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体音美教学 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来看美术教育的发展 陈瑞涛 (河北城乡建设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31) 中圈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当代的美术教育中,无庸置疑地应该包含着技术, 但又绝不仅仅是技术,还应该涉及文化。这是新的美术教育的理念, 也是美术教育新的进步与拓展。我们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涉及的传 统文化,对教学工作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文化 的继承对美术教育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美术教育 1传统文化继承与美术教育 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鉴于对文化的讨论多流于空洞的理论层 面,主张要更关注文化的物质问题,尤其是衣食住行这类与民生密 切相关的问题,因为在社会生活中物质层面的变化具有更为深刻 的文化意义,直接反映出社会文化价值的变迁和发展。这种观点有 一定的道理,美术正是最能直接反映文化的特征和文化变迁的具体 层面的物质媒介之一。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 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 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的 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 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 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 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在谈到现代教育的话题中,我们不免会涉及到教育学科中的各 门知识,而谈论学科教育乃至社会发展方向的时候,也会谈及教学 中的艺术课程。艺术课程在当今教育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是人 类发现了艺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谈论中 学艺术课程中的美术,就是想让美术在中学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发挥 这门学科自身的意义,中学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比较特殊的一 门学科,对学生的美育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的课程安排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的发展阶段相吻合的, 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微妙而不可分割的联系,德、智、体、美等全面的 发展,才有可能造就未来的栋梁。在中学教育课程中,美术教育是 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时促 进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能力的提高发展。但这只是美育教育的一 个方面,它真正的作用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此 外,美术教育的内容也可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切人点。在当前 外来文化逐渐渗透的情况下,一些艺术教育工作者主张通过向中小 学生介绍当地艺术文化的传统,使他们不盲目地将外来文化当作自 己本国的文化,逐渐认同自身的文化,找到文化的归属感。2004年2 月26 El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更是主张强调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其中谈道:“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传统教 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 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 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20矸敏‘l‘ 文章编号:1672—7894(2009)21—220—01 2加强学生与传统文化资源的接触 在龙舟节期间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江边参与龙舟比赛,在浓浓 的传统民俗文化氛围中感受民间艺术的质朴、率直、不拘一格,感受 民间大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带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一个传 统竹编手工老街,让学生对于那些以古建筑为主的历史、自然文化资 源整合到相关的主题活动中,带学生直接与古建筑本身对话,借助教 师、家长一起实地的观光考察、拍照、写生等方式,从视觉形象出发, 结合本地的人文环境,引发学生主动的审美体验,然后让学生将他 们的调查结果以多样化的艺术方法呈现、分享、交流。在这个主题 探究活动中,美术成为学生表征传统民间艺术认知和情感的一种 语言,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的自主探究中,让学生 在活动中进一步感知民间艺术表现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1)积累民间美术资料,建立教学资料库。如广西的壮锦、侗锦、 苗、瑶族的刺绣及侗族的风雨桥、木楼结构;漓江边众多的石刻艺 术,百色地区古老的左江两岸的花山岩画艺术等。充分利用这些有 利的条件,深人民族地区,体验生活,收集整理和积累民间美术资 料,建立发展美术教育资料库和资料柜,并运用录像、摄影等现代化 的方法收集与保存原始资料,直接为开展民族美术教育服务。 2)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师们 各自的专长,让教师们选择自己所擅长的专业特长,作为技能训练 的主线,从民间美术中吸取营养,编写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并在实 践中形成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3)挖掘民间美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他们把课堂 教学作为美术教学改革的突破El,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挖掘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美术教学质量。用生动具体的方法吸 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变呆板生硬的教学为兴趣教学,使学生的学 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对手工艺制作与设计产生特别的兴趣。 4)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空 间,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制作与设计,把民族美术教育引向 深入。一些老师通过举办少数民族生活、文化艺术图片及民间美术 作品展和往届学生的手工艺制作作品展览,激起学生对民族工艺作 品及民间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利用双休日开课讲授民族工艺等 有关知识,然后耐心地具体地辅导学生练习和创作。经一阶段的教 学后,举办学生作品展览,并通过评比来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学生走出校门,去参观各种美术作品展览,通过 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从而提高其文化艺术 素养。通过以上活动增强了学生民族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 力和创作水平,为学生今后从事民族美术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是非常值得我们教育者学习和探究的。 参考文献 【1】1尹少淳.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罗兴华.挖掘民间美术,发展民族美术教育.中国民族教育,1998(1). 【3】潘永庆,孙文彬,路吉民.多元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山东教育出版 社.2005. 责任编辑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