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下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
□何
摘
泰
要: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化技术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水平的提高,创造了高效的工
作模式,衍生出新的设计形态。该文论述了艺术设计与创意思维相关理念的内涵,阐述了我国当今数字化时代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最后进行理论总结。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设计创意思维
一、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创新是艺术的灵魂,也是设计的核心驱动力和源泉,成为决定艺术设计作品成败的重要标志。创意的思想贯穿艺术设计的整个流程。创意思维要求艺术设计者在打破思维定式和已有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分析、挖掘事物的本质,以获得优于常人的独特思路和设计方法。创意思维表现为灵感、逻辑和形象三种思维形式的充分结合,具有新颖独特、快速敏捷和观念超前的特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创新的推动,并在不断的创新活动中实现。实现现代生活的美好愿景需要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在打破常规思考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现实意义、新颖性的作品。因此,艺术设计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由大脑进行思维发散,思考事物的其他潜在可能,探寻某个事物与其他事物某种内在的隐含联系。培养创新能力,需要继承前人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艺术设计在解决物与物的关系同时,还解决人与物的关系,探究产品对人产生的生理、心理作用,是艺术与设计相结合形成的体系,具有跨学科性与集成性的特征。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要着重强调:首先,继承和发扬物质文化与艺术精神,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成果和理论;其次,致力于在设计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把感性的事物用理性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随着社会阅历和设计经验的累积,在面对某个问题时能运用创新的思维方法采取更好的解决方式,激发灵感,这种灵感来源于在大脑中库存已久的知识。艺术设计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结构的训练,个体和群体的思维结构或模式应是开放互动的而不是封闭僵死的,学生应注重消化、吸收新知识和新方法,让自己的思维始终充满活力与动力。艺术设计教育应重视正确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艺术天赋,能相应地实践各自的艺术活动,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内在本质体现为创作意识,是不同时代对某种艺术现象的映射。人的思想理念和艺术细胞在设计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形成于人文与自然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还
包含对艺术的感知力、审美创造力、判断力和市场意识等,这些都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不可或缺的因素。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使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考验,其实质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体现着市场与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缺乏创新活力就缺乏竞争力。每个人都具备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设计的过程要求激发设计者的创造潜力。艺术设计领域是思维创新的广阔天地,创造力是艺术设计工作的活力所在。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其核心就是创新。有时,人们做不到某事,不是因为缺乏资金或技术力量,而是由于缺乏想象力和新颖的思想观念。想象与创新是人类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从本质上来说是多种思维方式、能力的综合运用。艺术设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是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艺术设计教育本质上是对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能局限在专业技能和软件方面。如今,电脑和多媒体技术日益完善,设计制作软件和效果图的表现只是设计过程的革新,不能代表设计者专业能力的高低,而创造性即创新意识才是设计第一性的东西。优秀的创意是优秀设计作品的开始,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可以更加便捷地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服务。创造性思维要求设计者具有感受性,思维不受特定事物的束缚,思维流畅或者思维丰富,即联想、用词和表达流畅;另外,还应具有灵活性,即摒弃旧思维,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是独创性,即能够对事物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具有不落常规的丰富想象,运用多种技能构建一种别具一格的事物。
二、我国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设计教育
数字化艺术设计是指利用计算机以及相关的数字化设备进行的艺术设计活动。与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不同的是,数字化艺术设计以数字化的应用为目的,其不仅以数字化设备作为设计的工具,还把数字化作为展示和传播的媒介,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计算机建筑效果图都不属于数字化艺术设计的范畴。数字化时代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巨大变革。艺术设计教育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应用缺乏深度,方式相对单一;为了创造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就必须较好地运用计算机技术,但对技术的过分追求容易导致忽视设计者
