你现在去面试,该如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请问你认为你的缺点是什么?
(2)请问你希望获得多少薪金?
(3)我觉得你太乖、太听话了,恐怕不合适这个职位。要知道,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缠的客户。
(4)你今天为什么不穿西装?
五、写作(35分)
请根据以上情况,列出陈小刚需要写作的条据,并作分类(条据类和说明类)。
2007年3月6日(星期二)早晨,长丰医疗器械公司财务部助理陈小刚于早上8:30分准时回到公司上班。他先到行政部领取了10本18栏明细帐本和两个印台。刚回到财务部接收完下属营业部的年度财务报表,他就接到妈妈的电话:爸爸突然中风入院了,妈妈正在医院等他拿钱去办入院手续。
于是,陈小刚把去××审计师事务所取审计报告的事委托给同事曾蓉,然后经领导同意向公司出纳借了10000元钱,并写了请假条给财务部张经理后,到银行取出了自己仅有的15000存款就直奔省人民医院。到了医院才知道要交30000元钱,于是他想到了离住在医院不远的表哥。等他赶到表哥家时已经是11点了,不巧的是表哥已经外出了。他匆匆地写下一张请表哥帮忙筹钱的纸条后又回到医院。陈小刚在城里没有什么亲戚,表哥又一时联系不上,他急出了一身汗。这时他突然想起该医院主管财务的陈敏副院长和他曾经开过一次研讨会,而且与他是同乡。在陈副院长的帮助下,陈小刚终于为父亲办理好了入院手续,不足的那5000元钱则由陈副院长担保,由陈小刚向医院签下字据。
1
2
3
4
5
6
7
曲靖农业学校2013—2014学年下学期
《语文》期末试卷(B)
参
出题人:蒋建光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参】 A
【试题分析】B项,和huî稀泥,C项,扪mãn心自问,D项,顺遂suì。注意B项吱声(zī)为方言词,C项露马脚 (lîu)也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 2、【参】C
【试题分析】“膨胀”指物体的体积增大,泛指事物的扩大或增长,与水无关。“捉迷藏”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比喻言行故意使人难以捉摸,不是谜语,而是重点在于让人寻找。“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的家族,“望”指有声望,不是兴旺。 3、【参】B
【试题分析】A项“模型”应该在引号外;C项去掉冒号;D项“科技下乡活动”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4、【参】C
【试题分析】A项“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搭配不当,可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B、成份赘余,删去“的实验”;D、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5、【参】C 6、【参】B 7、【参】B 8、【参】C 9、【参】D 10、【参】C
二、阅读理解(共21分)
11、【答案】1、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2、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3、屈原殉国之处。 12、【答案】愤世嫉俗(愤怒)、惆怅、索然(失望)
【解析】此题难度不大,这些表情感的词均能在文中找到。
13、【答案】寓意:①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 ②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
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 14、【答案】A、E
【解析】A、汨罗江水的味道是苦涩的并不仅是因为江水“浑黄而不清澈”,更是因为它
包含了屈原“愤世嫉俗的味道”。E、“因而决定”错了。作者结尾说“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只是牢骚话。注意文中的“说不定”。
三、应用文修改(每条1分,共12分)
(一)在格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有:(3分)
1、缺少标题。 2、“此致、敬礼”位置不当。 3、落款缺日期。
在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3分)
1、称谓。求职信直接给总经理先生不妥。 2、分寸把握不当。“我不仅学习了有关计算机的所有知识,还广泛阅读了其他各方面的书籍。”
3、无关信息多。“学校篮球队主力队员。” 4、语言与身份不符。“希望您尽快与我联系。” 5、缺乏明确的联系地址和联系方法。 (二)
(1)标题应放中间;“此致敬礼”多余(2分) (2)没说清如何交还;不应署单位名称(2分) (3)“援”改“授”;“负”改”付” (2分)
四、表达与交流。(每空2分,共12分)
意近即可
五、写作(35分)
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