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教育科研 NINGXIA EDUCATIONAL RESEARCH 总第94期 General,No.94 提高小学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报告 ◆汤卫胜 一、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随着新 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被教师广泛运用和 操作,越来越被教师认可和钟爱。小组合作学习是生与生之间 的碰撞、互动和交流,使生与生之间的课程资源、知识积累得到 了共享、交流,使学生之间有了成功感和自豪感,有了尊重和认 可。每逢听课常会看到小组合组学习的情景,但是我们也不难 发现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取向、意义认识不足,小 组合作学习的知识技能欠缺,导致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只重视 形式,不注重目标;只注重次数,不注重实效;只注重设计,不考 虑小学各年段学生的特点、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造 成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的实效性不高,一节课下来, 学生学的懵懵懂懂。本课题的研究,针对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 合作学习的现象和问题,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 意义、价值取向及其运用策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提高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教师和课堂更好地发展。 二、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1./J、学各学段。按照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规定,将小 学分为三个学段,即小学一、二年级为第一学段;三、四年级 为第二学段;五、六年级为第三学段。每一学段教材内容的篇 幅、深度不一样,教学目标也不一样。因此,开展合作学习要 有所侧重,要讲究方法、策略,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学习习 惯、学习能力以及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2.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效性是要求教师要遵循教学的 规律,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合作 学习要重视每位合作者的主体地位、独特感受,必须把学生 的发展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注重课堂的生成,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情趣。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根据小学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学习习 惯、学习能力、学习需求以及教材因素等特点,研究各学段小 组合作学习人员的配置、组织分工、协调和互补情况、合作学 习内容等,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效能,很好地落实“三维”教学 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法”。通过课堂观察,研究 各年段学生对不同合作学习方式的兴趣、感受和体验;了解 各学段教学内容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反思合作学习方 式,研究改进策略,提高课堂实效。 通过对小学各学段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在教学实 践中验证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对培植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 体学生广泛参与、有效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的碰撞 与交流、提高课堂的生成效力、科学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 堂运行机制等方面,呈现出来传统学习方式与之无法比拟的 优越性和必要性,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可持续发 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成果 (一)形成了自主学习有效性策略 通过课堂观察、师生座谈、分析研究、实践反思,我们认 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学习是否 有效。没有有效地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个形式, 走走过场而已。 1.自主学习目标的提出。自主学习目标提出的方式有三 种: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二是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梳 理后变成共性问题提出;三是学生根据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自 己提出问题。一般来说,小学第一学段侧重于教师提出明确、 简短、易懂的问题,供学生自学;第二学段侧重于学生提出问 题,师生筛选后确定共性的问题,供学生自学;第三学段侧重 于学生根据导读提示和课后问题,自己提出研究性学习问 题,进行自学。 2.自主学习的阅读形式。第一学段自主学习时多采用小 声朗读的形式,做到眼、口、手、心同步,引导学生关注问题, 关注语言信息;第二学段多采用默读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 思考;第三学段多采用速读的形式,培养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3.自主学习的批划策略。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养成不动 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让学生动动笔, 划下感悟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做简要批注,不明之处也作 个记号。如第一学段划生字词,标自然段序号,划长、难读的 句子,划主要人物、景物等;第二学段划重点词句并做简要批 注;第三学段划重点段,分析欣赏词语、句子、修辞手法和描 写方法的表达效果等。这样的自主学习才是有效的。 4.自主学习的时间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给足自主 学习的时间。—般要根据问题的难易、自学的层欢和次数而定。 5.教师的策略。学生自主学习时,第一学段教师的调 控侧重于组织教学、学习习惯的指导、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 评价的跟进;第二学段教师的侧重于问题的寻找和点 拨;第三学段教师的侧重于解决问题的多渠道、多角度 的引导和探讨。 (二)总结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 总第94期 General,No.94 宁夏教育科研 NINGXIA EDUCATIONAL RESEARCH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 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啥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 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小 组合作学习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 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个重要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能让每位学生在探索的基础上,交 换彼此的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 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该教给、 训练和提醒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 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 他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 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开展 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5枷强交流内化,积累交流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际、 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在合作学习的过程 中,资源达到了共享,人格得到了尊重,智慧得到了认可和 赞赏。