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1期 2010年1月 化工时刊 Chemical Industry Times Vo1.24,No.1 Jan.1.2010 doi:10.3969/j.issn.1002—154X.2010.1.020 《中级无机化学》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探索与实践 范 广 孙家娟 马占营 (咸阳师范学院化学系,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利用中级无机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 探究精神探索实践 果。同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近年来,《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在越来越多的高 校化学专业高年级学生中开设。同时,北京大学的项 斯芬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朱文祥教授,以及西北大 学的唐宗薰教授先后主编了3种各具特色、影响深远 的国家级规划教材¨ ,这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必然, 也是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成就。 但是高校不同,《中级无机化学》课程的设置也 略有差别。有的高校将《中级无机化学》课程设置为 必修课,而有的高校将《中级无机化学》课程设置为 选修课。例如咸阳师范学院化学系,《中级无机化 学》课程为32学时的选修课,教材选用唐宗薰教授 主编的《中级无机化学》。这就给《中级无机化学》课 程的教学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 先行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加深学 生对先行课程的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要介绍现代无机化学所涉及的 有待于改革 】。因此,根据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及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的特点,在咸阳师范学院化学 系2006级化学专业本科生中,大胆地进行了利用《中 级无机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教学改 革,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其目的是打破以讲 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师生共同参与知识的研究与 传播,在本科阶段为学生创造探究式学习的机会,使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探究型的学习模式, 构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体系。下面简要介绍一 些做法和体会。 3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1.1探究型的教学内容 在建立探究型的教学内容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教 育框架,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即在深刻把 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增删补减,注重学科之 间的交叉渗透,把教学内容情境化,问题化.引导学生 进行有意义的探究,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再现、 繁琐堆积。 新理论、新领域、新知识以及新成就,使学生对无机化 学学科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化学专业知识结构更加 合理和完善,能力得到提高。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 的要求,尤其是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差距甚大, 收稿日期:2009—09—27 例如,在学习三卤化硼分子既可稳定存在,又可 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发生水解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先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jQ2015),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基金(09JK798),成阳师范学院引进人才专项基金(08XSYK305) 作者简介:范广(1977~),男,讲师,研究方向为配位化学与热化学。 一7l一 ■置圈2010.Vo1.24,No.1 让同学们复习大一无机化学课程中所学的关于三卤 化硼分子的分子结构,即硼原子采取sp 杂化组合成 3条sp 杂化轨道,分别和3个卤素原子的p轨道重 叠形成3条完全等同的sp2一P共价键,结合成平面 三角形三卤化硼分子。然后引导同学们认识硼原子 中未参与杂化的空2p 轨道,仍然保留了原来的空间 形状和方向,垂直于3条sp2杂化轨道所在的平面, 可与3个卤素原子的填充有1对电子的np 轨道以 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一个4中心6电子的百 离域 键。在这个基础上,不但可以继续引导同学们探究为 什么三卤化硼分子可以稳定存在而三氢化硼分子却 不存在,也揭示了三卤化硼分子水解的原因,还可进 一步引导同学们深入探究三卤化硼分子从BF 到 BI 水解的难易程度。 探究型的教学内容,不但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帮助解决教 学难点,起着独特的作用,而且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容 易变成发现、理解、评价和应用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提 高了知识传递质量。这种做法可使学生将所学的化 学知识体系逐渐融会贯通。 1.2探究型的学习方式 探究型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 的过程,是一种建立在发现信息而不是接受信息基础 上的学习方法。即学生主动、、合作的探究而不 是被动接受。探究型学习强调探究的过程,注重培养 创造力,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 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一科学概念,培养探究未知 世界的积极态度。这也是现代科学教学应有的模式。 在探究型的学习方式上,选择了在教学环节中及 时地给同学们介绍无机化学领域的发展现状,然后让 同学们分组去资料室或电子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最 后再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并让同学们到讲台上阐述 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体会。例如,在学习X一射线表 征技术时,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不但掌握了x一射 线的发现与发展简史,而且还了解了在伦琴发现x一 射线之前,已经有数位科学家在实验中遇到了基于x 一射线引起的特殊现象,但是由于没有引起他们足够 的重视,最终与发现x一射线失之交臂。这对培养同 学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很有帮助的。还有,在高温 (低温)的获得与测量一节,通过引导同学进行探究 型学习,不但掌握了高温(低温)的获得方法,还学习 了高温(低温)的测量技术,使同学们明白了原来高 一72一 边缘论坛 新技术的基本原理都是教材上的学习的基本知识,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1.3探究型的教学环境 学生不仅是文化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且与教师 一样,是知识的积极探索者。所以,探究型的教学环 境则是培养探究精神的最好平台。咸阳师范学院的 大学生科研项目训练计划项目,通过为学生提供参与 科研的条件,给学生创造了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学生 或可自主选题,让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承担指导 任务,或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为探究型的教学 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但训练学生基本的研究 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活动中逐步建立基 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在一 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科研和创新环境中,体验、感受 和领会其中的道理,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实 现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统一。 日 量签金 通过努力,利用在《中级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 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收获。一 是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 使用,二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能 力。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由于课时有 限,不可能利用探究型学习完成全部教材内容的传 授。另外,由于选修人数较多,对探究型学习模式的 建立也有一定的影响。还有,由于教师的精力和学校 项目资助的力度有限,不可能面向全部的学生提供相 应的条件等等。这些问题还需在进一步的探索与实 践中去解决。 参考文献 [t]项斯芬,姚光庆.中级无机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3 [2] 朱文祥.中级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o4 [3]唐宗薰.中级无机化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3 [4] 马荣华,赵春艳,单秋杰,田志茗.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与 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 1.42~52