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4 浅析我国金融脆弱性的生成原因及对策 文/吴冰 摘要: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2009年的欧债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冲击,吸取外国的经验教训我们要认真 审视中国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并从制度构建角度预防金融危机的产生。目前,我国的金融改革明显提速,金融业所蕴 藏的风险也开始显化。我国金融脆弱性主要体现为:金融资产负债率和不良贷款率过高,资本市场发育不良,全融体系 结构不合理等。本文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论述中国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的金融脆弱性现状,试分析我国金 融脆弱性的主要成因,并提出应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脆弱性;金融市场;金融制度 一、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表现 (一)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 一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金融体系结构有很大的关系。自2003年 起,国家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四大国有银行先后上 市。现代化的结构并不意味着现代化的治理,国家银行业的市场准 入,但未曾建立健全起银行业的退出机制,使得银行在出现问题时往往 会导致整个国家金融危机的发生。从总体来说,我国的金融体系过于单 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种类和数量有限,金融产品欠丰富,与其他 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缺乏竞争力。 (二)银行业的脆弱性 不良贷款率是体现银行资产质量的最直接指标,它的高低影响着银 行体系脆弱性的强弱。一般而言,银行体系中不良贷款比重越大,其资 产流动性越差,发生金融波动的概率就越大。可以说,在威胁金融系统 安全运行的风险中,银行的主要风险是不良贷款。我国不良贷款率早年 持续居高不下,资产负债结构仍然存在问题,一是金融机构贷款资产比 重大,二是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占比较大。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国有商业 银行在资产结构与不良贷款上都与国际平均标准有着相当的差距。从金 融资产的结构来看,我国金融资产结构也略显畸形。 (三)证券市场的脆弱性 我国证券市场在金融脆弱性方面的表现是制度不完善、市场秩序混 乱以及市场不规范。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发育不良,诸如股民保证金 被挪用,证券公司违规参与、实施证券欺诈的股市丑l 不断爆发。上述 问题直接造成了我国股市的过度波动与投机性,此外我国资本市场的风 险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加深了由股市价格波动带来的金融脆弱程度。 二、中国金融脆弱性的成因分析 (一)金融制度存在缺陷 金融制度主体的缺陷,这是造成金融脆弱性的根本所在。在金融活 动中,金融活动主体的缺陷突出表现为金融机构的过度借贷冲动和过度 竞争、金融市场上的过度投机和盲目恐慌、金融监管行为的扭曲和不规范、 金融当局货币的失误和过量的货币供应。金融脆弱性是不同的经济金融 活动主体非理性行为的结果。金融制度客体缺陷是导致金融脆弱性的重要隐 患。金融制度客体缺陷主要表现为金融合同的复杂陛和不完全陛。 (二)资本市场发育不良,秩序混乱 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严重不良,我国股市的存在过度波动与投机性。 股市的波动对真实经济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市场脆弱 的一大原因。我国资本市场的格局,导致风险更为集中,加深了由股市 价格波动带来的金融脆弱程度。 (三)国有企业的经营缺陷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因此,国有企业的 负债经营状况直接决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我国国有企业进行高 负债经营主要不是商业周期的诱使,而又是由来已久的制度性缺陷。它 的传输机制可简单表示为:制度缺陷一企业预算约束软化一经营管理水 平不高,资金运作不当且亏损严重一过度负债,清偿债务的能力低下一 银行呆坏帐增加,成为企业越加脆弱的“提款机”。 (四)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对于贷款人缺乏有效的内 部控制机制,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风险防范责任制并没有落实,导致商 业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不考虑预期收益和成本;对借款人而言,不偿 还贷款的惩罚力度小,对资金的使用缺乏监督。这加剧了借贷市场上的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三、防范金融脆弱性的对策及建议 (一)有效识别我国金融脆弱性水平 高度重视对金融脆弱性的研究工作,有效识别我国金融脆弱性水 平,这是防范和化解金融脆弱性的前提。鉴于金融脆弱性问题的重要 性,一些国家和国际机构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金融脆弱性工作小组,如世 界银行和欧洲银行等,对金融脆弱性展开了深人研究。我们应学习 和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经验,成立专门的金融脆弱性研究小组加强对金 融脆弱性的研究,认真分析其根源,建立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来 度量分析我国金融脆弱性状况,及时根据变化的情况和最新研究成果改 进对金融脆弱性的识别方法和技术。高度重视对金融脆弱性的研究工 作,这是防范和化解金融脆弱性的前提。 (二)建立与经济制度相适宜的金融制度 一国金融的发展是处在抑制状态还是处于深化之中,关键取决于政 府对金融制度的选择,具体反映在金融的制度安排上。戈德史密斯在他 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认为,世界各国的金融发展只存在着 一条主要的金融发展道路。在这条主要的金融发展道路上,存在着两种 基本的金融制度,即市场金融制度(发达国家)和国有金融制度(发 展中国家)。然而,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使许多 发展中国家的国有金融制度中生出了市场因素(市场机制),市场与国 有出现了混合。尽管一些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改革的初始成功,而另一些 国家却跌人了改革的困境之中,但这些国家几乎都先后发生了金融危 机。因此,金融制度的选择必须符合金融系统的环境(经济系统和社会 系统)和文化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完善的金融机构监管体系应由监管为主导、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为依 托、行业自律为辅助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立体监管层次组成。因 此,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金融机构内 控机制:在金融监管当局的鼓励、指导及社会的倡导下,在自发、自愿 的基础上,建立金融业同业公会,并使之具有行业保护、行业协调、行业监 管、行业合作与交流等职能;要通过监管制度创新构筑金融体系安全网,防 范金融风险累积加剧金融脆弱性进一步恶化为金融危机。 (四)加强对危机传染的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 根据国情、行业和具体机构不同的状况,实施差异化监管。为防止 危机扩散造成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在金融脆弱性评估、监测、预警 机制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市 场退出机制,截断危机传染的途径。鉴于日益显现的金融道德风险、委 托代理问题,应健全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并加快存款保险 制度建设,避免危机扩散。为了减少新的风险源头和传染途径,亟待建 立针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机制,避免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出现监管真空。 总之,鉴于金融危机随时可能发生,在有效利用金融市场时,还要 对金融业进行监测、评估,减缓其脆弱性,提高金融部门的稳健性和适 应性。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和发展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在监测评估的 同时,需要运用适当的货币和财政,减少对金融体系乃至实体经济 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薇.金融改革进程中我国银行资本的市场运作研究[J]. 中外贸易.2011(16). [2]伍志文.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脆弱性:比较研究[J].经 济科学.2008(06) [3]徐燕.我国金融体系金融脆弱性分析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