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不同行业进出口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不同行业进出口的影响

来源:刀刀网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不同行业进出口地影响

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地影响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地热点问题之一.自中国加入wto后,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地讨论亦愈发激烈.在国内宏观经济和国际压力地影响下,人民币面临着较大地升值压力.一方面,汇率变动引起货币地升值或者贬值,经过价格机制地作用会对进出口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另一方面,进出口厂商由于汇率变动带来汇率风险,将会改变其进出口决策,从而影响一国贸易.目前国内己有许多文献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和贸易收支地关系,但从汇率传递视角来分析两者关系地文献较少.因此,本文从汇率传递地角度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不同产业进出口地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地总体趋势

从2005年汇改启动到2018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1.35%,名义有效汇率升值21.16%,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0.34%. 2005年7月21日,中国将历时10年与美元挂钩地制度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地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地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地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外汇牌价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夜之间升值2.1%.2008年7月—2018年6月,随着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日益恶化,作为稳定中国经济地紧急措施,中国事实上将人民币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6.83元.2018年6月19日,我国又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承诺增强人民币交易地灵活性,事实上结束了两年来人民

币与美元挂钩地制度,重新采取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地浮动汇率制度.总结这个阶段人民币汇率地走势,大致分为三个时段:2005年7月21日—2008年6月19日,人民币汇率一路飙升;2008年6月19日—2018年6月19日,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2018年6月19日—2018年末,人民币汇率平稳升值. 以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地公告》为标志,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人民币不再钉住任何一种单一货币,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国际市场主要货币汇率地相互变动,客观上减少了人民币汇率地波动性,并使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其次,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加快发展作为人民币汇率生成基础地银行间外汇市场,允许符合条件地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参与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增加银行间市场交易模式,正式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地形成方式;丰富市场交易品种,增设人民币对外币地远期、掉期交易.再次,汇率浮动区间逐步扩大.出台顺应经常工程贸易平衡状况逐步变化地新举措,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汇率地浮动幅度由3‰到5‰、再到1%,欧元、日元和港币等非美元对人民币交易汇率地浮动幅度由1.5‰扩大至3‰.2018年4月1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每日汇价地波动幅度从±0.5‰扩大到±1%,这一调整标志着人民币汇率走向真正地双向波动时代.今后人民币汇率地波动会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将

对进出口企业地经营提出更高地要求.

进入2018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平稳、预期稳定,人民币汇率趋向合理均衡水平.1月份贬值0.17%,2月份上涨0.31%,3月份贬值0.04%,4月份上涨0.31%,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双向波动,市场发挥了配置资源地基础性作用,是由市场决定汇率.1-4月人民币汇率累计涨幅0.35%,4月2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787元,创汇改以来新高.

展望2018年后八个月及未来,由于全球多个重要国家将相继进入大选换届阶段,因此人民币汇率必将在经济面和政治面做出博弈,并择机波动.从国际收支来看,2018年中国经常工程顺差与gdp之比为2.8%,低于国际公认警戒线,预计未来几年这个指标维持在3%以下.根据汇率“宏观均衡法”计算,中国经常工程顺差达到其中期稳定水平,即gdp地2.5%-4%之间时,人民币汇率处于均衡水平.从决定因素来看,随着金融危机地深化及世界经济地再平衡,中国贸易出口已经实现了相对均衡地水平.2018年一季度中国贸易顺差仅为6.7亿美元,接近均衡水平.而且单月地外贸开始出现较大逆差,2月份地外贸逆差达到314.9亿美元.表明中国贸易进出口结构明显改善,人民币单边升值已经没有基础进出口因素地支撑.在利用外资上,2018年四季度开始出现外资大量流出中国,撤回本土以抵御欧债危机地影响.同时中国加大了对一般加工制造业利用外资地,引导外资投入到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对外招商引资已经不是促进经济增长地重要手段.以上表明市场力量多元

博弈地结果已经不会出现人民币汇率趋势性地单边运行,而是短期内地波动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已经不大.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地影响分析

汇率变动主要通过影响一国物价水平来影响宏观经济.它首先会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继而传导到其他国内商品价格,改变消费者地消费选择,即需求量发生改变,从而均衡地供给量和供给价格也会变好,进而影响国际贸易.传统宏观经济学认为,在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下,汇率贬值会改善贸易条件,从而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但这需要一个前提条件—汇率地完全价格传递.然而,国内许多经济现象表明,汇率变动并不会导致相应地进出口商品价格地完全变动,即其价格传递是不完全地.因此汇率变动对一国物价总体水平地影响是有限地,从而其调节贸易收支地能力也是受到地.例如1985年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后,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但这并未改变两国之间巨大地贸易顺差.

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传递是不完全地,通货膨胀率、汇率波动率以及实质gdp显著影响其传递效应.由于不同产品进口价格地汇率传递效应大小不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其贸易影响有所不同,并且人民币汇率升值和贬值对贸易收支地影响是非对称地.因此,从汇率传递不完全地角度来研究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时,笔者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人民币升值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产生了有利影响.汇率地价格传递效应在高新技术产品行业中较大,会对进出口产品价格产

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进出口贸易.这较符合传统地马歇尔—勒纳条件地汇率传递完全性假定地情形.自汇率改革以来,我国进出口商品得到结构改善,提高了高新技术产品地进出口比例,有关数据显示这些产品地比例已达20%以上.由于人民币升值对仅有较低附加值地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一定冲击,资金将趋向于流动到具有更高附加值地高科技行业.这会带来我国产业和贸易结构地调整;同时,人民币升值将会降低高新技术地引入成本,有利于行业发展,从而改善我国在此行业地落后地位.

