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范 伟 韩双霞 叶冬芬 (衢州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系,浙江衢州j 240 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广泛开设,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越来 越具挑战。计算机基础作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的入门课程.经过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分析 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r=li,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 引言 一、其次,多媒体课件的模式化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使得 多媒体课件往往成为屏幕上的教科书。 《计算机基础》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 基础课。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校学生的计算机素 计算机做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刮各自的专业领域。随着计 最后,由于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速度快,往往学生还没看 3.理论与实践分离 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把 清屏幕上的内容就已经进入下一页 。 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在计算机教学 随着近几年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学校普遍使用 多媒体 过程巾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开 教室,演示型直观教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幅度提高,然而 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是我们 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使学生无法及时消化和巩固所学知 应该考虑的问题。 识,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经常遇到 这样的问题,学生反映老师上课的时候都听得懂,但是一到上 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笔者对于计算 机自己做就不会了。很明显,因为实践太少,导致了学生动手 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深有感触,它们主要表现在如下 能力差。 几个方面。 4.教材情况的滞后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教材对于保证理论教学内容的桕对稳定起到了必要的作 我校是面向全省招生的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学生所在地域 用。目前出版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很多,虽然版本不同,但 计算机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太一样,有些地方计算机的文化氛围 大同小异,且很少能找到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的教材,因此 比较好,学生经过系统学习并获得全国计算机认证证书,而有 如何解决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5.考核弊端 些地方计算机的文化氛围比较落后,甚至学校基本上没有计算 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机的文化环境,达部分学生完全没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学生 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这样的生源构成,造成学生接受 差或没基础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基础好的同学却因重复学 习而产生倦怠情绪,这种情况给教与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考核方式偏重考试成绩。学校多以考试成绩为主,平时作业 三、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 1.教学内容的实体化 计算机科学的能力有所差异,“统一教学”带来的问题是基础 为辅,为这样很难确定每位学生对不同知识模块的掌握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有针对性地讲授,既要解决大 教学内容实体化,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概念映射到 多数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普及的问题,又要满足一部分学生提 实际生活中,映射刨具体的对象上,而不能一味地将书本的知 高计算机技能的要求,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 识倾注给学生。比如作者在讲授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时,从介绍 展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在宿舍中建立局域网,到介绍校园网的组建,再到整个因 2.教学模式单一 特网的介绍,学生在课堂中就不会分神。再比如计算机系统结 目前的高校中,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一般是采用多媒体教 构,有的教师在讲这章内容时主要是口头描述,再加上几张图 室授课,有黑板、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演示,这样极大地丰富了 片,这样一来学生觉得很抽象,刨最后还是什么都不懂。所以 教学内容,并且使得讲解的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但是目前来说 这部分内容如果改到机房上课,找几台旧电脑让学生分组进行 这样的教学方法仍显得单一。 拆装,相信会比教师在讲台上讲百句都有效。 2.以学生为主体,授之予渔 首先,它没有改变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 的现象,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的激 发,兴趣也就无从提起,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更谈不上了。 大学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不仪仪是传授知识。这 就决定了教学不能再像中学那样采用灌输的方式,要给学生授 基金项目:本文为院级教改项目《计算机导论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 us e摹 I中国经贸 制‘_.247・ 予“渔”而不是“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 的信心。 问题、解决问题,但绝不能成为主体,这也正是基于建构丰 5.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 校园网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 义思想及其教学理论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例如计算机安全这章内容的教学就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 在一次课结束后将这节课的视频录像以及要补充的相关内容和 体的教学模式。首先,课前给学生布置仟务,要求他们调查 资料传到服务器上供学生下载,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空余 和收集关于当前网络中传播的计锋机病毒种类、名称、特 时间反复学习,逐渐缩小与其它同学的差距。学生也可以将作 点,以及各种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信息。学生收集信息的过 业通过网络上交,或者将自己的意见以电子邮件或留言方式反 程同时也是思考问题和学 的过程,如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馈给教师,让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 什么是防火墙?对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不冉多做解释。然后, 式、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介绍学生感兴趣的 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 上课时让学生将各自所搜集的信息、资料结合身边的例子进 知识,提供好的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 行介绍,互相交流。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加深计算机安全的 重要性的认识。最后,由教师演示杀毒软件和个人防火墙的 使用和配置。 3.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兴趣不但能使人以最大的热情完成某 件事情,而且能使人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清。提 高学生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如讲授多媒体冈像信息处理这部分 内容时教师上网找了一些有趣的图像,这砦图像就引起了学生 极大的兴趣,然后以这些图像为引线转入课程内容的学习。另 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本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的引 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4.创新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 在理论教学方面,采用案例模式,以典型应用为例,对许 多相似但易于分辨的如软件启动、编辑、保存、退出及窗口 组成、工具栏、绘图工具等只以一至二个典型案例进行讲解, 在归纳小结时再讲解一些区别较人的难点,可以达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效率更高。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做好每一个案例, 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布置作业时适当以学生的感兴趣的项目 为题设计案例,上讲台讲解,师生一起点评,从而发挥学生 们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实践、创新的热情,提高实际应 用能力。 在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尽可能利用“仟务驱动”模式教学。 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关键还是动手操作,像Word,PowerPoint 等软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讲解,而需要学生多练习来达到熟 练使用的目的。但上机的课时是比较紧张的,Word基本操作 实验为6学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实验为3学时,任这 短短几次课的时间内是不可能达到熟练运用程度的。如果适 时下达一些仟务,如让学生制作介绍自己家乡的PPT或者 出一份自己感兴趣的电子刊物等,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熟 练应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 极性。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成效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明显改善;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能力得纠显著增强。特别是充分发挥了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课 堂及实践课中的积极性,并对其他学生起剑积极的带动作用及 激励效应,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动手 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剑了培养,提高了主动发现、分析、解决、 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基本技能有明显提高,增强了学>J .248・_C中h ess Up幽 局限性。 6.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笔者认为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它决定着教学双边活动的积极 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 且调动起学生的极人热情去参与学习。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 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和谐平等的师 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 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刨,由于部分教师在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使得师 生关系颇为紧张,有的学生因不喜欢某位教师而不喜欢他所教 的课程,从而影响剑学习的效果。据调查,在造成学生厌学、 逃学、恐惧、紧张、抑郁等原因中,师生关系紧张是其中较为 重要的一个因素。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处理 得不好,即使自己的学识再丰富也很难达到“传道、授业、解 惑”的目的。 四、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使计算 机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要,同时也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根据新的形势增加新的教学内 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提高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水平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张祖国:职业学院的案例教学.计算机教育.20 05年第 3期. [2]李红卫: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刍议.边疆经济与文 化.2005年第7期. [5】张宇敬霍 亮 杨柳: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与创新的思考.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3月. 【4]范敏: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浙江交通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6月. [5]范文萍 吴定雪: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之初探.黄冈师范 学院学报.2006第2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