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政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3

高中政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3

来源:刀刀网
附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姓名 班级 学校 学科 案例主题 高中政治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案例背景 对于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方法有所改变,掌握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培养学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认识到时代主题的判断对于国家制定路线、方针、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教师必须认真引导。 1、和平与发展 1)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 3)这种判断的意义是什么?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5)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辩证认识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2)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3)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和主张 本课内容学生并不陌生,经常看新闻便能听到。教学时联系实际生活。 案例描述 (一)PPT导入 奥运口号的再思考(什么样的世界?什么样的梦想?) (二)PPT展示时代主题的判断 1、PPT呈现:二战后40多年的世界大事记。 PPT显示提问: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二战后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PPT呈现:毛、邓对时代主题的不同判断。 提问:1)两人在不同判断之下为中国发展制定了什么?举例说明。 2)如何评价两个人对时代主题的不同判断? (三)PPT演示“和平与发展”再认识 1、提问:“和平与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 2、提问:“和平与发展”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上做出的判断?是对现实还是对目标的判断? 3、提问:最近十年世界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你认为,今天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吗? (四)PPT展示促进“和平与发展” 1、提问:当前国际社会中破坏和平和影响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当前国际社会中促进和平和发展的因素又有哪些? 3、你认为,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和措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理解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与现状,理解中国在对时代主题判断基础上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学生在对时代主题的了解基础上,能够结合新的国际局势对时代主题进行新的判断;学生能够针对和平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主张。 学生认识到时代主题的判断对于国家制定路线、方针、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 案例评析 对课堂生成问题缺乏必要的回应和引导。预设与生成是课堂的一对矛盾。预设的太死,就会生成。预设的太多,生成就会太乱。这一节课在问题设计上,目的是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所以,较少。学生思维活跃了,而且参与的学生一多,意见也多种多样,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充分探讨。所以,学生的很多思考没有来得及讨论,就硬生生的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课堂呈现出的整体感觉是:罗列了一大推学生回答的观点,散乱而没有中心;课堂没有得出多少明确的结论;教师仅仅是为学生搭建了发表不同意见的平台,但却没有成为一个有效的引导者。 一、课后,我发现,第一个重点——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学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过于简单;第二个重点——我国对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内容限定的太死板,没有发挥的余地。所以,如何把这节课上的内容充实、有思维高度、又有发挥的空间,成为教学设计是考虑的重要内容。 二、这种成功超出了我的预料。现在想来,主要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1、由于课前最担心的就是借班上课,学生参与度不够,所以,在问题设计上下功夫较多。问题设计的难易适中,有一定的引导性又没有学生发散思维。2、课前暖场比较成功。通过课前眼保健操的时间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交流,减少了陌生感。并且通过对最新时政利比亚局势的分析,激发了学生热情。3、对学生回答的恰当追问和机智回应,让学生有充分表达和自我思维挖掘的机会。4、利用现场小事件营造出的轻松氛围,让课堂气氛不断得到调节。5、学生采取了分组的座位方式,每个小组确定了组长,讨论有了更强的组织性。 三、这节课引出了几个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1、课堂提问的开放度(开放给多少学生和问题的指向性)如何把握? 2、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如何有效的回应和探讨? 3、政治课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如何运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