(下转第66页)
含的意象。意象是以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感性认识。意象表现的图形能够使受众从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过渡到对思想情感的体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营造出内涵丰富的意境。标志中有形式美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审美意蕴,也就是形而上的美学意味。中国邮政的标志(图2)恰当地运用了传统图形中的意象,其基本元素是“中”字。在此基础上,设计师根据我国古代“鸿雁传书”的典故,将大雁飞行的姿势融入标志造型。标志以横与直的平行线为主要构成,形与意互相结合,表达了服务千家万户的企业宗旨,以及快捷、准确、安全、无处不达的企业形象。
意象是从具象之中提取出来的不同于表象的图像,图形的视觉意象更注重创意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方式。“意”则是标志设计精神和文化方面的生命与灵魂。诗人常常会借景抒情,画家常常会寄情山水。设计师也要善于将吉祥图案中的意象运用于现代标志设计。黑格尔认为,象征符号是一种在外表形状上就已暗示要表达的那种思想内容的符号。意象美是标志的独特的固有属性,不论是在文化性、时代性上还是在企业文化、组织团体的理念上,设计者都自觉地以其为构思基础并加以升华,体现标志的独特风格和设计品位。
意象是标志设计的灵魂,吉祥图案大多以象征、隐喻、谐音或附加文字等形式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如,以喜鹊、梅花的图案象征“喜上眉梢”,以莲花、鲤鱼的图案象征“连年有余”。在标志设计中运用传统吉祥图案,能够体现出一种综合美,因为不论设计者还是欣赏者,心中都有着形式美和意象美的标准。即使标志采用简单的构图,内涵中也一定需要吸引人的意象美和企
业或组织的美好愿望。
现代标志设计力求做到“古为今用”,取其形,延其意,表现综合美。传统吉祥图案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吉祥图案的结合,形成新的文化符号。设计师要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不是一味复古,要在体现传统的同时追求新意。中国哲学体现“变则通”的原则,标志设计与传统吉祥图案结合也要体现“变”的美感。传统吉祥图形与现代标志图形在运用生、互利、融合、转化,让新的理念和方法得以充分发挥,使现代标志设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
结语
在标志设计中运用传统吉祥图案,有助于彰显人文精神的文化性,体现人本思想的理念。设计师应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突破固有框架,更好地在标志设计中体现文化精髓,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周海青,胡嫔.现代标志设计.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2]周海青.标志设计.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3]寻胜兰.新民族图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
编辑王旭
(上接第页)
的创作因素;一些数字化艺术设计作品缺乏本土民族文化。随着设计手段的变化和设计形态的转变,媒体和设备的数字化的作用不言而喻。数字化时代最核心的特点是电脑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与传播。设计教育主要以表现技能教育为基础,打破固有思维,以生活中原有的事物为灵感来源,大胆想象解决人们生活问题的可能性。受条件的,以前我们只是在构思想法后运用手绘的方式在纸上进行创意表达。以往的以美术教育为主的艺术设计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计算机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使设计的手段由以往的徒手绘制或工具制图发展到现今计算机软件的三维建模成型和平面设计表达,工作速度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艺术设计教育中,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意构思和概念分析。当一个设计方案成熟后,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找出方案的不足并进一步完善。专业设计软件的优势在于表现图形的精确性、便捷性和直观性。设计软件由于具有独特的成型方式和方便对图片进行修饰的特点,为艺术设计带来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设计语义及表现形式。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要将传统理念和新的理念相融合,构建出艺术设计教学的新体系,并融入数字化教学方式,使整合教学课程体系与改革固有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成为必然。计算机实现了设计数据分析和对方案草图、渲染效果的存储与利用,把远程传输技术、网络通讯和数据库融为一体,形成信息电子交流网络系统,让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不受时间与空间的,从而带来便
编辑杨婷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兰.关于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思考.大众文艺,2010(3).
捷和高效。利用互联网开展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学生还能通过设备将课程作业保存为电子档上交,方便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的方式与学生分享与探讨。
结语
我们应该为设计者创造良好、和谐的设计环境,以有利于其利用日益成熟的数字化技术,结合所学的专业设计理论知识,探究未来事物的发展。设计是理性和感性的交融体,优秀的设计源于设计者良好的心态、高度的自信、积极的生活、冷静的思考以及深厚的文化。设计者创意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设计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知识为创意思维提供原动力,知识积累本身不会产生创新,设计者必须通过升华才能形成创新的能力进而创造出色的艺术设计作品。当今数字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者应该不断地吸收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理论和形式以引导技术与文化的发展,引领艺术设计的潮流,使学生顺应当今艺术设计的多样化需求。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