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 全班讨论,为学生进一步交流、合作、共同学习提供机会,可增 强学生集体竞争意识。以小组形式汇报,汇报时有明确的分 工。有读书的,有谈见解的,有补充意见的,有做记录的,还可以 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流 程及策略要求: I明确合作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主题要明确、清楚, 要有思考价值。第一学段的合作学习目标要注重学习内容和 学习习惯的结合,如小组互相合作认读生字词,既要认真读, 又要仔细听等;要注重学习内容和合作形式的结合,如小组 合作将音节词贴在对应的图片旁;要注重将合作学习目标融 入游戏情景中,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注意需要、年龄需要。 第二学段的合作学习目标要有层次、深度和广度。第三学段 合作学习目标要注重整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如教学《尊严》 一文时,“年轻人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这个问题就具有整 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学生合作探究的情趣极大。 2.合理设计合作学习人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有度、和 谐、奋进、深入、有效和小组学习人数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及其构成非常重要。小学第一学段(一、 二年级),因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正在培养和训练,大多数 学生受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 人交流,更不善于关注别人。因此小组人数以2—3人为宜,侧 重同桌2人合作,继而发展到前后桌2人或3人的合作。重在 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养成合作学习习惯,激发与他人交流合作 的热情;第二、三学段,学生经过两至四年的学习,在老师的指 导下,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小 组人数以4__16人为宜,侧重前后桌4人合作学习,重在合作氛 围的营造,学习任务的落实,学习责任的确定。在小组人员构 成上,要做到性格上的互补;“快而准”、“快而不准”、“慢而准”、 “慢而不准”四种思维类型学生的互补;好、中和学困生的互补, 这样更有利于合作学习,以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3.重视合作学习方法的引领。在合作学习方法上,第一学 段重在示范、反复指导和展示合作学习过程;第二、三学段重 在参与、点拨和启发,引导小组成员围绕问题积极交流、碰 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 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 组的合作学习。通过读一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再通过议一 议来深化理解。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互补,通 过合作使各种信息源发生互动,达到互惠。不同思维的激烈 交锋,有利于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 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加以,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 识的探究过程,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4.积极营造小组合作,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关系。针对 把小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拿到全班进行讨论,听取意见。小组 汇报时,教师要关注全班的同学。其他组学生可以补充意见, 更可以发表不同见解,甚至进行辩论。同时实行以小组为单位 的“捆绑式”交流评价,学生在心理上易于认同,也使全班学生 互相帮助,自由竞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同时使学生能 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取舍提炼与加工,补充和积累新的学 习方法、交流方法,为改进合作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6.及时评估小组合作学习质量。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很短的时间进行回顾、总结、评估。其实 质就是使新知更加明朗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可使学 生了解自己与小组学习的大体情况,做好自我调整并进行 适应性学习。同时对小组合作积极、研讨激烈、方法新颖、见 解独特、敢于质疑并极力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辩论的小组 进行表扬。及时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不断调整学 法,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也利于学生适应终身学习 的需要。 7.教师要好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时间过长,学生将无 所事事,影响正常教学;时间过短,每个人不能充分发表见 解,起不到交流的作用。 此外,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 用。实际上,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积极热情的设计者和引导 者。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将现成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充 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间域和思 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感悟、比较、体验、合作交流。同 时,教师要注意运用延迟评价,启发学生作充分的、广泛的思考, 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无论在有组织 的小组讨论中,还是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要牢记自己是 引导者的责任,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五、结论 教学方式变革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题研 究,是力求以学生主体意识为核心,力求把激发学生的潜能、 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终极目标是使 学生学会有效学习,完成自身的发展。当然,课题研究要取得 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通过每一节课的努力,是一 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各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之间团 结协作、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加强交流才能完成。今后的工 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 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成绩。 (作者单位: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小学750004) 2oo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