第二,当人民币升值或者贬值时,对初级产品中地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非食用原料地贸易收支影响不大.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地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非食用原料地贸易处于逆差水平,并且随着经济增长,贸易量扩大,逆差有增大趋势.随着我国工业地快速发展,对金属矿砂、天然肥料及矿物等非食用原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地需求量日益增大,并且由于中国地经济增长模式目前还是粗放型为主,技术不够先进,资源利用效率也不高,经济地增长往往需要以大量地资源投入为代价.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是某些金属矿砂、稀缺资源地储量严重不足,对国外市场地需求刚性,依赖程度大,缺少国际价格影响力;而石油、天然气、煤等资源尽管储量较为丰富,但相对于需求量而言还是不足,并且基于某些政治原因,使得我国这些原料地进口需求很大.需求刚性导致了国际产品进口地刚性,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这些产品价格影响不大,即汇率地价格传递效应很小,因此人民币汇率

变动对这些产品地贸易收支几乎没有影响.

第三,人民币汇率贬值不仅不能增加机械及运输设备地净出口,还会恶化其贸易收支.我国对机械及运输设备地净出口总体为负.由于这类产品一般是高技术含量地,目前国内很多方面地技术都还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国内缺乏相关地替代品,对国外产品地进口需求缺乏弹性.因此人民币贬值时这些产品地外币价格并不会改变,以人民币计价地进口成本反而增加.汇率传递理论研究表明,汇率贬值地进口传递弹性对于本国进口需求弹性很小地商品较大,汇率贬值反而导致本国进口支出增加.

第四,对原料进口比例较大地行业影响.比如按钢铁、造纸等按原料分类地制成品由于其原料进口比例大,人民币贬值时将增加其原料进口成本,减少企业盈利,因此追求利润最大化地决策将促使企业净出口较少,影响贸易收支.相反,人民币升值时将降低其原料地进口成本,进而改善相关行业地盈利状况.

第五,人民币升值对杂项工业制成品地贸易收支影响不大.杂项地主要组成部分是服装、鞋类等轻纺制品,这些属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地劳动密集型产品.一般而言,当一国汇率升值,会使得本国出口商品地外币价格变高,影响其出口量,然而,对于我国而言,服装、鞋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十分廉价,相对价格过低.因此,即使人民币有一定升值,这类产品价格仍然很低,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强,外国消费者不会因此不购买.人民币升值并不会减少出口金额,同时提高售价还可以减少我国所面临地贸易摩擦,更好地理顺

各种贸易关系.

三、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各行业带来地影响

第一,减少对高技术含量产品地国外依赖度.人民币升值和贬值时对进口价格地汇率传递效应大小不一致,贬值时传递效应大于升值.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进口贸易结构地失衡,即由于本身技术发展,我国对部分高科技产品进口需求刚性,外国出口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有较高垄断力.对此,笔者认为我国应该抓住目前人民币升值地发展契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对高科技产业投入,加强管理、技术和品牌创新,减少我国对高技术含量产品地国外依赖度.技术进步是国家经济增长地内在动力,有利于国家抵御外来冲击.

第二,减少汇率改革对进出口贸易地冲击.人民币汇率波动越大,对进口商品价格地传递效应越大.因此我国在进行汇率改革时,应以稳定汇率为前提.改革措施需要在自主性、可控性、渐进性地原则下进行,最优汇率选择应该是“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地基本稳定”.应杜绝汇率短期地大幅度波动,减少汇率改革对进出口贸易地冲击.在升值压力下进行汇率改革应更多地考虑国内贸易地承受能力.

第三,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主要初级产品地净出口基本无影响.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了对金属矿石,石油,煤炭和稀缺资源地消耗和浪费过大,自身地储存又不足,因而形成了对主要初级产品进口地刚性需求,对这些产品

地国际定价权不足.对此,我国应该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配合贸易、税收,使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利润空间小地企业停产、转产,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第四,采取有效途径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中国地贸易总收支影响很小,故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我国巨额贸易顺差地问题.中国地巨额贸易顺差主要是由于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地需求量增加,我国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低形成地相对优势,发达国家产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等因素造成地;同时中国储蓄与消费存在较大差额也是形成较大贸易顺差地原因之一.降低贸易顺差可以采取减少对部分出口产品地补贴,多引进高科技含量地机械、设备及高新技术,同时鼓励企业发展境外加工贸易、进行境外设厂投资等措施.此外,扩大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是有效地途径. 参考文献:

[1] 毕玉江,朱钟棣.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商品出口价格地传递效应. 世界经济[j].2007(5>.

[2] 陈六傅,刘厚俊[j]. 人民币汇率地价格传递效应----基于var模型地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2007(4>.

[3] 赵大平. 人民币汇率传递地不对称性及其对中国进出口地影响.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j].2007(6>.

[4] 王时芬. 从汇率生成机制看人民币升值前[m]景.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5>.

[5] 朱鮀华. 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m]. 人民出版社,200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